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研究

2020-03-27 12:25袁静
声屏世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媒体建设

袁静

摘要:近年来,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教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新媒体崛起后,传媒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业界除了对人才的数量需求增加以外,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新媒体时代,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只有审时度势,以时代需求为导向,积极转变发展思路,改革专业建设,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媒体传播格局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关键词:新媒体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建设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门与现实和业界联系紧密的艺术类专业,经过不断发展,为传媒业和宣传部门以及文化传媒公司培养了大批人才。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并不断壮大,传媒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媒介平台和传播终端的竞争特别是网络综艺、网络电影的繁荣,催生了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大量需求,高校扩招、报考人数增加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越来越热。然而,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该专业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部分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的要求严重不符。新媒体时代,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和市场需要的人才,最终要体现在整个教学体系的设计上。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只有审时度势,以时代需求为导向,积极转变发展思路,改革专业建设,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媒体传播格局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存在的问题

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诞生之初到2001年,全国只批准了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20所高校招收该专业的本科生,生源较少,加上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發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许多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都看准时机,陆续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至于目前我国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达数百家之多。虽然招生势头良好,但是各地的专业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媒介资源有限的二三线城市,由于专业建设不能与市场接轨,造成了学生就业不景气,专业发展陷入了瓶颈,存在着诸多问题。

专业定位不清。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培养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撰稿等方向的人才,开设的课程多以广播电视媒体应用为主。一方面,地方院校多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专业发展成熟的院校为模板,在人才培养、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方面大体趋同,没有同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也缺乏地方特色;另一方面,媒体融合在不断发展,融媒体建设已是大势所趋,只掌握传统广播电视艺术特征的编导专业教育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高校若不及时调整专业定位,将来必将被取而代之。

课程设置陈旧。媒体融合打破了媒体间固有的界限,促使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不断融合发展,媒体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逐渐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跨平台一体化发展趋势。然而,反观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其内容远远落后于不断向前发展的业界现实。课程设置仍以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为主,缺少对媒体融合的探索。比如上海政法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仍以电视采访、摄像基础、电视编辑、电视节目制作等作为主干课程,山西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该专业的主体课程也是广播电视、电视音乐、电视摄像、电视导播与演播厅技术等等,多侧重于理论内容的讲述,对于新媒体及媒体融合的内容涉及较少,内容缺乏前沿性和实用性。

师资力量不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学校是近几年才开设的,教师主要有两方面来源:一方面是由原来教授相近专业的如文学、新闻学或艺术学的教师转型过来,另一方面是从高校毕业后参加工作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这些教师很少有在媒体工作的经历,而掌握全媒体传播技能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其他人文、艺术类专业不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力量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配套,必然会出现学生的技能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

教学设备落后。新媒体时代,技术日新月异,设备更迭换代频繁。由于新媒体设备价格高、更新快,诸如摄影摄像器材、演播室、后期制作设备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大部分学校受经济条件制约,无法保证定期投入资金来购买最新型的设备,高校的硬件设施落后于新媒体的发展,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无法接触到最先进的设备,不能亲自动手操作,导致理论内容与实践脱节。

实践机会较少。实践教学是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设置仍以理论为主,缺少实践教学。以周口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该专业学生毕业要求的172个学分中,理论课程133个学分、1894个学时,实践课程39个学分、567个学时,实践课程所占用的学时还不到理论课程的1/3。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靠理论讲解,学生缺少动手实践,必然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另外,有限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形式,也难以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目标落到实处。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需要与时俱进,建设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体系,才能使学生未来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

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以往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设置,过分强调了传媒的不同介质,如今,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教育应该树立融合发展理念,弱化专业界限,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以视听制作、网络与新媒体编导、全媒体传播为核心的能力培养体系,培养融媒体时代的复合型人才,使其能够熟练对接全媒体各平台,提升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重新设置与新媒体传播接轨的课程体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必须重新设置课程体系,使之与新媒体日常接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延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有理论基础,又能用理论正确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一要注意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材的使用。要更新现有课程中与经济社会和媒体发展不相符的陈旧教材,积极向新媒体领域扩展,注入新鲜血液,使学生能够通过教材了解业界最新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全媒体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仅仅关注广播电视媒体。二要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和学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三要与媒体积极合作共建课程,以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探索与媒体或者传媒企业需求相一致的课程建设,为学生今后顺利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的优劣与教师水平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因此,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要引导教师提升个人业务能力。教师首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引导学生迎合社会的发展。高校要鼓励教师继续进修深造或者进行学习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鼓励教师多参加学术研讨或者业界培训,开阔视野,更新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定期到媒体进行实习,积累实际操作经验。二要大力引进有媒体从业经验、知识储备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组建合理教师梯队。三要聘请业界专家或名师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围绕专业课程目标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或定期输送他们到业内进行学习。

优化和完善实践实训平台。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模式中,要真正达到实践效果,离不开完善的实践实训平台。第一,高校要加大基础投资力度,建设专业的综合演播厅、实验室等设施,能够为学生提供模拟工作场景,增强他们对新媒体流程的认知度,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增强业务水平。第二,要引导学生自由结合,建立工作室制度,使学生能够在课下将课堂上的理论应用于实践,自己制作新媒体产品,发布在高校的新媒体平台,进行自主练习、自我运作和管理。第三,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高校要与媒体、企业广泛建立长久合作的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使实习变为实战,让学生全面了解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真实体验新媒体的生产环境,提升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媒体融合的深入,改变了媒体原有的生态环境,对于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应當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及时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模式、培养内容做出调整和改革。如此,才能培养出符合融媒体要求、适应业界发展需要的人才,也才能促进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参考文献:1.唐崇维:《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新闻研究导刊》,2018(1)。

2.程媛媛:《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创新研究》,《记者摇篮》,2018(8)。

3.孙晓玮:《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转型发展建设研究》,《今传媒》,2017(8)。

4.郜孟捷:《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状思考》,《视听》,2016(10)。

5.李微:《雷璐荣试论新媒体视阈下应用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方略》,《新闻知识》,2014(5)。

6.韩存齐:《应用型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方向探究》,《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

猜你喜欢
新媒体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