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夏卿
摘要:新媒体时代,媒体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农民群体的媒体使用率也逐步提高,农民的媒介素养影响和决定着他们使用媒体的范围、层次和效果。了解农民的媒介使用情况,分析农民媒介使用的特点和趋势,成为探索和提高农民媒介素养的重要前提。在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持和地方政府精准扶贫的工作带动下,农民对于新媒体的使用普及率有很大提升。研究和获取农民群体使用媒体的现状,并针对当前新媒体时代和技术特点,切实帮助农民群体提升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媒介环境的变革,共享媒体技术带来的红利。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农民媒介 使用媒介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媒介素养培育研究”(编号:2019-ZZJH-538)研究成果。
我国当前的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中,网络扶贫成为重要的扶贫方式和成果目标。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8.54亿,农村网民2.25亿,占整体网民数量的26.3%。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媒体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农民群体的媒体使用率也逐步提高,农民的媒介素养影响和决定着他们使用媒体的范围、层次和效果。
为了解现阶段农民群体的媒介使用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选取了6个村庄作为调查样本,对农民群体进行调研,并在县级的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中心进行走访调查,以此获取农民群体媒介素养现状的第一手材料。调查的农民群体覆盖面较广,既有留守家乡的本地农民,也有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通过对获取数据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农民群体在媒介使用方面的现状及特点。
农民媒介接触的动机与偏好
在日常生活当中,农民媒介使用的种类选择比较明确,在几类媒体中,农民最常用的是手机,其次是电视,而使用广播的次数和机会较少。虽然随着手机的普及,电视以往作为“第一媒体”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在农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在调查中,很多农民都会说:“不看电视干什么?我从地里回来就看电视。”特别对于农村的青少年儿童来说,不论年纪大小,都普遍喜欢收看动画片。访谈中发现,当下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卫视均推出了“少儿频道”和“卡通频道”,几乎是全天候播放动画片和少儿节目,因此农村的孩子们在传媒信息接受条件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很集中地选择收看动画片。
大部分的农民(89.66%)使用手机作为了解外部世界的媒介,在手机的使用频率上,65.52%的农民每天都用。在使用时间上,每天使用1~3小时的占51.72%。
在利用媒体搜集和获取信息方面,设计问题询问农民对媒体上的哪些信息和内容最感兴趣,以此来了解他们的兴趣点。调查了解发现,农民最关注媒体上的军事、国家新闻和时事政治热点问题及身边民事,这些内容和自己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最近国家把乡村振兴提到了战略高度,在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的政策引领下,出台了切實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水平的一系列措施,农民比较关注国家的政策动向和地方的落实情况,因此倾向在媒体上寻求和获取相关信息。
在访谈中,在北京做蔬菜生意的河南籍农民工小赵这样说:“现在大家都有手机,没事就看看手机上的信息和视频,像抖音这样的直播也会看看,很有意思。还有,我们也比较关注国家和政府出台的新政策,老家都在搞精准扶贫,想看看家乡有啥新变化。比如有关农民工劳动保障方面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方面的,还有就是蔬菜价格行情等等,这些对我们有用。”
农民群体使用媒体的首要目的是了解外部世界、获取信息,其次是看电影电视剧、听音乐、网络购物,可见,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发展,农民也学会并且经常使用网络购物。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各种社交媒体也成了农民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平台。调查发现,96.55%的农民都使用微信,微信的普及率非常高。
农民的媒介认知与评价
媒介报道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但它并非完全复制和反映真实世界,而是建构了一个所谓的真实世界。农民在接触和使用媒体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媒体的重要影响,他们或者主动地选择和评价媒体信息,或者被动地接受媒体的内容。对媒体的认知与评价体现了农民对媒体的理解和使用的程度和效果。
大多数农民对于媒体的信任度一般,大部分人(86.21%)觉得媒体上的内容部分真实可信,他们对媒介的内容不完全信任。觉得完全真实可信的人数只有6.9%。可见在媒介日益发达的当下,农民也对纷繁芜杂的信息心存质疑,不完全相信媒体的内容。
在5类媒体中,在被问到“您比较相信以下哪种媒介传播的信息”时,62.07%的人选择了电视。他们对信息的真实性最相信电视,其次是报纸和杂志。对于不同的传播介质来说,纸质媒体的权威仍然是存在的。还有13.79%的人选择都不太相信。农民对于电视节目的关注程度、信任程度较高。相邻相近农民的收视情况有相似和趋同的现象,如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武林风》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等节目,会通过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模式在村民间传开,引发大家的关注。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全村人共同关注一个节目的现象,而电视节目的内容则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访谈中,因为郑州城中村改造无法租到便宜住房而后无奈返乡的农民工小林这样说:“想知道真事儿,还是得看《新闻联播》或者是看报纸上的新闻。手机上的信息可多都是坑人的。经常都会收到中奖信息,但是从来没搭理过。我有个初中同学因为相信他自己中奖了,用手机加人家的QQ聊天,被坑了1000块钱。”当被问到“您如果对接触的媒体信息有所怀疑时怎么办”,只有24.14%的人通过其他方式弄清真相,44.83%的人选择不重要,不当回事。大部分农民对于上网获取信息的效果“比较满意”,只有13.79%的人选择“效果一般”,其余均为不同程度的“满意”。
农民媒介使用的特点分析
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媒介使用情况。年收入在1万元~2万元左右的村民,其媒介使用习惯大致相近,媒介素养和接触情况差别不大。当村民年收入达到5万元~6万元时,已经满足温饱实现小康后,其媒介接触和使用状况都有一个很大的跃进与改观,这类农民的媒介素养相对较高。经济收入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文化水平越高,他的收入就越高,相应他的生活条件就会比较好,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就会相应地扩宽。有些村民虽然通过电视了解到了媒体和世界的变化,但却无力进一步通过文字符号来接触这些媒介。文化程度高,比如拥有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村民,其媒介接触情况远好于其他村民。
在农村地区的家庭中,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够重视,陪伴孩子学习和娱乐的时间较少,特别缺乏带有积极互动的有效陪伴,放任孩子收看电视节目者不在少数。也有些家长主观上认识到了应该对孩子收看电视的行为有所规范,但往往只是停留在对观看时间的限制上,疏于对孩子具体收看的节目和内容进行要求和引导。但在现代的农村,逐渐有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情况较好家庭的父母开始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而他们也会尝试积极主动地对孩子收看电视的内容进行筛选和引导。
除经济和教育的因素之外,性别的原因也会对媒介接触和节目类型的选择有着普遍影响,男性普遍关注新闻,偶尔也会接触报纸;女性则钟情于电视剧和网络视频。另外,因为农民工作普遍比较辛苦,教育水平也比较有限,娱乐节目的收视率在农村是相当高的,其中对湖南卫视的关注度已经超过了中央电视台。在家庭中儿童往往会占据电视媒体的使用,从而影响干涉到了女性村民。女性大多或选择其他媒介、或选择照顾儿童与儿童共同观看电视,或者选择人际交流的方式来进行休闲娱乐。
农民群体中“舆论领袖”的媒介素养明显高于普通村民。对于村里能人、农民企业家、村长支书等“舆论领袖”来说,其媒介接触情况明显比普通村民要好很多。他们大多有阅读报刊的习惯,报纸杂志主要是由单位集中征订。但也有部分农民企业家自主订阅相关报刊,以其作为农业经营活动的资讯和信息来源。作为“舆论领袖”的农民使用手机上网、进行信息的搜索寻找、使用媒体来组织和号召村民等方面的情况和效果也较好。
当前,因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和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农民的媒介素养仍存在种种问题。然而,在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持和地方政府精准扶贫的工作带动下,农民对于新媒体的使用普及率有很大提升。随着新媒体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介信息的繁荣,城乡差别和信息的“鸿沟”正在逐步缩小。在了解农民媒介使用现状的基础上,应当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點,有效切实地帮助农民群体提升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媒体技术和媒介环境带来的变革与红利。(作者简介: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1.《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9590.htm,20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