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娟
一天我刚走到办公室,六(3)班主任猛得拍了我一下,“终算见到你了,我真不知该怎么办了,有个学生早上一到教室,大家都抓紧时间看书练字,她发呆了一会竟哭起来,这已经是这周的第N次了,你快跟我来看看吧”。
看着平时遇事都很淡定的班主任如此着急慌乱,我跟着她去了教室,见到了在座位上默默流泪的小丹,我走过去,轻轻摸了摸她的背说:“老师看得出你现在心情有点波动,老师想带你去一个安静的地方平复一下,可以吗?”她点了下头,和我来到心理咨询室。
在咨询室里,我简单地介绍自己是学校的心理老师,如果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可以跟我说,不想说也没关系,我会安静地陪着。半小时过去了,她接过我的纸巾边擦眼泪边小声地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从开学到现在,我一到教室就烦,不想听课,提笔写作业却写不下去,可是,想到不交作业老师会点评批评,翻倍罚写又着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老师你帮帮我吧!”
这是我和小丹的第一次见面,事后我找来班主任了解小丹平时情况,在班主任眼里,小丹较内向,学习上虽成绩不算优秀,但也不用老师操心,平时都能按时完成作业;班里朋友不多,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开学第二天发现她有点不一样,观察了几天发现课上常发呆,作业也完成得不好。小丹妈妈也打来电话问班主任她在学校里是不是遇到什么事,在家里写作业时坐在那里掉眼泪,问小丹,她说不知道为什么就提不起笔写作业,眼泪就掉下来了。
小丹面目清秀,个头适中,身材适中,一眼看过去是个文静的小女孩。一头长发梳得整整齐齐,是一个爱干净有礼貌的孩子。从班主任那了解的情况印证了小丹的说法,说明小丹自我认知是清晰的,感觉到痛苦有摆脱苦恼的愿望,有求助动机。
由于小丹提到胃口变差,想吐,心闷得有点喘不过气,鼻子塞得无法呼吸,我建议家长带小丹到正规医院检查,排除生理疾病,检查结果显示这些是心因性症状。
第二次见面,针对小丹觉得呼吸困难的情况,我首先教会她深呼吸方法,双脚自然下放,双手轻轻放在肚子上,轻轻闭上嘴巴,用鼻子缓缓吸气,一边吸气一边用手感受肚子慢慢地变大,像气球一样慢慢大起来,吸满气后,屏住呼吸三秒,嘴巴微张缓缓呼气,感受肚子慢慢瘪下去,就像气球慢慢放气一样。小丹的悟性很高,两三次练习就掌握了要领。小丹进行了五组练习,每组十次,完成后我问“你现在有什么感觉?”,“舒服多了,没那么闷了”,小丹答。我让小丹记住这种感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要觉得烦燥胸闷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呼吸。并让她作为家庭作业,每天练习五至十组。
放松后,我播放音乐,引导小丹进行半分钟的冥想,冥想结束后,让她把看到的树画下来。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进行了绘画投射测验,我并没有告诉她测验的目的,通过她的画,我更快更直接的了解到了小丹的成长经历。现阶段的厌学表现关键来源于与父母的某些情感纠结上,询问中小丹说出了原因,年前父母在惠州买了房,打算今年暑假全家搬过去住,除了她。因为只有她有深圳户口,可以在新华中学就读初中,到时住在深圳亲戚家;而她姐和和弟弟都是非深户,一直在深圳民办学校读,转过惠州学校也方便。
确认了影响小丹的关键因素后,我单独约来了小丹的父母,就小丹的树木画与他们交流。小丹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很体谅父母的辛劳,同时也是个敏感的孩子,她知道父母对她的期望,一直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尽力照料弟弟,减少父母的负担;初中很想考进好的学校报答父母,但又不想离开父母,想着如果自己成绩差了,就可以和姐姐弟弟一起在一个民办学校读书,一家人团聚,不用自己一人留在深圳了。
聆听手记:
在孩子的心里,家庭永远是孩子安全的港湾,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大的依靠,不管是呱呱坠地的婴儿,还是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分离焦虑在任何阶段都可能出现。分离焦虑也叫离别焦虑,主要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种现象在幼儿园极为普遍,因为对小孩来讲是一次重大的分离事件,他们的反应也更直接,抱紧亲人、歇斯底里地痛哭;但对青少年而言,他们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有自尊心和羞耻心,反而使得他们的情绪反应更为内隐,不容易被发现,有时出现的症状连他们都意识不到,如上述案例中的小丹,开始莫名的忧伤,一到学校就心闷,一写作业就没力气,没有了学习的动力等,而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又能正常进行,出现了典型的厌学症状。
对于多孩家庭而言,父母的压力相比单孩要大得多,如果遇到是违反生育政策而来的子女,更是难上加难。这时父母的关注點多在于赚钱,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最大的物质保障,对小孩之间的心理发育层面极少关注。随着子女的成长,有些冲突一触而发,父母会纳闷子女为何不懂感恩,不体谅父母的不易;子女会埋怨父母的不公,给不了最好为何要生
解决之道,关键在于:沟通。平等真诚的沟通,才能让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情感联结,就像上述例子中对父母的建议一样,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向孩子表达父母的爱。这样一来,有些客观上的困难也会因为家人的团结一致而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