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雨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中国外交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建立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基石,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发展利益披荆斩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接续奋斗。如何看待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中国外交有哪些经验?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新华社高级编辑、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顾问李长久。
《领导文萃》:谈到新中国外交成就,请您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李长久:新中国的外交完全可以波澜壮阔来概括。我这里特别想谈谈几个有影响的事件。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方主要大国的敌视、封锁和围堵,为维护新中国安全,确保我国“站起来”能够“站得稳”与加速恢复和发展经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外交战略。但是,毛泽东、周恩来多次指出,对苏联不能有依赖之心,不能盲从,要坚持原则,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20世纪70年代,苏联大国沙文主义膨胀、泛滥,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成为我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毛泽东、周恩来以“乒乓外交”打破中美关系僵局,并实行“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为确保我国安全、和平发展与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9月2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在纽约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同基里巴斯共和国总统兼外长马茂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基里巴斯共和国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日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同中国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8个扩大到180个,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外交一是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进行了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二是恢复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三是打破西方少数大国对中国的封锁,走向世界、扩大中国影响力。1954年4月,国务院总理兼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政府首脑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舞台。周恩来与一些国家政要广泛接触、扩大朋友圈,显示了新中国的外交力量。特别是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结果,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亚非国家自主讨论切身利益问题的重要国际会议。但是,会议上有几个国家代表发言离开原定主题,大讲他们的意识形态,引起混乱。发起召开亚非会议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等担心会议背离初衷而失败。在4月19日下午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清晰、稳健而坚定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对周恩来18分钟的发言,与会者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成为世界外交史上的经典之作。
周恩来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高超外交工作,特别是他提出的“求同存异”得以广泛传颂和流传,对万隆会议胜利召开和取得丰硕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与印度和缅甸等国家共同倡导、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亚非会议后有11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进一步提升。
1971年7月,美国继续阻挠联合国正确解决中国代表权问题。美国政府不仅伙同日本再次向第26届联大提出“重要问题”案,而且炮制所谓“双重代表权”案,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入联合国,但保留“中华民国”的代表权。10月25日,第26届联大否决了所谓“重要问题”案,接着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就是联合国历史上著名的联大2758号决议,它从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公正、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11月1日9时许,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升起。11月15日,以外交部时任副部长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正式出席第26届联大会议,亚非拉朋友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是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主持正义的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从这一天起,中国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联合国的多边外交舞台,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从此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领导文萃》:大国外交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评价新中国的大国外交?
李长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天,1949年10月2日苏联宣布承认新中国,次日中国和苏联正式建交。在西方大国封锁、围堵的背景下,苏联援助和参与中国156项工程,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经济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弹指一挥间,如今,中俄关系已走过70多年不平凡的历程。中国与俄罗斯这两个携手走向复兴的大国,站在新历史起点上,迎来了两国关系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进入21世纪,双方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理念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习近平2013年就任国家主席以来,8次访问俄罗斯,同普京总统在双边和多边场合会晤30余次。2017年7月,在克里姆林宫,普京总统向习近平主席授予俄罗斯国家最高勋章“圣安德烈”勋章;2018年6月,在人民大会堂,习近平主席将中国首枚“友谊勋章”授予普京总统。一幕幕元首外交经典场景,成为中俄人民心中美好的记忆。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和亲自推动下,双边经贸合作从传统领域向航空航天等高新领域扩展,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历史性地突破1000亿美元,增幅达27.1%。两国正朝着两国元首共同确定的2024年實现200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的目标前进。
中国和俄罗斯一致决定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两国关系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邻国、大国和谐共处、合作共赢树立了典范和榜样,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发挥了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习近平主席2019年12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中俄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会议和中俄战略安全磋商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时强调,2019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大干涉中俄内部事务,威胁两国主权安全,阻碍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普京总统表示,这种做法大错特错,损人不利己,中方对此完全赞同。我坚信,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俄罗斯人民同样不会受外部干涉影响,也将继续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东西方冷战正酣的大背景下,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建交,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对于中国加强同西欧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突破,同时也打破了二战后美国对华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推动中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迎来建交的高潮期。因此,仅40余字的建交公报轰动国际社会,被西方媒体称为“外效核爆”。2014年,习近平主席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宽广的历史视野概括了中法关系的四点精神,并就中法关系未来发展提出“五个坚持”。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习近平主席此访开启了法中关系新时代。5年多来,中法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在全球治理合作方面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中德关系、中英关系和中意关系与合作都在发展。中欧携手推进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努力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领导文萃》:中美关系是中国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價中国外交在中美关系中的进程,以及如何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
李长久: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建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西方关系突破的标志性大事,结束了两个世界大国、10多亿人口之间近30年相互隔绝、敌视乃至冲突对抗的局面,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中美建交也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中美建交40多年来,两国充分发挥双方经济互补优势,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实现长足发展。中美货物贸易额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6335亿美元,增长252倍,服务贸易额超过1250亿美元,双向直接投资累计近1600亿美元。大量事实说明,中美经贸合作不仅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福祉,而且有力推动世界经贸发展。
2017年以来,美国相继挑起贸易战、汇率战和科技战,妄图全面围堵遏制中国。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硬实力”与“软实力”和“巧实力”概念的首创者、哈佛大学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约瑟夫·奈在谈及49年前为中美关系破冰的“乒乓外交”时表示,是时候琢磨一下“小球”的智慧了,当前中美两个大国的相处之道,恰如乒乓球的竞赛规则。在约瑟夫·奈看来,中美之间的竞合关系,一是要竞争有度以防因误判导致剧烈冲突;二是在一些领域继续保持紧密合作。约瑟夫·奈、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和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教授三位“中国通”表示,当前白宫对中国及中美关系存在战略误判,应当抛弃冷战思维,回归理性行动。2019年7月,在美国的上百位专家学者及政商界人士发表了一封题为“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显示,97%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与中国做生意是盈利的。经过多轮磋商,中美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达成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当前国际环境极为复杂的背景下,达成这样的协议有利于双方及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二十国集团(G20)包括发达国家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大国,面积占全球国土面积的60%,GDP占世界GDP的85%,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贸易占世界贸易的80%以上。自2008年在华盛顿举行首次领导人峰会以来,中国一直是主要参与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参与全球治理体制改革,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构建不冲突和不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努力做出更大贡献。
《领导文萃》:如何看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对于开创中国特色外交新局面的指导意义?
李长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是新中国外交实践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坚持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外交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0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度使社会主义遭到各种质疑和唱衰,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则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创新和伟大实践受到广泛赞誉。中国不走“国强必霸”和扩大势力范围的老路,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办好自己的事情。中国以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0%的人口,中国脱贫人口占世界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率降至7%以下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高达30%左右。中国以自身的发展成就证明,中国道路可以作为一条后发国家现代化的可行路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2019年11月20日至21日访问中国行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中国,在推动健康公平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其模式和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自身发展提供启示和帮助。英国知名学者、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说,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以及正确义利观、新发展观、新安全观、全球治理观。这些外交新思想开辟了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新境界。国家主席习近平相继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6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现在在整个干路上有3428个重大工程,参与施工的有11000多家企业和253万员工,总资产达7.98万亿元。日本《产经新闻》2019年11月12日透露,美国已经启动“蓝点网络”计划,今后6年投资数十亿美元与澳日在印太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抗“一带一路”建设。但是,“一带”已经连接四面八方,中欧班列扩大了中欧经贸往来;“一路”已经沟通五湖四海,拉美和非洲多数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截至2019年7月1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成员增至100个,遍及全球五大洲。《中国的大战略:组就一条全球优先的新丝绸之路》一书作者、美国诺威奇大学副教授萨瓦尔·卡什梅里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登月计划相提并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伟大壮举。卡什梅里说,中国富裕强大起来后,寻求增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建立友好的、有影响力的商贸关系。他比较,美国的盟友主要基于军事同盟,而中国正在尝试一个超越军事同盟的2.0版本,“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联盟并非军事考量,而是一个更加适合21世纪发展需求的合作联盟。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与发展,美国的图谋不会得逞。
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五通”,到“信息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领域广阔和潜力巨大,已超越地区界限而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参与的合作平台。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包括中国在内,3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等出席圆桌峰会。来自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外宾参加了论坛。本届论坛期间,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交通、税收、贸易、审计、科技、文化、智库、媒体等领域与中方签署了1000多项合作文件,将大大推进“地球村”实现互联互通。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26日在论坛开幕式发表题为《齐心开创“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中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一定会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发展,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期间的讲话中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2019年6月16日发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题为《深化文明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国际机构如何改革、人类该怎么办等重大命题,是向世界承诺中国将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的继承和弘扬者与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坚持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和平、安全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又为推动各国协调发展、合作共赢和共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