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媒体公信力的“塔西佗陷阱”
——论某些媒体的公信力是如何丧失的/刘建明
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介忠于受众,坚守社会信用,进而博得受众信赖的力量。媒体信誉来自信用,作为信用的社会评价与荣耀,是由媒体说真话、捍卫正义、维护受众权益赋予的,因而得到大众的追随。牢固奠定媒体公信力的基石,要把人民的生存、幸福和安危置于新闻报道的首位,坚守社会公道和正义原则。媒体报道改革开放,要是非分明,只有宣传以义取利,揭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卑劣行径,才能全力塑造自身公信力的灵魂。具有公信力的媒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象,增长受众的见识和本领,往往能博得受众的敬重和喜爱。媒体说真话、讲实情,表现出诚实正直的素养,受众对媒体才能衷心信赖,否则会出现“塔西佗陷阱”效应。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四个维度的中国化演进
——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结构性历史考察与展望/郝雨 郑立蓬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构成部分,自19世纪形成至今,已一百多年。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更加繁荣和深入,研究维度趋于多样。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深入研究,从“实践—理论”的中国化深入、“开放—融会”的中国化拓展、“系统—整体”的中国化建构、“价值—意义”的中国化创新四个维度,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研究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的结构性关联及其深化研究的拓展方向。
习近平关于舆论监督重要论述和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关于舆论监督重要论述的核心内涵及其理论贡献之二/靖鸣 刘自艰
习近平关于舆论监督的重要论述及其理论体系是他面对舆论监督工作经验归纳和思想积淀升华的智慧结晶。主要包含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接受和开放包容的态度、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统一、舆论监督清单管理等制度化、构建国家监督体系等宏观层面的框架设计等。面对新时代的舆论环境和媒体发展情况,习近平提出了运用新媒体、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督的新要求,將舆论监督置于国家监督体系的建设中。
媒体融合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治理议题/吴飞 韩瑞
媒体融合作为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目的在于通过扩大主流媒体的话语权,重拾官方媒体的权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互联网社交媒体强势发展,公民通过网络“意见领袖”选择筛选信息,判断事实,完成从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的新一轮“中心建构”。而这个不断去中心化的过程,使得官方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式微,政府权威也不断被挑战;而再中心化的过程带给主流媒体和政府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否在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及智能媒体的冲击下重新找回传播权力中心并且重塑权威,是主流媒体和政府面临的时代课题。因此,媒体融合不仅是新闻媒体行业面临话语权旁落的一场媒体自救,更是党和国家在应对新一轮信息革命中,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增强自身权威与公信力,增强与大众联系而重视的顶层设计和社会治理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