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投资、绿地投资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机制的研究

2020-03-27 12:23徐路
时代金融 2020年4期
关键词:金融开放

徐路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资本自由化对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从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两种主要方式入手,分别探讨战略投资和绿地投资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机制和影响效应。客观分析外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战略投资和绿地投资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产生的负向影响,给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战略投资  绿地投资  银行业竞争力  金融开放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国际化合作日益频繁,扩大开放的政策导向为资本的自由流动创造了制度条件,国际资本流动随之频繁,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效应以及国内银行竞争力的变化成为热点话题。战略投资和绿地投资是外资进入我国商业银行的两种主要方式。关于外资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其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和绩效的影响,而忽视了其对银行业竞争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目前我国金融业已基本开放,完善商业银行治理体系,提高抵御潜在风险冲击的能力,以及增强商业银行的稳定性等,成为银行业者和监管者的努力方向。基于此,分析战略投资和绿地投资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机制,对提升我国银行体系的危机防范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

一、银行业竞争力

商业银行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一类特殊的金融企业,具备一般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因而可以从企业竞争力角度探讨商业银行竞争力。樊纲(2001)[1]认为经济学上的竞争力是企业不仅短期内具备产品价格优势,而且长期内也具备。焦瑾璞(2002)[2]在《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和《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的相关研究中,构建了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分析框架,并将银行的竞争力分为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等,其中现实竞争力从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角度分析,包括赢利能力、流动性、安全性和资产质量;潜在竞争力的内容有公司治理结构、业务创新水平,以及金融监管有效性三个方面;竞争环境主要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金融改革和政策措施,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因素的研究;竞争态势是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研究其发展趋势。魏春旗、朱讽在(2005)[3]《商业银行竞争力》一书中分别从技术、流程、组织、制度、人才、文化、战略等七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做了系统的理论全释。杨家才(2008)[4]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引入到银行竞争过程分析中,总结出银行竞争力的三个核心因素,分别是市场服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黄洪斌、孔春丽等人(2016)[5]基于现代公司治理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董事长政治关联为主要标志的董事会政治关联对银行竞争力的形成也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何凌云等(2018)[6]对9家商业银行2008-2016年总资产收益率、绿色信贷余额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绿色信贷在政策作用下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

二、战略投资作用机制

(一)战略投资正向作用机制

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引入外资的规模和速度逐渐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所伴随的不确定性风险和因素也随之增加,因此外资进入对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效应既有正向又有负向。战略投资是指外资金融机构或国际金融组织,通过间接投资形式(购买股票、债券等)对东道国银行体系进行的投资行为。首先讨论战略投资对银行竞争力的正向作用机制。第一,商业银行通过融资效应提升基础竞争力。我国商业銀行采取股权融资方式,以出让部分股权为代价从战略投资方取得满足自身生存发展所需的资金。充足的资金可以提升资本充足率,保证了银行安全、稳定经营(2014)[7]。第二,商业银行通过学习效应提高经营绩效和创新能力。学习效应是指我国商业银行通过与外资股东合作,获得外资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2016)[8]。本土商业银行通过“引资”达到“引制”“引智”的目的,积极发展交易类、代理类和担保类等创新型中间业务,改变传统的以信贷业务为主的高风险业务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2017)[9]。第三,商业银行通过制约效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能够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和风险,银行业亦不例外,如倪成(2016)[10]、王相宁等人(2017)[11]主要从股权结构角度分析股权制衡的制约效应对银行治理结构的积极影响。中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尽管呈分散趋势,但其大股东多为国企和政府构成,股权集中程度仍然较高,因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利益冲突问题,容易导致管理层利用对银行的实际控制而产生的寻租行为,如资产转移,在职消费和集体腐败等(2016)[12]。因此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有利于合理调整股权制衡程度,制约国有大股东不谨慎行为,改善银行治理结构,实现经营决策科学化、利益最大化。

(二)战略投资负向作用机制

外资机构参股中资银行长期目标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其实施的所有战略都以该目标为最高准则,而中资银行引进外资的长期目标是完善治理结构与确保中资银行实际控制权,正是由于中资银行与外资机构存在长期目标差异,战略投资对本土商业银行竞争力产生积极正向作用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负面影响(2014)[13],主要体现在控制权旁落风险和资本撤离风险。第一,控制权旁落风险方面。战略投资者可通过投资成为第一大股东(如荷兰国际集团(ING)投资北京银行);也可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逐步获得控制权(如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持股齐鲁银行);还有通过期权投资的方式按约定获取控制权(如德意志银行参股华夏银行);以及通过联合“中国境内分行”进行投资的方式间接获得控制权(如巴黎银行控股南京银行)(2014)[14]。中国商业银行外资持股比例的放宽,为战略投资者通过并购投资获得银行业实际控制权提供了可能,加大了控制权旁落的风险,从而影响银行治理结构,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第二,资本撤离风险方面。近年来,外资金融机构套现撤资现象频发,瑞银、高盛集团、德意志银行和花旗银行等对国内银行有过撤资行为。外资机构撤资主要受金融危机、国际局势、政策变化等客观环境因素影响,以及自身战略调整使然。然而这种利己的撤资行为将战略投资者变成了财务投资者,道德风险问题凸显,容易造成金融市场波动,影响银行业稳定性和削弱其国际竞争力。

三、绿地投资作用机制

(一)绿地投资正向作用机制

2018年3月2日,中国银监会外资银行部主任段继宁表示,截至2017年底,外资银行机构总数为1013家,总资产从2002年的3000多亿元增长至3.24万多亿元。绿地投资是指外资金融机构或国际金融组织,通过直接投资的形式对东道国银行体系进行投资的行为。这种直接投资形式主要表现为通过在东道国新设外资银行的方式。由于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多为资产规模大、信誉高的跨国集团,具备技术优势、营销和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等,通过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2013)[15]。第一,商业银行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增强业务创新能力。外资银行在供应链融资技术、信贷风险定价技术、金融创新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2016)[16],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由于市场竞争,一项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会被竞争企业复制和学习。第二,商业银行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改善银行治理结构。中资银行可通过模仿、交流、带动等方式主动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打造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化商业银行,重视人才培养和激励(2018)[17],改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第三,商业银行通过长期竞争效应提升综合竞争力。外资银行进入的竞争效应主要表现为通过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争夺优质客户,以及提高福利待遇争夺优秀人才两方面。如王美霞(2017)[18]通过建立以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和政府为主体的相互竞争博弈模型,认为银行客户愿意为高质量金融服务产品支付更高的费用。由于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为了吸引优质客户,倒逼中资银行致力于开发满足国人日渐需要的创新型金融服务产品。此外,合理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完善奖励机制,防止优秀人才流失,提升中资银行竞争力。

(二)绿地投资负向作用机制

绿地投资对银行业竞争力作用机制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短期成本上升效应和挤出效应(2016)[19]。第一,上述竞争效应的积极影响建立在长期条件的基础上,而短期的竞争效应会增加中资银行的经营成本。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和开发需要先进设备要素投入和优秀的研发人才要素投入,由于投资回报周期长,短期内造成银行资金流动性下降,安全性降低。第二,外资银行主要会在客户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对中资银行形成挤出效应。由于外资银行在国际投融资、国际信贷、国际贸易等服务方面的比较优势,相比之下中资银行缺少此类业务经验,容易流失相关客户;随着国民物质、精神生活的日渐丰富,越来越多的客户重视服务水平和品牌效应,而外资银行具有相对优势,可满足具有此类偏好的客户。在人才方面,外资银行为了扩大在东道国的业务范围,需要大量的本土人才,而我国金融业人才本就不足,在金融业扩大开放的背景下,不少人才将流向具有发展前景的外资银行,进一步降低我国银行的竞争力。

四、可能的创新点

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程度的日渐提高,进出我国银行业的外资会随之频繁,长期稳定的外资投入对我国银行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而短期投机性的外资流入会严重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降低其综合竞争力。已有的文献大多通过财务数据构建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分析股权结构、外资银行分别对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影响,這种实证分析往往局限于所选取的数据,无法反映内在机理,从而单单依据实证结果得出的结论,其真实性难以保证。所以,探究外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的内在机制,可以打开一个新视角,客观分析战略投资和绿地投资对银行业的正负影响,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某种作用机制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因为外资进入我国银行业本身就是有利有弊,主要看利弊综合影响结果是正还是负。从外资的两种进入方式入手,探讨战略投资、绿地投资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机制,可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五、建议

第一,应对控制权旁落风险和资本撤离风险。

推进相对分散,多股制衡的股权结构。目前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大股东多为国企和政府构成,股权集中程度较高,控制权旁落风险较小,但随着金融开放进程的推进,战略投资者对中资银行股权结构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所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应该“适度”,体现在引进规模和速度两面的适度,同时引入多种类型的股东,构造并优化多元化股权结构。

增强利益共享、合作共赢意识。一方面,中资银行可将外资股东持股锁定期适当延长,并增加双方合作项目和扩大合作范围,以达到相互依存、互利互惠的目的,防止其从战略投资者蜕变为财务投资者;另一方面,完善银行业竞争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使战略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努力实现利益共享的目标,提升银行业经营效率。

第二,应对短期成本上升效应和挤出效应。

把握开放节奏,逐步获得长期红利。外资进入我国后,中资银行为了保证与外资银行竞争力的实力,不得不尽快增加对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投入,由于短期成本上升效应,必将降低资金流动性。但是从长期竞争效应来看,中资银行的投入必将获得回报,竞争效应的长期红利逐渐显现。所以,相关部门要把握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节奏,逐步引入绿地投资。此外,中资银行需要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降低竞争效应带来的负面效应,逐步获得长期红利。

留住客户,吸引人才。注重取长补短,尽快补齐在投行、资管、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等轻资本业务领域的短板,提升综合金融经营能力,实现业务结构转型升级。此外,充分学习吸收外资银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业务创新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改善法人治理水平,提升整体竞争力。注重人才的“选用育留”,进一步加强人才壁垒,以抵御外资银行对人才的争夺。

第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制度化在金融开放中的作用,重视法律对战略投资和绿地投资的监管。

参考文献:

[1]樊纲.要重视发挥“现实竞争力”[J].经贸导刊,2001(11):4.

[2]焦瑾璞.《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第35页.

[3]魏春旗,朱枫.《商业银行竞争力》.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第65页.

[4]杨家才.商业银行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147-163.

[5]黄洪斌,孔春丽,张同建.政治关联视角下上市银行董事会治理效应实证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4):69-76.

[6]何凌云,吴晨,钟章奇,等.绿色信贷、内外部政策及商业银行竞争力——基于9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8(1).

[7]李晓晨,刘金林.外资参股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影响研究——基于我国65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河北金融,2014(8).

[8]杨丽丽.外资参股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

[9]徐宏伟.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基于41家银行面板数据DID模型的实证分析[D].广西大学,2017.

[10]倪成.股权集中与外资参股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11]王相宁,倪成,张思聪.股权集中、外资参股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2):59-65.

[12]戴国强,刘兵勇.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J].现代管理科学,2016(10):27-29.

[13]刘茂平.外资参股对我国银行业影响的争论及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4(15):87-88.

[14]刘家松.外资参股争夺银行业控制权的方式、路径与案例[J].宏观经济研究,2014(12):19-29.

[15]宋翠玲.银行业开放对银行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6]张搏.在华外资银行的比较优势与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基于中外资银行竞争力的对比研究[J].经济学家,2016,4(4):71-78.

[17]刘丽萍.外资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合作与竞争[J].吉林金融研究,2018(2).

[18]王美霞.中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博弈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7(2):19-23.

[19]王蕙.外资进入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6.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金融开放
金融开放进程中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的互动关系初探
金融开放条件下跨境与跨市场资金流动关系分析
论人民币外汇期货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
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