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燕英
【时事背景】
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为全山区县,该县旱作梯田总面积达21万亩,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规模的梯田位于井店鎮王金庄区片,梯田面积1.2万亩。这里的梯田田埂为石砌,被称为“石堰梯田”。涉县的旱作梯田系统具有多样的功能。1990年,这里的梯田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为“世界一大奇迹”“中国第二长城”,2014年被列为中国第二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又被列入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试题呈现】
王金庄位于太行山的层峦叠嶂中,在“十年九旱、石厚土薄、山高坡狭、耕地奇缺”的自然环境下,当地人在数百年间创造出了独特的山地雨养农业系统和石堰梯田形式(如下图1所示),与“土少水多”的云南元阳哈尼族梯田(如下图2所示)相比,景观完全不同。梯田修建过程中,当地村民总是精打细算,先把埋在最底层的土挑出来,然后把乱石埋在下面,最后把之前的土敷在上方。梯田里种植谷子、玉米、大豆、小麦等庄稼,田埂上则种植花椒,套作黑枣、核桃等经济林木。近三十年来,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下,石堰梯田的面积不断减少,这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和反思。
1.对比哈尼族的水作梯田,分析涉县的石堰梯田的区位条件。
2.从生态保护和农耕技术角度看,简要说明石堰梯田的功能和价值。
3.涉县旱作梯田核心区中梯田系统的面积比例从1990年的24.41%将至2017年的15.06%,解释其变化的可能因素。
4.为实现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解题分析】
1.参考答案:对比哈尼族的水作梯田,涉县的石堰梯田所处区域的热量低、降水少,农作物生长期短,为旱作农业;该地水源更少,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弱,主要种植耐旱作物;两者同处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平地少,土层薄,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为解决当地的粮食问题,都是通过修筑梯田以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强水土保持能力;石堰梯田的石头更多,可以作为梯田修建的重要原料。解析:该题的区域差异分析,先从气候进行大尺度的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进行对比,再从地形、土壤、水源、植被等进行小尺度的区域差异对比,不断强化学生在区域认知方面的分析能力。
2.参考答案:石堰梯田具有治理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同时在梯田的建造和间作、套作等精耕细作的农耕技术方面,石堰梯田具有特殊的功能和研究价值。解析:从材料信息中可以看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非常不利,但当地人利用丰富的石材资源和珍贵的土壤打造石堰梯田,既有生态价值,还有技术、文化、景观方面的价值和功能,这都是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3.参考答案:“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城镇化的发展、青壮年劳动力的减少,使得部分梯田转变为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季风气候下的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部分石堰倒塌,但没有充足劳动力及时修复。解析:结合国家的“青山绿水”政策背景可以看出在生态脆弱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城镇化快速发展使得建筑用地不断占用耕地的同时,使得当地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减少,耕地不断抛荒;当地的自然灾害也进一步影响梯田的面积变化。
4.参考答案:加强梯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注重小型水库及水利配套工程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品牌,发展高端特色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增加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乡村农耕文化体验游,让原本以生产为主的农耕活动,转变为让人们以体验为主的旅游活动。解析:结合石堰梯田所处区域的特征,既有农耕区的农业发展存在问题,也有山区生态保护的需求,对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融合等不同角度进行阐述。
【考向分析】
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和可持续发展措施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如何通过区域差异对比、区域认知进行区域特征的深入分析,进一步结合人地协调观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分析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都是十分有益的。
【知识点对点】
1.农业的区位条件
案例“石堰梯田”强调气候和地形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
(1)自然条件
2.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从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走专业化、规模化、生态化的方向。以下是中国主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