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晖,齐 晶,李燕晖,李红娟,刘黎明,袁 飒,曹敏辉,梁德武
(1.西安市第四医院儿童保健中心,陕西 西安 710004;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3.汉中市3201医院,陕西 汉中 723000;4.渭南市妇幼保健院,陕西 渭南 714000;5.安康市妇幼保健院,陕西 安康 725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为一起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疫情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于2020年2月11日将该疾病命名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1]。我国已将该病纳入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截至2020年2月7日COVID-19已经扩散至全国各个省市及境外20余个国家[2]。COVID-19不仅严重威胁着患者家庭及与其接触人群的生命健康,也给社会公众造成了显著的影响,产生了恐慌、焦虑、抑郁和疑病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国家卫健委2月2日印发《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儿童和孕产妇是COVID-19感染肺炎的易感人群”[3]。作为儿童家长将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因此,面对影响如此严重的疫情,开展疫情期间儿童家长这一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且迫切。本研究旨从新冠疫情对儿童家长的身体、情绪、认知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导。
于2020年2月14日至2020年2月20日新冠肺炎疫情流行高峰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线上平台由各地区妇幼保健院及学校采取方便抽样方法从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抽取30 861名18岁以下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所有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本研究在问卷设计过程中,首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获取前人所采用的研究指标或量表,结合疫情期间家长的心理特点,将部分问卷进行适当调整。其次对于现有文献中没有完全适合本次调查目的量表项目,本研究通过前期小规模的访谈设计相关项目,以便能获取符合研究目的的调查信息,并邀请3位从事心理卫生、公共卫生及统计学方面的专家进行内容效度的检验,于2020年2月12至13日对130名调查对象进行预调查,进一步完善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最终本研究正式采用的调查问卷中有60个条目,2月14日对调查对象进行正式调查。
1.3.1一般情况调查表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包括家长部分和孩子部分。①家长部分:共20个条目,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态度、行为等内容;②孩子部分共15个条目,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疫情对孩子的影响等方面内容。
1.3.2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
由于本研究是特定于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所以没有可以直接使用的测量工具。为此,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心理卫生调查表》,根据研究目的自行编制新冠肺炎流行期家长和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①家长心理健康调查表主要包括身体、情绪和认知三个维度,分别由5个条目、9个条目、5个条目组成,按0、1、2计分(0=从来没有,1=偶尔有,2=经常有),得分越高代表程度越严重;②儿童心理健康调查表主要由儿童近期的睡眠、情绪、作息情况等内容组成,共6个条目组成,按-1、0、1计分(-1=增加,0=无变化,1=减少),得分越高程度越重。
心理健康状况及各分量表信度检验结果见表1。α系数分别为0.90、0.71、0.87、0.84,表明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信度良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分别为0.93,0.78,0.92,0.84,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P<0.001)。
表1 各变量信效度检验Table 1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of each variable
专家论证和预调查评估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问卷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并进行完善;利用网络问卷调查的优势,设计以保证问卷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数据录入用EpiData 3.2双录入,核对无误后导入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对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的比例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P50(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共计回收30 861名18岁以下儿童家长填写的问卷,调查对象关于疫情的一般情况见表2。
儿童家长心理健康身体、情绪、认知方面得分[P50(P25~P75)]分别为:0.00(0.00~1.00)、2.00(0.00~5.00)、2.00(0.00~4.00)。其中情绪方面得分最高,身体方面得分最低。
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儿童家长在新冠肺炎流行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见表3。结果表明儿童家长性别、年龄、学历、照养人、儿童年龄、居住地、职业、家中有无医务人员等变量在家长的心理健康三个维度得分上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用Bonferroni法校正显著性水平后两两比较发现,在性别上,女性的身体、情绪、认知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在年龄上,30岁以下在身体、认知方面得分最低,50岁以上在情绪方面得分最低;在学历上,除本科与硕士在认知方面无显著差异,其他组学历越高三个维度得分越高;在与孩子的关系上,父亲在身体、认知方面得分较低,母亲在情绪方面得分较高;3岁以下儿童家长在身体、情绪、认知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在居住地上,农村的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和乡镇;在职业上,医护人员在三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家中有医务人员的家长在三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无医务人员的家长,具体见表3。
表2 COVID-19疫情流行期儿童家长一般情况调查结果Table 2 Survey results of general situation of parents of children during the epidemic of COVID-19
表3 不同社会人口学变量的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的得分情况[P50(P25~P75)]Table 3 Scores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children’s parents’ mental health in different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P50(P25~P75)]
家长最近睡眠、自评身体健康状况、自评心理健康状况、疫情对经济影响、担心疫情得不到控制、担心孩子生病、担心孩子被传染、担心免疫接种与家长在新冠疫情流行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正相关(均P<0.05),家长锻炼时间、对新冠了解程度、熟悉的人疑似感染与家长在新冠疫情流行期心理健康状况家庭显著负相关(均P<0.05),见表4。
表4 疫情相关因素与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Spearman相关分析(r值)Table 4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epidemic-related factors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hildren’s parents (r)
注:*表示P<0.05,1=家长最近睡眠,2=家长锻炼时间,3=自评身体健康状况,4=自评心理健康状况,5=疫情对经济影响,6=担心疫情得不到控制,7=对新冠了解程度,8=熟悉的人疑似感染,9=担心孩子生病,10=担心孩子被传染,11=担心孩子免疫接种,12=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了进一步筛选出新冠肺炎流行期对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以相关为基础,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W检验值为1.965,回归容忍度最小值为0.783>0.1,VIF最大值为1.277<10,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残差近似正态分布,无异常值,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2011.66,P<0.001),符合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的条件。
以心理健康状况总得分为因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变量依次是自评心理健康状况(β=0.39)、担心孩子被感染(β=0.07)、家长最近睡眠(β=0.12)、自评身体健康状况(β=0.11)、担心疫情得不到控制(β=0.08)、家长锻炼时间(β=-0.11)、担心孩子生病(β=0.09)、疫情对经济影响(β=0.08)、担心孩子免疫接种(β=0.08)、熟悉的人疑似感染(β=-0.04)、对新冠了解程度(β=-0.02),11个因子共同解释了心理健康状况的42%的变异量,见表5。
表5 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分析Table 5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hildren’s parents’ mental health
本次调查设计采用线上随机调查方法,调查对象来自全国32个省市,并在疫情爆发期按国家疫情严重程度分别从不同区域抽取调查对象,样本量大、范围广具有代表性,可靠的反应了新冠疫情流行期间家长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关措施和策略的制定,以及心理干预和支持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调查结果显示,新冠疫情流行期家长们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及时了解新冠肺炎的相关信息,做好防护,自觉讲究个人卫生和遵守公共卫生条例,使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本次调查显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家长在情绪维度上得分最高,身体功能维度上得分最低,提示情绪问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最常见的不良心理反应之一[4-5]。因此,在开展突发疫情的心理干预时,应关注情绪的疏导。女性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男性,说明本次疫情对女性的影响更大。30岁及以下年龄组在身体和认知维度上得分低于其他组,说明年龄越小在身体和认知上受疫情的影响越小,而50岁及以上组情绪方面得分最低,原因在于年龄越大对待突发事件心态越成熟,情绪越稳定。学历越高对疫情的关注更多,也更有可能生活在城市,受疫情的影响更大。母亲比父亲的心理健康状况差,提示关注母亲的心理问题十分必要。
进一步对比不同居住地、职业的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发现,居住在城市的家长心理健康状况最差,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密集、人员流动大,被感染和确诊的人数较农村多,更容易被传染。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得分最高,医护人员是最容易被感染的人群,不仅目睹患者的病痛甚至死亡,还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因此比一般大众群体更容易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家庭中有医务人员的家长在身体、情绪、认知方面得分显著高于无医务人员的家长,家中有医护人员的家长比无医护人员的家长被传染的风险高,了解到的疫情信息更直接。另外,对家人的担心会增加心理压力,影响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关分析发现,与疫情有关因素中家长最近睡眠、自评身体健康状况、自评心理健康状况、疫情对经济影响、担心疫情得不到控制、担心孩子生病、担心孩子被传染、担心免疫接种与家长在新冠疫情流行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正相关,家长锻炼时间、对新冠了解程度、有无医务人员、熟悉的人疑似感染与家长在新冠疫情流行期心理健康状况家庭显著负相关,说明这些因素与疫情期间家长心理健康状况有关。
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疫情期间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的因子全部进入回归方程,这11个变量共同解释了42%的变异量,说明本次调查中考虑到的影响疫情期间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变量是有效的,这些因素可以作为疫情期间家庭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的依据。其中首先进入的是自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是担心孩子被传染,以及最近的睡眠,说明自身的心态和对孩子的担心是影响疫情期间家长心理健康状况最重要的因素。
总之,本次评估初步了解了疫情流行期间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望能为善后阶段即综合恢复阶段全面深入的评估和长期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心理健康服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时间发展,心理健康服务可以相应的分为3个阶段,即预防阶段、应急救助阶段以及善后阶段。本调查于疫情发生高峰期进行调查,正处于应急救助阶段,此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尽快针对此次疫情特点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及时展开心理干预,减少公共心理问题的发生。
本研究结论:①本次疫情对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与性别、年龄、居住地、儿童年龄等有关;②本次家长心理健康调查发现,女性、50岁以上、儿童3岁以下、照养人为母亲、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家属是疫情期间心理支持的重点人群,应高度关注,并针对其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
本研究建议如下:①建议家长通过专业的网络平台获取资讯,增加对疫情认知,减少小道消息的获取途径,降低不确定信息带来的焦虑,增强对疫情防控的信心和自我保护的信心;②重视疫情期间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建立社会应激“心理防控”;③从政府行为和组织上,加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对家长的社会支持系统;④对特殊职业实行政策倾斜,同时对特殊职业人员要进行预防宣传与工作保护;⑤发扬新媒体在这次疫情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新媒体等手段有计划地介绍家长心理干预的具体策略,为家长提供各种“心理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