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状况调查与分析

2020-03-28 17:40张晓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8期
关键词:文明素养信息

张晓菁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216-03

目前,网络已经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网络传播已经成为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网络素养教育是大众,尤其是广大大学生,应对更为复杂的信息传播生态、主动驾驭信息、主动接受来自网络种种挑战的一条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當前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是应对复杂的网络信息生态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已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状况调查研究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状况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2019年10月在本校三个年级分别随机抽取学生650人、400人和450人,向他们发放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状况调查问卷,匿名作答。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480份,回收率为98.67%,有效问卷1422份,占回收问卷的96.08%,其中男生110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7.4%,女生321人,占比22.6%。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

1.大学生上网时长普遍在2小时以上

在调查的1422名学生中,仅有327名学生上网时长在2个小时以内。超过77%的大学生日均上网时长超过了2个小时(见图1)。同时根据分布状况可以推断,大学生平均日上网时长超过3个小时。

2.大学生综合上网目的以通讯、学习和娱乐为主

从统计数据来看,大学生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网络通讯、查阅资料,其次为看电影、打游戏或浏览新闻、关注时事政治(如图2)。

(二)大学生对网络的认知与理解

调查数据显示,有58.3%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而没有选择此项的大学生占比为41.7%,其中的绝大部分认为网络是有用的。而仅有1.05%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没有用处,说明网络仍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大学生对待网络的利弊观念尚不明显,只有31.93%的大学生明确认为网络是利大于弊的,2.32%的学生认为网络是弊大于利的,超过60%的大学生认为网络的利弊是根据上网者自身决定的。这一方面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尚没有意识到网络客观存在的利弊性,另一方面也表示网络环境的弊端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是较为显著的(见图3)。

(三)网络信息传播的态度与评价

被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恶意评论的行为是性质恶劣的,并有及时制止的意愿,但是面对恶评行为表现出束手旁观甚至参与其中的大学生仍占到了32.49%。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声称不会或不曾在网络讨论时恶意攻击他人,制作或传播不良行为,会做或做过的仅有4%。但是有将近11%的大学生会选择通过网络发泄自己的情绪。大学生在发泄自己情绪时不能完全保证自己发泄情绪的行为是合适而恰当的,也不会充分顾及自己的言行对他人的影响(见图4、图5)。

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不文明用语的情况时有发生。近33.19%的大学生会多次在网络上使用不文明用语。虽然承认自己会频繁使用不文明用语的大学生仅占3.52%(见图6),但是根据图6可以看出,将近84.25%的大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一般或较差。网络文明素质的体现不仅在于网络用语,但是当今时代人们网络文明素质不高,网络环境较差已是事实。

大学生普遍不会相信未经证实或核实的网上信息,统计数据显示,自己曾对网络上未经核实的消息进行转发的占比为10%(见图8)。同时,有13.15%的大学生会选择相信那些有大额点赞和转发数却未被证实的消息(见图8)。这说明有超过十分之一的大学生在面对网络信息时会出现信息辨识度差,易受他人影响,从而出现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的情况。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面对海量网络信息,大学生的态度是质疑和不安全,其中,93.18%的大学生在网络中会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防止自己的隐私泄露。

(四)网络负面信息影响与期望

大学生觉得当前网络上的垃圾信息和网络暴力会对自己有影响的占比超过86.6%,认为对自身影响很大的人数接近总人数的12.5%,也超过了十分之一(见图9)。只有43.11%的大学生了解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其他大学生均不清楚或是不知道与互联网有关的法律常识,同时85%的大学生认为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是有必要的,由此也间接说明了当今网络文明情况不容乐观,对当代大学生普及法律常识、开展科学有效的网络文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见图10)。

从统计数据来看,大学生认为在网络世界的文明行为中自己应该成为文明的践行者与监督者(86.71%),作为高素质人群应当起带头作用,严于律己(81.79%)。可是仍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还没步入社会,没必要刻意注意文明素养(23.14%),少数观点认为在网络世界中不注意文明也没有关系(13.01%),或认为自己可以自由发挥(12.73%)。

三、调查结论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知,随着网络技术和各种网络设备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认知,使他们能共享和快速获得最新的信息,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大学生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网络通讯、查阅资料,其次为看电影、打游戏或浏览新闻、关注时事政治。多数大学生认为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但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尚没有意识到网络客观存在的利弊性,说明网络环境的弊端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较为显著。

大学生普遍认为恶意评论的行为是性质恶劣的,并有及时制止的意愿。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声称不会或不曾在网络讨论时恶意攻击他人,制作或传播不良行为。少量大学生会选择通过网络发泄自己的情绪。大学生在发泄自己情绪时并不能完全保证自己发泄情绪的行为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

大学生认为网络安全十分重要,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面对网络上未经核实的信息,仍有一部分学生选择相信,说明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尚有欠缺。网络上的垃圾信息和网络暴力对大学生的影响显著,说明不文明、不合法的网络现象具有恶劣的、不良的影响。在网络上散布不实信息、恶意评论、网络暴力的人群中有一部分是大学生,同时少部分大學生不了解互联网法律法规。

从统计数据来看,大学生认为在网络世界的文明行为中自己应该成为文明的践行者与监督者,起带头作用。可是仍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还没步入社会,没必要刻意注意文明。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精神家园”的意识不足,也反映出当今网络文明情况不容乐观,对当代大学生普及法律常识、开展科学有效的网络文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四、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对策

针对我校大学生在网络素养方面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一)净化网络素养教育环境

网络素养教育是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新内容,学生对网络素养教育还缺乏理性正确的认识,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如传统学科。高校要通过现有的微信公众号、贴吧、广播台等自媒体媒介,把握住主流渠道的正能量宣传方向,对网络道德教育、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进行传播,让学生了解到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同时,要加大对校内网络资源、互联网接入端口的筛查力度,屏蔽和过滤不良网站和不良信息,对网络环境进行净化,从而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平台。此外,还需要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违法和不道德行为进行严厉制裁和惩罚,完善校内相关规章制度,对大学生上网行为进行有力监督,做到赏罚分明。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网络素养教育

在高校,大部分的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和完成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渠道。各个高校在课堂教学中都开设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相关联的课程,教学内容也涉及网络技术、基本的使用方法与生活中的应用等一些相关领域的知识。在信息量巨大、内容良莠不齐的网络环境下,不仅要传授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应用技术,更要教会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判断和创新应用等能力,引导学生选择内容健康、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要创新网络素养课堂教育的教学模式,如结合时事热点点评、新闻人物事迹报告会、观看健康向上的影视剧、欣赏催人奋进的音乐等形式,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网络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素养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学校可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网络素养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以个人、社团、班级等多种参与方式,通过计算机知识竞赛、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网页制作大赛、网络事件评论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认识上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对于高校中的就业难问题,还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自主创业竞赛、校外针对大学生的创投项目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学校也通过与对口企业沟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

(四)夯实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网络素养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上网认知的基石,大学生在网络上的很多不良行为都与不正确的上网认知息息相关。如今,各高校均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其自我认识水平、自我调节能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建立网络心理行为干预、网络心理咨询和网络心理测试等途径,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智地处理网络心理问题,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有效便捷的心理咨询服务。此外,各高校要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如开展“3.20心理广场活动”“每年3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心理班会课”“心理情景剧评比”等活动,也可以将平时上网中存在的问题和个案变成心理情景剧进行表演,通过情景剧的表演、情景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他人心情,多角度思考问题。各高校间也需要加强互动交流和合作,将具有本校特色的、实效性强的工作经验和案例共享,不断提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文明素养信息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订阅信息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