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明史·地理志》向以体例严谨而著称,但由于其所记载范围覆盖全国,难免出现纰漏。疏漏讹误主要为名称、地理方位、建制时间、隶属沿革、脱字窜讹等。结合地方志书、实录、文集等资料记载对正史地理志进行考证校释是进行历史地理研究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对相关的地方志记载进行梳理,《明史·地理志》中关于罗江为涪水与安昌水会流处的记载有误。
关键词:《明史·地理志》;涪水;安昌水
《明史》卷43《地理四》成都府绵州下载:“又西北有安昌水,一名龙安水,东南流,合涪水。”[1]按此处,安昌水于绵州州治西北处汇入涪水。在后文绵州府罗江县载“(罗江县)东北有罗江,涪水与安昌水会流处也。”[1]此处记载不够清晰,按此处则涪水与安昌水会于罗江县?抑或涪水与安昌水汇而为罗江?
从文献记载来看,安昌水又称龙安水。雍正《四川通志》载“石泉县……龙安水,在县东南源出三面山,合诸山溪之水东流入安县界,亦名安昌水。”[2]现安昌河于绵阳市区汇入涪江。根据《大明一统志》记载“安昌水在绵州,一名龙安水,自石泉县流至州,与涪水合。”[3]在《清史稿·地理志》卷69中关于绵州直隶州条目下记载了“涪江自彰明入,迳州北及东,又东南入三台,亦谓之内水。龙安水、茶坪水俱自安县入,并东南流,与涪江合。”[4]正德《四川志》绵州下载“安昌水,在治西五里,源自石泉县,至此与涪江合。”[5]嘉靖《四川總志》载:“安昌水,绵州西五里,一名龙安水,自石泉县流至州与涪水合。”[6]嘉庆《直隶绵州志》载“涪江……东流入州西北界,经城西折而南与安昌河合。”[7]而在康熙三十一年,“涪江水涨冲决州城,东南与芙蓉溪水合流,至城东汇安昌河”。[7]上述文献中,关于安昌水与涪水的会流处皆为绵州州治,而非罗江。即使是在康熙三十一年,涪水亦是在绵州城东与安昌水汇流。而罗江县位于绵州西南约九十里处,罗江从县治东北流经。且纵观各省志、州志以及县志,罗江县条目下并未载有涪水,涪水当未流经罗江县。故涪水与安昌水的汇流处当为绵州州治,而非罗江。
在罗江县亦有两水相汇而为罗江,但此处两水却并非涪水与安昌水。《大明一统志》载“罗江在罗江县治东北,两水相蹙成罗纹,因名。”[1]据《罗江县志》记载,此一关于罗江得名的说法源于曹学佺所著《蜀中广记》。而关于罗江得名的由来迄无定论。在正德《四川志》中载“罗江,在治东北一水自绵竹县来,一水自安县来,合流入中江。”[5]而嘉靖、万历两版《四川总志》之记载相同,且与正德《四川志》之记载相去不远“罗江治东北一水自绵竹来,一水自江安来,两水相蹙如罗文,合流入中江。”[2]后两版中便有两水相蹙如罗文的记载,却未说此即为罗江得名之由来。对于罗江之得名暂且搁置。《清史稿·地理志》罗江县条目下载“黑水、冷水俱自安县入,东南流,至县东北合,是为罗江”[3],而“黑水河,一名宁口河,冷水河一曰乾河,并东南流入罗江。”[10]嘉庆《罗江县志》载“罗江,县东半里,其泒有二:一自东北由龙安之石泉县三面山发源,东流入安县境,经彰明境至罗江约五百余里;一自西北由安县河坝场混汇镇分泒至罗江境,约二百余里,至北寺前两水合流,蹙成罗纹,故名。”[4]其后载“泞水河,县东北四十里由龙安之石泉县三面山发源,入罗江境,自北寺前与西北水合流至礸子口入中江界”[11]、“?水河,县西北三十五里,自西北发源,由安县入罗江境,与旱水合流,至北寺前又与泞江合流。三十里至礸子口入中江界。”[11]在嘉庆《直隶绵州志》中载“罗江水源在北者曰黑水,亦曰宁江河出安县西南由浮山下东南流四十里入县界。在南者曰冷水河亦曰乾河,亦出安县西南,有睢水关南流四十里入县界,又东南三十五里至县城东北合流过城东转南入芙蓉溪,又三十里入中江县界。”[7]作者同时指出“《元和志》有罗江水在巴西县西三十三里遂以安昌水当之,亦非也。”[7]《元和志》所载当为导致后世讹误之一源。顾祖禹所著《读史方舆纪要》中载“罗江,在县治东。县之右水自安县来,即安昌水也;左水自绵州来,即涪水也;合理南经次蹙成罗纹,县因以名。亦谓之纹江。志云:县北二里有芙蓉溪,一名蚌溪,一名三柴水,亦即罗江异名也。安昌水、涪水与芙蓉溪汇流而入县界,因名。”[5]此处便将于罗江会流之两水误为安昌水与涪水。而此处关于芙蓉溪的记载当是作者误认为是绵州之芙蓉溪。罗江县之芙蓉溪“县西七里,名蚌溪,又名三柴水,源出白马关山下,东南曲流十五里至城南入罗江”[11];而绵州之芙蓉溪“芙蓉溪,在州东南其源自彰明县来,迤逦百里经城东。”[2]两芙蓉溪,一条发源于白马关山,一条发源于彰明县,并非同一条。而在雍正《四川通志》后,又载绵州之芙蓉溪“一名蚌溪”[2]。《大明一统志》载“芙蓉溪在罗江县,一名蚌溪,又名三柴水。”[1]两芙蓉溪的混淆,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涪水与安昌水会于罗江县之芙蓉溪这一讹误。
经过对文献的梳理分析,可知,涪水与安昌水即龙安水合于绵州州城,并于城南与芙蓉溪相合,成一巴字,故又称被称为巴字水;而黑水即泞江河与冷水河或称乾河,于罗江县北寺前两水合流,是为罗江,“合流过城东转南入芙蓉溪”,此芙蓉溪并非绵州之芙蓉溪。罗江流入中江界,并在潼川州与涪水相合。故《明史·地理志》中“东北有罗江,涪水与安昌水会流处也”1的记载有误。
参考文献
[1](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43《地理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025页。
[2](清)黄廷桂等修,张晋生等纂:《四川通志》卷23《山川》,清雍正十一年刻本。
[3](明)李贤等撰:《大明一统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第1039-1040页。
[4](民国)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231页。
[5](明)熊相纂修:正德《四川志》卷9《成都府》,明正德十三年刻、嘉靖十六年增补本。
[6](明)刘大谟等修,王元正等纂,周复后,周延槐重编:嘉靖《四川总志》卷3《郡县志》,清嘉庆二十一年刻本。
[7](清)李在文、范紹泗修,潘相等纂:《直隶绵州志》卷1《山川》,清嘉庆十九年刻本。
[8](明)李贤等撰:《大明一统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第1039页。
[9](明)虞怀忠等修,郭棐等纂:《四川总志》卷5《郡县志》,明万历四十七年刻本。
[10](民国)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232页。
[11](清)李桂林纂,邓林等修:《罗江县志》卷5《山川志》,台湾:成文出版社。
[12](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卷67《四川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181页。
[13](明)李贤等撰:《大明一统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第1040页。
作者简介
闫哲(1993-),男,汉族,山西人,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历史经济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