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文学创作借助网络文化、技术、渠道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在网络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由王祥编著的《网络文学创作原理》(2015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顺应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专业解析了网络文学创作的理论与方法。该书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作和网络文学的阅读展开了系统性的探索,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为广大网络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成果借鉴。
从主体内容来看,该书兼顾了理论的专业性和网络文学创作的实用性,从网络文学的创作理念、网络文学的世界设定、网络文学的人物创设、网络文学的故事创作等四个角度分别阐述了网络文学创作的原理、策略和方法。具体来说,在网络文学创作的基本理念部分,编著者阐明了网络文学的属性、功能和创作方法,并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网络文学的形态和伦理表述,更深层次展现了网络文学的本质属性和专业特点;在网络文学创作的世界设定部分,编著者综述了网络文学中世界观的功能和设定,并针对现实化世界、奇幻世界、东方神话世界、科幻世界等不同世界观构建进行了详细论述;在网络文学创作的人物创设部分,编著者不仅讨论了主角人设的创造,同时还对主角及其他人物的人物关系进行了描述,较为全面地探讨了网络文学创作中人物塑造的策略和方法;在网络文学创作的故事创作部分,编著者对当下网络文学的故事类型,穿越、重生、架空,以及网络文学的母题、原型和主题进行了论述,透过现象挖掘网络文学创作的故事内核和思想内涵。
通过网络文学创作实践的分析总结,笔者认为,互联网环境下文学创作的路径研究应当从时代特点出发,借助互联网技术、渠道和平台,记录时代与时俱进的文学文化变迁,兼顾文学创作的文学性、艺术性、现实性和思想性,让网络文学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一、互联网环境下文学创作的现状分析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信息创作方式、信息展示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深刻改变了文学的创作、传播和影响力。从整体上来说,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学创作重构了互联网时代新的文学审美体系,改变了文学的创作模式、阅读模式和传播模式,让文学创作更趋于现代化、网络化和多元化。
首先,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学创作具有了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审美体系,在题材、人物、情节、思想主题等方面开辟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较好地释放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网络文学的出现扩大了文学创作的群体,越来越多的人打破传统限制,投身到网络文学的创作当中,再加上网络文学创作的高效率,使得当下的文学创作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题材、人物、情节和思想主题也极为丰富,为互联网环境下文学创作的繁荣贡献了网絡的力量。
其次,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产生了实时的交互关系,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尤其是对网络上实时创作的作者来说,读者的反馈直接成为创作的一部分。具体来说,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学创作改变了信息交互的方式,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趋于平等化,读者很大程度上参与到了文学的创作当中,比如在网络小说中,每更新一章,读者就会对当前内容进行留言评论,从而对作者接下来的人物设定和情节安排产生影响,甚至有的作者还会根据读者的反馈直接改变故事的走向和人物的结局。由此可见,读者的意见正在成为互联网环境下文学创作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最后,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学创作正趋于现代化和网络化,与传统经典文学的创作不同,互联网环境中的文学创作直接面向市场、面向读者,目的性和实时性更强,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学创作逐渐变成了文学艺术产业化发展的一部分,作者的创作更直接地与市场形成了对话和交流。在传统的文学创作中,文学是承载思想、情感和理性的工具,它给人带来的是精神上的满足,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精神上的需求逐渐被挖掘和开发成商业市场的需求,网文的商业化运作应运而生。
二、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作特征与问题
网络文学是互联网环境下高速发展的一大文学创作类型。与传统文学不同的是,网络文学主要用网络作为创作、传播和盈利的媒介,网络的信息高效传播、信息交互、实时传输等特点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创作受众、创作模式、创作心理和文本传播,并由此带来极具互联网特色的文学创作特征,以及隐藏在繁荣背后的互联网文学危机。
就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作特征来说,网络文学最早是网络写作,写作主体在网络上满足了自己交流与分享的个人需求,随心所欲地将自己的言论、故事、经历和体验进行创作发表,因此它最早并不是为了“文学”,而后随着网络文学的不断商业化发展,网络文学创作的专业性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兼顾了文学创作的文学性。整体而言,网络文学的创作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创作主体更加广泛,在传统文学体系中,作家的身份在网络文学中逐渐被弱化,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大多会被归类为作者群体或写手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隐藏在网络背后,真实身份不限,专业水平不限,随时随地在网络上发表作品。二是创作方式的技术性和媒介性增强,网络文学的创作是运用电脑等网络设备来进行的,它既可以通过文字来书写,也可以加入其他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技术,作者有时候还会根据网络文学传播媒介的特征来不断调整网文的创作方式。三是网络文学出现了大量互文性文本,因为网络的超时空性、多媒体性和高度复制性让网络文学的互文性创作变得普遍,大量网络文学的信息文本联系更加密切,比如衍生、仿写等。四是网络文学创作的效率提升,创作时间被压缩,网络文学的深度和经典性普遍下降。但由于网络文学创作的专业性增强,以及大量专业作家投身到网络文学创作中,所以网络文学创作中不乏效率、质量和文学价值兼备的好作品。
就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作问题来说,网络文学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作品,并经由高速的信息传播,在更大范围内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具体来说,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作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多媒体的写作方式让文学创作的文学性弱化,文学变成了文字快餐,传统文学中的诗性精神没有得到很好地传承;第二,互文性写作挤占了原创文学的生存空间,浮躁的文学市场没能很好地保障原创者的权利;第三,迅速膨胀的文学作品规模和迅速提升的创作速度都让文学的经典性难以保证,人们每天创作和阅读大量网络文学作品,了解大量网络文学人物情节,但是真正能够流传下去并让读者记忆深刻的经典人物、情节和思想主题并不多;第四,网络文学传播范围广,受众群体多样,很多作品本身质量和品格没有问题,却在传播中产生了模仿效应和负面影响,这一点值得现代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和研究者来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与规避。
三、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文学创作的路径研究
网络文学的繁荣与发展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趋势,国家、平台和作者群体应当正确看待网络文学的创作、呈现、传播和盈利,并不断规避网络文学发展中的问题与缺陷,切实提升网络文学的文学质感和艺术价值,让网络文学的创作更能代表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人们精神上的积极需求,进而在互联网环境中实现文学创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首先,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作要注意质量的提升和原创的发展,树立网络文学创作的标杆,在业内形成良好的创作导向,进而不断优化网络文学的创作环境,为网络文学的创新创作、传播推广和商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自由无序的市场现状对网络文学的长期发展不利,我国应加快网络文学创作的有序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树立积极进取的网络文学创作新标杆,进而让网络文学创作能够在行业领头羊的引领下逐渐规范、健全和专业。
其次,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作要注意创作方式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在长期的自觉创作基础上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网络文学创作策略,包括世界观的架构、人物的設定、情节的安排等,强化网络文学的创作策略性,提升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和经典性。一方面,各大网络文学创作平台应当构建良好的创作环境,为广大创作者提供专业和深入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分享,提升创作者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的创作者也应当加强自身的学习与训练,探索总结科学、高质量的文学创作策略,兼顾文学创作的文学性、艺术性、现实性和思想性,全方位提高文学创作的质量与水平。
最后,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作要兼顾网络文学传播与商业运营的需求与隐患,切实促进网络文学产业建设的健康发展。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作不再只是文艺创作行为,而是更深入地融入了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商业市场中。因此,我国应当强化网络文学创作的行业自律,并加以法律保障和全面监管,让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更加健康和持续。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该书的过程中,对互联网环境下文学创作路径的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互联网环境给文学创作既带来了积极影响,也带来了消极影响,从长远来看,网络文学的创作符合互联网时代人们对文学创作的新要求,为了更好地平衡互联网文学创作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我国应当对网络文学的创作和传播进行及时的监管和调控,并通过文学创作主体、创作方式、创作目标、传播盈利模式等路径,科学规划推进文学创作的现代化和专业化发展,进而切实提高网络文学的创作质量,有效发挥文学创作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积极作用。
(课题项目:本文获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资助“2016—2017年资助优秀博士研究生出国研修”,编号:gxun-chxbc201701)
(林业锦/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15级在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