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堰灌溉工程遗产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2020-03-27 12:23方美
卷宗 2020年3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

方美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走访,对东风堰灌溉工程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明确市场定位、加强网络平台宣传和创新管理模式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东风堰灌溉工程遗产得到更好的开发和保护。

关键词:东风堰;遗产价值;水利工程

基金项目:夹江东风堰灌溉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7SB0178)。

1 引言

2014年9月,东风堰水利灌溉工程在第22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上,被授牌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川内唯一一家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渗透了几千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知识和技术,是自然与文化的结晶,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因此如何保护东风堰灌溉遗产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别于保护城市建筑那样将其进行封闭保护,灌溉遗产因其“活态”特性,必须在发展中进行保护,而发展旅游就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

2 东风堰灌溉遗产概况

东风堰灌溉遗产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境内,青衣江左岸,康熙元年(1662年),由时任县令王士魁带领乡绅修建而成,最初取水口位于龙吼滩,持续使用260年,后因河床水位不断下降,取水口分别上移至石骨坡和五里渡水库。因历朝政府都十分重视东风堰的修缮和管理,所以东风堰至今仍是一处兼有灌溉、排涝、城市防洪、城市環境用水等功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东风堰总干渠长12km,东、西干渠分别长4.8km、13km,分干渠四条,分别是:顺山分干渠长10.95km,云甘分干渠长3.365km,河东分干渠长5.5km,河西分干渠长4.4km。工程灌溉夹江县境迎江、漹城、黄土、甘霖和甘江5个乡镇、51个村7.67万亩农田,为灌区经济发展,灌区群众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3 东风堰灌溉工程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1)品牌效应不明显。东风堰成功申遗后,乐山市政府开始着力打造“世界遗产金山角”旅游环线,但由于乐山大佛景区和峨眉山景区起步早、配套完善,发展成熟,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深入人心,品牌效应明显,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大众关注度远不及成熟的遗产类型,我们在前期的走访中发现,70%的本市居民不知道乐山新增了一处世界遗产,20%的市民只知道大概,并不十分清楚东风堰所处位置和被评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东风堰都是作为千佛崖景区(3A景区)的附属资源存在,其知名度仍然较低。

2)资源挖掘不够。东风堰灌溉工程遗产位于夹江县青衣江左岸,山川俊美,钟灵毓秀,唐初即有“四川玉带”之美誉。唐代大诗人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吟咏的就是这里的胜境。堰渠主干道穿千佛崖而过,汇集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大成殿、“古径口”、龙脑石、“铁石关隘”、古栈道遗址等景点,千佛崖景区现存摩崖造像2470余尊,崖壁千仞,还有与水利工程修建、管理、运用相关的题刻以及古今名人诗句,琳琅满目。可以说东风堰灌溉遗产景区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但是由于景区缺乏科学的规划和专业人才,东风堰灌渠的历史文化、水利工程文化遗产价值、区域内的宗教文化、诗词文化以及夹江造纸、夹江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很难被深入挖掘,并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合力。文化宣传方式也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3)旅游市场定位不清晰。目前东风堰灌溉遗产景区主要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本地人居多,这种看上去“老少皆宜”的旅游景点,由于缺乏精准的定位,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很难留住游客,更无法实现产业链延伸,相较于四川省内开发十分成功的同类景区都江堰,其规模小、影响力若、区位优势不明显,就目前而言走都江堰的发展道路是不可取的。

4)管理不完善。东风堰灌溉遗产管理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上级主管部门众多,涉及水利、旅游、环境、生态等多个方面,主管部门间存在政令不清、权责不明、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现象,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管理效率低下;二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多为留守农民,综合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导致旅游服务意识不高,游客体验感不强;三是缺乏专业的导游讲解队伍,东风堰厚重的历史文化无法为游客所知,“走马观花”式旅游无法让游客获得精神层面的愉悦。

4 对策

1)深入资源文化挖掘。东风堰灌溉工程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化属性与文化价值,在文化吸引力上也较强烈,但单纯通过表面化的理解解读东风堰灌溉工程遗产的文化内涵,是对其遗产资源的一种限制,也是文化旅游业的一种损失。[3]在当前精神文明较为缺乏的社会现状中,丰富的精神文明是吸引人们投入文化理解与文化认识的旅游市场的重要条件。所以要在充分挖掘东风堰灌溉工程遗产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的同时,加强千佛崖、造纸博物馆和水利博物馆的修缮,整合夹江年画和夹江宣纸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景区文化内涵。从而形成文化遗产资源的创造性使用,为东风堰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奠定良好基础。

2)明确定位和目标市场。研学旅游是当下旅游市场的“主力军”,每年市场规模可达一百多亿,市场前景广阔,而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内涵丰富、工程型式具有典型代表性,十分适合做研学旅游,目前,乐山市范围内暂时没有水情类研学基地,因此东风堰景区应该趁着研学基地申请热潮,瞄准研学市场,创新研学产品,争做水利工程类研学基地“排头兵”,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科学价值树立自己的品牌价值。

3)搭建网络平台宣传。东风堰灌溉工程遗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局限于现场认识,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与创新中,互联网+旅游行业已经成为主要趋势,运用好各种新媒体技术,对东风堰灌溉工程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宣传应成为一种主要模式。通过网络虚拟化的水利工程旅游项目指导,给用户更多的旅游体验,使游客对东风堰灌溉工程遗产有初步认识,同时还应运用科技手段,再现东风堰修建的历史场景,以游客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水利文化,从而使游客在东风堰灌溉工程遗产资源的挖掘与文化遗产认识与保护上能够形成更加深入彻底的效果,也有利于为文化旅游行业形成网络化宣传,形成创新的文化旅游模式,推动水利旅游景区发展。

4)培养人才,创新管理。要借东风堰-千佛崖打造4A级景区的契机,统一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建议由市委牵头,建立统一的管理委员会,各部门明确主题,落实责任[4],协调多种利益关系,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尽快健全景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还要加强人员管理和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逐步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明确服务标准和流程,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解说员和服务人员,向公众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闵庆文,孙业红.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建立多方参与机制”稻鱼共生系统多方参与机制研讨会”综述[J].古今农业,2006(3):116-119.

[2]闵庆文,孙业红.发展旅游是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综述[J].古今农业,2008(3):82-84.

[3]张雅静.世界灌溉遗产的旅游资源优势分析以及不足探索[J].当代旅游.2019:263-264.

[4]袁梅.世界灌溉遗产东风堰旅游开发探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6.01.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水利工程“营改增”解析
kruskal算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古代水利工程寻访小记
生态砖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应用BIM技术的思考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