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洗脑广告

2020-03-27 12:25梁鑫
神州·下旬刊 2020年2期

摘要:"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来自于赫胥黎的久远预言,他担忧我们的文化,成为一个苍白的感官刺激,充满欲望,以至于与文化割裂,变成一个庸俗的事情,本文将从广告起源,洗脑广告与文化的割裂,借助赫胥黎的预言,探索洗脑广告下的文化引人深思。

关键词:洗脑式广告;韦伯定律;文化割裂

一、广告的起源之途

中国古代广告起源于何时?中国古代广告的样式和形式又是怎么样的?这在现存的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有回归到考古学中,在考古学中发现古代广告的实物,以及结合文化人类学材料进行比较,才能得到较为合适的解释。现今已有的文献材料可以说明,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已经初步实现了产品之间的相互交换,其中,交换就必然会涉及到相互产品的介绍,推广等产品广告式活动,由此可以说明,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广告活动,因此,理论上可以说商品在交换完成后,广告也就开始形成。考古研究说明,广告发源于旧石器期间的产品相互交换,到新石器时期,广告活动开始欣欣向荣。

二、广告的概念定义

现代对于广告的定义有很多种,定义对于广告的认识可能有相同之处或者不同之处,导致这些差异性的原因可能与当地的社会,政治,文明有很大的关联。其中对于广告的定义,20世纪初就要很多不同。

美国行销该协会给出的定义;广告是由广告商,将其创下,产品,劳务以收费的形式所做的非面对面的推荐。

《中国大百科全书》说明为;广告是借用传播媒介,把产品,劳务讯息传播给人们的一种手法。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广告是传播信息的手段,目的就是促进产品,劳务的销售,通过媒介传播给受众对象,广告区别于其他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要收费。

上述关于广告的定义认识有相同和不同之处,由于本篇主要对象为广告下的洗脑式广告,对于此处关于广告的定义我们不做过多争议。

三、广告的成长之路

与古代广告相比,中国近代广告进步明显,尤其电视机等媒介的出现,从广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国的现代广告业可考究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告业的兴起阶段。这一时期广告理论开始起步,广告知识开始普及,广告业开始复苏,开始出现自己的特色。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广告业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前期理论的潜移默化下,现代广告意识开始被唤醒,现代广告理念开始初步形成,广告实践开始进一步开展,包含以消费者为中心的80年代末,上海白丽香皂广告,针对女性追求年轻漂亮心理的"今年20岁明年18的广告语"成为中国广告史的经典广告,以及廣告在不断经营下出现的玲琅满目的当代广告新意。第三阶段(1992年~20世纪90年代末期)广告业的兴盛时代。这一时代的广告思想家喻户晓,多角度发展并且纵深化发展,像其中的品牌形象理论,定位学说,ci学说等。第四阶段(21世纪~)广告业的理想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广告引进与创新,并且构建本土广告理论,注重品牌塑造,像农夫山泉的阳关工程,走情感路线,不断塑造品牌形象。

四、洗脑广告的界定及特点

洗脑,检索百度词条为:所谓洗脑就是指用外部压力将特殊的思想灌输给他人,其中包括重复性。本文说的洗脑就是在广告中不断增加强度,通过陈述广告语,重复重复再重复的方式引起受众人群的注意并感知。根据韦伯定律,韦伯分数的巨细,决定人们对某种条件的灵活水平,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强烈,韦伯的研究可以确定一个广告的适当的规格,提示一点的依据,因此,在相对范围内增加广告刺激物的强度(例如规格,声音,色彩等)这里我们着重强调洗脑广告的重复性广告语的声音,以及重复性广告语声音的强度,仅仅是在这一点上提高广告受众对他的感受和注意。从整体看,洗脑广告经历了四个阶段;投放洗脑,内容洗脑,以及内容+旋律洗脑,再加上土味+沙雕洗脑。

投放洗脑:在一定时间内,大量投放,重复播放等以此达到洗脑的效果,像之前的脑白金,伯爵旅拍。

内容洗脑:在广告宣传的内容上做文章,让广告内容大量的重复广告品牌名称,以此来让广告成为焦点。比如现在的易车网的洗脑广告语词:

去哪儿拍,你知道吗?

易车全知道

找工作你知道吗?

易车全知道

……你知道吗?

易车全知道

包括之前的知乎,BOSS直聘,在十几秒的广告内,无数次出现“跟老板谈”这样的字样。文字简单粗暴,无数次疯狂清洗你的大脑。

内容+旋律:作为以上广告的升级版,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加以魔性改编版的旋律,如拼多多,其中,循环出现的"拼多多"广告词,通过广告平台疯狂的轮番播放,让人很难不去记住他,最后广告台词加上魔性音乐,似乎也让受众者成功的认为这样的洗脑广告也是一段动听的旋律。

土味+沙雕:广告界流传一句话“广告不沙雕,营销不够好”在这个大众化接受特别快的时代,似乎大家的口味越发复古,越是沙雕的广告似乎越被广大受众群体接纳并快速传播。

五、洗脑广告与文化的割裂

18世纪和19世纪的阅读同今天的阅读有很大差别,除了铅笔书写和口头表达,人们无法从其他地方了解公共人物的信息,他们被认识,是因为他们文稿其中的一句话,大家记住的是他文字的语调,以及文字的思想,接着想想近年来我们认识的公众人物,可能是由于一张图片所认识,对于他们的声音,传播的文字内容我们可能都记不太清,或者说并不知道他们。展现出一个几乎没有娱乐的文化和一个充满娱乐的文化。接着电报发展了,他使得信息的价值可能变得不再取决于他所传播的文化意义,而是取决于信息是否更具娱乐性。之后电视的出现,我们发现,我们的文化对于其中的洗脑式广告的适应度非常彻底,我们开心的接受洗脑广告给予的真理,广告即便无聊却也开始欣然接受,我们发现,似乎这条广告听起来还蛮有意义的,可能其中部分人存有反驳意见,但他们或许会被认为不合时宜,结果,现在所循环播放的洗脑广告变得不是为了教育,思考。同时,我们还不能指责这条让人乏味的洗脑广告以及给广告定位的人。

这里也并不是说指责广告以及广告定位人的过失,而是说,既然广告已经成为现代各种信息的形式力量,并且他还会影响广大受众者的认知反应,在把广告包装成一个让人头疼的洗脑式广告的同时,似乎他还开始影响教唆着其他媒介也可以这样做。

同时,之前用于演讲的信息传播,在洗脑广告的轰炸下似乎失去了思想,历史。这里摘录历史学家卡尔,肖斯科的见解,他说,现代人对于历史文化早已变得变得无动于衷,因为历史对他们来说,可能无法带给他们可观的效益,或者说,导致历史消亡的原因是人们无动于衷,冷漠的态度,而不是他们的顽固和愚昧。其中媒体业内人比尔·莫耶斯说;我担忧我所在的这个行业,推波助澜的会使这个时代沦为满是遗忘症患者的焦躁时代,是对文化的遗忘?接着继续洗脑式广告的狂轰乱炸?

有两种方式会让文化精神逐渐消亡,其中,尼尔·波兹曼说赫胥黎式的;文化沦为一种滑稽,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或许不需要其他人的提醒,就能自己感受到现在的洗脑广告所带来的文化的摧残,赫胥黎告知我们的是,在一个科学技术急剧发展的信息时期,致使真正文化精神被扑灭的会是满面笑意,微笑不断的他们,我们这里说的是洗脑式广告。

我们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可能由于形式,速度等各种关系造成现在的洗脑式广告与文化的割裂,但除此之外,我希望我们可以想的更多。

参考文献:

[1][美]尼尔·波兹曼,张艳译.娱乐致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5.

[2]余小梅.广告心理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9.

[3]汪洋.中国广告通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

[4]葛在波.广告文化研究批判导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6.

作者简介:梁鑫(1995.11-)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视觉传达,研究方向:视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