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璐
摘要:《我住長江头》是由宋代李之仪作词,近代青主谱曲的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许多著名歌唱家都曾演绎过。其中以张立萍与陈燕的演唱版本最具代表性。从演唱音色上来看,张版沉稳大气,陈版清亮婉转;从演唱处理上来看,张版随性自由,陈燕版偏重谱面;从演唱情感上来看,张版幽怨深情,陈版坚定真切。
关键词:《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 青主 张立萍 陈燕 演唱版本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3-0008-02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歌词选自宋代词人李之仪的词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后由中国近代音乐理论家青主谱曲而成。作品歌词构思精巧,语言质朴,复叠回环,既洋溢着热情又蕴含深婉,抒发了思念恋人之情和对爱情的忠贞信念。歌曲以民歌的风格、艺术化的处理手法反复陈述再现,既体现了原词的意境,又寄予了深切、真挚的思念之情。[1]青主将在德国留学时学习的欧洲音乐元素与创作技法和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特征结合起来,创作了这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许多知名演唱家都曾演唱过这首作品,其中张立萍演唱并收录在其专辑《思乡——中国艺术歌曲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音像出版社2015年出版,下文简称张版)中,陈燕演唱并收录在其专辑《声带颤动的凄美》中(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2016年出版,下文简称陈版)。本文尝试对张立萍与陈燕的演唱从音色、情感及细节处理三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分析。
一、演唱音色:张版温暖灵巧,陈版清亮婉转
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她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在世界顶级歌剧院——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英国皇家歌剧院以女主角的身份出演《蝴蝶夫人》《图兰朵》等歌剧的中国歌唱家,被称作中国的“蝴蝶夫人”。她的演唱抒情性极强,高音温暖灵巧,中低音丰厚饱满,能将各种角色都很好地塑造出来。在演唱《我住长江头》时,张立萍保持了一贯的风格,以沉稳温暖的音色进入。“我住长江头”几个字一出来马上就扣人心弦,让人动心不已。她的低音十分沉稳,似是在喃喃低语,如她在演唱33-35小节“定不负相思意”一句时,虽然最低音在小字一组的d音上,但是她在演唱时的音色十分饱满,就如同在对老朋友低声诉说一般。她的高音穿透力很强,却不会突兀,让听众觉得缥缈不已。她可以用温暖灵巧的声音进行情感爆发,让人感觉大气而又沉稳。
陈燕不仅是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也是凄美风格的代表人物,更是中国声乐界一代宗师楼乾贵的传人。她的声音柔美、干净、委婉、清亮,她在高音区的表现力十分丰富,不仅富有色彩,还很自然;在低音区则迂回婉转,流畅而富有表现力。她的歌声常常会使听众从内心深处萌生出淡淡的忧伤。演唱《我住长江头》这首歌曲时,陈燕以其清亮的嗓音进入,让人在感觉到哀伤的同时又不禁萌生出一丝希望。她的高音演唱如珠玉般清脆灵动,低音演唱犹如古琴般婉转低吟。她的声音总不自觉地给人一种向上的积极感,她也用其清亮婉转的嗓音给歌曲《我住长江头》赋予了独特的韵味。
二、演唱处理:张版自由随性,陈版偏重谱面
在演唱《我住长江头》这首歌曲时,张立萍在细节上的处理并不是严格按照谱面来的。歌曲中多处需要休止的地方张立萍在演唱时进行了延长处理,如:第20小节处本是6小节的休止,张立萍将前小节处需要发声的“水”字时值从原本的6拍延长至12拍,替代了原本1小节的休止。后面28小节、43小节、44小节处的休止也使用了同样的处理方法——用前面需要发声的音延长代替后面的休止。在强弱上,张立萍的处理也是随性丰富的,如:29小节开始,“只愿君心似我心”一句在谱面上没有力度标记的情况下进行了强处理;53小节处“此水几时休”一句在没有力度标记的情况下进行了弱处理。张立萍还在演唱中增加了许多渐慢的处理,如:33-36小节“定不负相思意”这一句,张立萍就对其进行了渐慢的处理。原本52小节处谱面上才有渐慢的标记,但从49小节开始,张立萍的演唱速度就明显地慢了下来。
陈燕的演唱处理较于张立萍则更偏重谱面,除了少数几处的即兴处理外,都是严格遵循谱面来的。在休止处理上,陈燕几乎都是按照谱面来处理,如:20小节处的休止,陈燕在演唱完前一小节“水”字的6拍唱完之后便干净利落地收尾进入休止。强弱的处理上陈燕也是严格按照谱面,如:18-19小节谱面的标记是渐强后再弱,在陈燕的演唱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长江水”三字的演唱进行了渐强处理,而在最后小字二组a音处明显弱收,由此处可见其强弱处理对谱面的严格遵守。在没有力度标记变化的时候,陈燕的演唱力度几乎一致,不似张立萍版多变,但由此也可见其严谨。仅在渐慢的处理上,陈燕没有遵循谱面标记,在33小节和49小节处陈燕也如张立萍般进行了渐慢处理,而在最后一句的演唱时,陈燕从65小节“定不负”处就开始渐慢,直至67小节才回原速。
由此可见,张立萍和陈燕的演唱在休止、强弱、渐慢的处理上都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张版演唱处理更随性也更丰富,陈版处理重谱面也更严谨。
三、演唱情感:张版幽怨深情,陈版坚定真切
陈立萍在演唱第一句5-12小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时,用连贯的气息和舒缓的情绪进入,让人觉得十分平静,而在此种平静中却又带着压抑,背后好像暗藏波涛,随时将要爆发。第二句的演唱情绪上有所加强,在16小节的结尾处有一个明显的换气口,像是演唱者深叹一口气,要对听众倾诉自己的相思之情。从17小节开始,情绪升华,尤其在19小节“水”字处到达高潮,张立萍的延长音以及弱收处理,更好地表达了缠绵不绝的思念之情。从21小节开始,演唱情绪较之前有所回落,仿佛又回到了最初的娓娓诉说。在演唱29-32小节“只愿君心似我心”时,张立萍做了强处理,一字一音,铿锵有力,唱出了对感情的坚定与期盼。37小节开始情绪回到最初,似乎是慢慢地问自己:这长江水什么时候停止流淌?这思念的苦又什么时候能够完结?59小节开始,从内心发出呼喊:只愿你的心和我的一样,一定不会辜负这相思的情意!在演唱中,“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一共重复了三遍,每一次重复张立萍的情绪处理都有所不同。第一次演唱情绪较缓,似是在诉说,更像在乞求;第二次演唱情绪升华,却唱出了一丝怀疑;第三次演唱情绪高涨,仿佛是在坚定地宣告。张立萍丰满抒情的嗓音加上细腻有层次感的情感处理,让整首作品听起来幽怨而深情。
陈燕演唱的《我住长江头》对比陈版则多了一丝希望。她的演唱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幽怨中又带有美好愿景的感情基调。陈版的声音一出来就似在娓娓道来,但从17小节“共饮长江水”开始,情绪开始上扬,在19小节“水”字处先用气息推上高音a,再进行弱收处理,让原本高涨的情绪突然回落,和一开始有了对比,从平淡的诉说到暗自沉思。21小节开始随即回到一开始的感情基调。整个第一段的演唱中,陈版唱出了女子对待感情的干脆利落,十分坚定。36小节“此水几时休”开始情绪平复。但从45小节“只愿君心似我心”开始,演唱力度渐强,“定不负”三个字在演唱时掷地有声,唱出了女子内心的对爱情的忠贞。“相思意”三个字的演唱像是女子在呼唤爱人不要辜负自己的一番情意。最后一次重复“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时还是以平淡的情绪开始,61小节“只愿君心似我心”处情绪渐强,“定不负相思意”情绪到达高潮,最后“意”字处弱收结束。这样的处理不仅表达了女子对待爱情的坚定,也体现出了她心中的柔情。陈燕的三次重复处理在感情上也是富有变化的,第一次重复似是沉思,第二次重复似是呼唤,第三次重复似是坚定。虽然陈燕的歌声中带有幽怨的思绪,但是她更多地表达了女子在饱受相思之苦时意志坚定,仍抱有美好的憧憬的情感,因此她的演唱是坚定而又真切。
总的来说,两个版本的《我住长江头》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无论是从演唱音色、演唱处理还是从演唱情感上来说,都各有其特点。张版在演绎中给听众塑造了一个饱受相思,虽带有怀疑却最终还是选择相信爱情的女子形象,陈版则给听众塑造了一个心怀憧憬对爱情坚定忠贞的女子形象。两个版本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曙光.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赏析与演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