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赋能新冠疫情防控:十大场景与九大机遇

2020-03-28 10:52黄寰张宇王洪锦
新经济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黄寰 张宇 王洪锦

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带来了严重威胁,对高密度高流动的城市治理以及地广人稀的乡村治理形成了严峻考验,但也为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新经济发展提供了实战检验机会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席卷大江南北,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是最核心的要求。为应对严峻的新冠疫情,截至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三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1月25日正月初一、2月3日正月初十、2月12日正月十九)。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 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尽快找差距、补短板”“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带来了严重威胁,对高密度高流动的城市治理以及地广人稀的乡村治理形成了严峻考验,但也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新经济 发展提供了实战检验机会。可以预见,此次疫情在短期内会对传统经济造成明显冲击,而对新经济则是转危为机、顺势崛起的机遇。

为此,本团队结合此次突发疫情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新经济赋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十大场景和九大机遇。

一、疫情影响经济发展态势的比较分析

2019年12月8日,武汉出现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发病。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1月31日,WHO宣布将本次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月11日晚,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状”、“Vi”为“病毒”、“D”为“疾病”。

从全球近20年来的主要传染性疾病疫情来看,此次新冠疫情最有借鉴意义的是中东呼吸综合征和“非典”(SARS)两个事件。与“非典”比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表现出几个特征。

(一)周期相似

2003年的“非典”时期,疫情在经历一个春节后快速蔓延,随后在4月下旬出现顶峰后逐渐回落,最终在6月份疫情基本消失。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是春节期间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在2月中下旬出现了逐渐回落的状态。

(二)规模更大

与2003年的“非典”相比,本次疫情的传播速度更快。到2020年2月18日,全国累计确诊总人数(包含港澳台)达到72530人,已经远远超过了2003年“非典”确诊人数的最高峰;病死人数也同样超过了“非典”。

(三)影响更深

一是由于GDP基数不同,导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更大。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刚入世不久,2002年GDP总值121717亿元,而在2019年GDP已达到990865亿元,是前者的8.14倍。加之疫情更为严重,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更深。二是近年来国内GDP增速放缓,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与非典時期外需拉动的总需求扩张不同,当前国内经济缺乏当时的支撑动力。三是各省市启动一级响应,导致人和物资流动受严重影响,国内流动性断裂;与此同时,国际上纷纷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导致外部流动性降低。四是相对于“非典”,这次疫情爆发时间更为提前,在春节前出现,导致春节期间的社会消费特别是餐饮、旅游、文体娱乐等消费出现断崖式下降。因此,与“非典”时期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经济的短期冲击更明显。

2015年爆发的中东呼吸综合症使韩国的经济增速下降了0.4个百分点,2003年的“非典”也使我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下降了2个百分点,但是对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影响较小。根据历史经验,本次新冠疫情对短期经济影响较大,但在长期上其影响有限。

参考国泰君安证券研究用过的本底趋势线理论来估计新冠疫情对经济增速、生产和消费等的影响,以及对比“非典”时期的历史表现,新冠疫情对全年GDP增速的负面影响将为0.45个点左右,且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经调研,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资金周转困难;二是关联企业受疫情影响,履约推迟;三是制造业企业原材料短缺,设备采购、软件系统线下运维困难;四是复产用工难度大;五是复工后员工的健康保障问题严峻;六是市场需求不足;七是各类资质办理周期较长。

二、应急防控,战疫情促治理的新场景

此次疫情很大程度上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的治理短板,以新经济赋能当下的疫情防控,正好发挥新技术、新模式所长,形成新措施,弥补治理短板,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快构建现代治理体系。

(一)推进“大数据+网格化”精准治理

建立统一、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推进城镇社区、农村村组的网格化管理效率提升,拓展基层疫情防控应用场景。建议结合疫情防控,在城镇的街道、社区特别是广大乡村的基层行政区域构建网格管理信息采集平台,通过辖区网格人员入户排查和信息上传,实现对疫情线索的收集、监测,确保疫情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区域疫情防控联动指挥提供支撑。同时把区域治理、基层治理、群众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区域疫情联防联控水平。

(二)绘制新冠肺炎风险地图,评估和预警区域疫情发展态势

基于海量用户使用搜索、社交APP、位置服务(LBS)等产生的大数据,结合原有疾病监控系统中的新冠肺炎法定报告数据、新冠肺炎病例,绘制新冠肺炎风险地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时空尺度的人口流动性、移动模式,进一步结合病原学、人口统计学、地理、气象等信息,实现疫情发展态势的实时掌握与评估预警。

(三)建立“数据中心”+“实时动态信息交互渠道”

一是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海量数据信息,在满足数据安全保护的条件下,建立由各级疾控机构管理的新冠肺炎数据中心,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最新新冠肺炎个案数据实时交换,在不改变现有新冠肺炎报告方式的前提下,保证数据的及时性。二是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数据分析与预测,及时将疫情发展情况进行公开发布,让居民了解周边新冠肺炎疫情真实情况,为生活提供可信参考,避免传谣、信谣。

(四)实施智能筛查信息反馈

结合病例数据,通过机器自主学习新冠肺炎个案数据,重新组织分析新冠肺炎个案数据中的个人信息,以相对准确的规范化信息,构建标准化病例信息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自动感知新冠肺炎个案数据,实现基于现住址、家庭、工作单位、学校等单位的聚集性疫情自动筛查,努力提高筛查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充分利用当前流行的移动应用技术,实现筛查信息随时随地接收,及时处置,迅速反馈。

(五)实行聚集性预警处置监控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动态数据可视化,并与移动应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整合,按照行政区划级别,对新冠肺炎信息、聚集性疫情信息随时查看,实现领导层和管理层从宏观上及时掌握新冠肺炎疫情的分布和处置情况。

(六)推广应用电子病历系统

移动电子病历是物联网环境下医院实行无线移动诊疗的关键,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情况往往比较特殊,特别需要对电子病历进行管理,使患者可以访问在线门户以获取历史记录,医生也可以数字式开展日常巡诊,随时跟踪其病毒载量和健康状况。

(七)打造5G远程会诊系统

充分利用5G高带宽、低时延特性,让疫情防控工作更加高效,让一线医院率先具备5G疫病病例远程会诊能力。以重点医院为中心节点,接入包括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人民医院、社区(乡镇)医院等主要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疑似)患者的医疗机构,逐步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5G远程会诊系统,实现覆盖前线医院疫情诊治的远程会诊“一张网”。如中兴通讯助力四川电信利用最新5G技术实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在全国首次实现两例新冠肺炎5G远程会诊。

(八)实现食品供应链全过程检测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和食品有密切关联,为此,有关食品安全体系的病毒环境检测对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针对有关食品实行从读取温度或记录收货时间,到读取各个区域细菌计数的病毒检测,将企业的先进物联网技术集成到食品供应链系统中,形成可追溯的信息流程,为从源头上控制疫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缩短获得疫情爆发和防控关键信息的时间。

(九)優化政府和民众的信息沟通方式

政府要充分利用网络空间信息、资源共享的特征,通过官方网站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时、准确地发布疫情信息,加强与广大网民的实时互动,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同时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积极支持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十)建立健全系统化网络舆情信息处理机制

大数据平台中的检索云、遥感云和位置云能够自动识别人的行为状态、物质结构和环境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疫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充分感知。建议建立全覆盖的疫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采集机制,及时掌握信息,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数据进行汇集(规划、监测、采集)、分析处理(预处理、识别、分析)、预警(提交、评估、决策、实施)等多环节的系统化处理,分析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

三、稳增长促发展的新机遇

我们坚信,随着各种政策措施的及时有力实施,疫情会较快得到控制并结束,但从其他疫情的走势比较可看出,对传统经济的冲击会有更加持久的影响。相对来讲,新经济更容易出现且更易获得市场接受。比如2003年的“非典”,让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电子商务网站全面飘红,刘强东将实体店搬到了线上,马云开创了淘宝;据统计,我国在2001年底利用互联网进行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的用户仅1064万,但这一数据在“非典”期间陡增至8000万。同时在“非典”疫情的顶峰时期,利用电话和银行进行水电气费缴纳的业务也上升了50%,“非典”疫情客观上促进了电子商务这一新经济形态的发展。

从疫情中长期走势来看,新经济的发展机会正在孕育,大力发展多种新经济业态、培育经济新动能的迫切需求也更加明显,我国需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地推动新经济快速发展。

(一)智慧医疗

针对疫情防控,人员减少面对面接触是重要的防治手段,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互联网医疗平台公司,在疫情的“云咨询”“云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积极探索构建医生上线、全免费的疫情实时救助平台,迅速响应疫情突发时期网络平台上的海量咨询、问诊,缓解特殊时期线下医疗诊疗压力,形成“线上多看一个、线下就少看一个”的医疗联动。随着大数据、区块链、5G等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智慧医疗平台将快速发展,从而大大减轻对实体医疗机构的人员压力,构建远程会诊、5G+医疗影像、机器人查房等落地场景成为未来医疗发展的新趋势。

(二)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和情景远程感知交互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泛在,主要在教育云平台上展现。此次疫情发生后,教育部门采取果断措施,发布了春季延期开学的通知,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这无疑对传统教育模式发出了挑战的信号,但也是新经济背景下智慧教育兴起的契机,在线教育课程用户规模和网民使用率将呈快速上升趋势,加速智慧教育应用场景的落地,同时也为我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新手段和新方法。

(三)智慧会务/远程办公

2003年“非典”疫情的出现,驱使个人业务交易量猛增,由此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电子商务崛起;反观这次疫情,随着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以及5G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远程电话、远程视频等便捷的会务方式迅速走红。此次疫情的发展,已经开始间接推动云主机、视频会议等领域兴起,包括协同办公、协同开发、知识共享在内的云技术已足够成熟,比如腾讯的“远程办公工具包”、华为云的WeLink、青云QingCloud的workly.ai数字化办公平台等。对于智慧会务,这次疫情是一次非常特殊的考验和机遇,未来远程办公可能成为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另一种新选择,或将产生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四)现代医疗

医疗卫生能力的全面提升是此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同时在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客观需求下,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的生物产业将会在疫情后得到快速发展,此次疫情危机也是我国智慧医药装备、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五)无人经济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无人经济这种新服务业态方兴未艾,极大满足人们的新消费需求。此次疫情中,为避免交叉感染,杭州一隔离点由机器人实行无人送餐。可以预见,在疫情结束后的服务业发展中,无人零售/无人超市、无人餐饮、无人机配送、无人驾驶等将广泛兴起。

(六)现代物流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的各类医疗物资、生活物资一时短缺,将在疫后引爆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特别是疫情期间,京东、淘宝等零售厂商,订单倍增,线下配送明显运力不足。说明我国当前在现代物流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把制造业和技术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各类生产服务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生产服务网络,建立“生产性服务与生產制造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七)数字文娱

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的影视传媒、文学音乐、游戏娱乐等行业不断更新迭代,数字娱乐业已成为衡量区域信息文化水平、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此次疫情爆发于春节之际,丰富的数字娱乐信息和内容不但缓解了突发疫情时期民众的紧张情绪,对政府疫情防控进度和措施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未来要进一步加快数字技术与文娱产业的融合创新,充分发挥数字娱乐产业文化创新性强、高科技依存度高、关联产业拉动广的特点,持续推出具有文化内涵、科技含量、艺术品质的数字娱乐精品,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八)宅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改变了国人的春节习惯,不走亲戚不串门、呆在家中不待客,积极配合疫情阻击隔离。这使交通运输、旅游、餐饮业、娱乐业等多个行业遭受重大损失,但也极大刺激了网上购物消费,并向“宅经济”演变。作为“宅”在家中的必备物品,手机成为人们连接社会的主要纽带,相关消费行业在春节期间迎来逆势增长。“QuestMobile”此前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中国“宅经济”用户规模已经超过1亿,涉及外卖、上门服务、直播、短视频以及游戏等多个领域和行业。

(九)超级计算

超级计算机在病毒基因测序、病毒突变预测、药物辅助设计及筛选等方面可提供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大大缩短对疫情根源和防控措施有效掌控的时间。此次疫情期间,曙光公司提供超100PFlops的算力资源,助力新冠肺炎科研攻坚,为疫情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态势分析提供了数据平台与技术支撑。进一步合理布局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超级计算机和超级计算中心,既是我国科技强国的需要,也为今后的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科学研究、商业仿真等领域应用特别是为新动能培育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物理硬件支撑。

参考文献

[1]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新冠疫情被定性为PHEIC后,对经济冲击的详细测算[EB/OL]. https://www.gtja.com/content/research/marcoeco/zt_200131.html. 2020-02-03.

[2]科工力量.电子商务因“非典”而红 新疫情或使“远程办公”成现实[EB/OL]. https://www.guancha.cn/kegongliliang/2020_02_02_534121_2.shtml. 2020-02-02.

[3]刘多.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解析[J].信息通信技术,2018,12(03).

[4]罗志恒.新冠疫情对经济、资本市场和国家治理的影响及应对[J].金融经济,2020(02).

[5] QuestMobile.2018“懒宅经济”洞察报告[EB/OL]. http://www.questmobile.com.cn/research/report-new/39.2018-09-27.

[6]苏炳添.大数据研究有望成功预测并避免下一次瘟疫[J].IT时代周刊,2014(14).

[7]王济军.智慧教育引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05).

[8]吴军,陶沁,陈静,沈晓融,蒋琦,韩腊英.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智能早期筛查与预警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04).

[9]邬贺铨.信息技术“掌握”疫情防控[N].中国科学报,2020-02-06(003).

[10]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J].求是,2020.2(04).

[11]粤港澳大湾区商学院.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对其主要经济体的影响[EB/OL]. https://m.sohu.com/a/370583363_120303032?spm=smwp.media.fd-s.4.1582548251705dukA06U.2020-02-04.

(作者黄寰系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张宇系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本文通讯作者;王洪锦系四川创新区域经济研究院研究室主任)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战疫情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认识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