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艺术的反叛精神

2020-03-27 07:01贺萌萌
艺术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反叛当代艺术

贺萌萌

摘 要: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时装艺术(Fashion Art)是当代艺术的一个分支,是依托于人体结构,强调时装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享有高度的自由,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大,更加推崇释放自我个性以及表达独立的态度,导致新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层出不穷。传统的唯美和写实风格逐渐被抽象和变现等形式取代,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表现出对传统艺术以及审美的反叛、质疑和颠覆。在时装艺术领域,张扬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成为新的潮流趋势,涌现出大量风格迥异、特立独行的时装艺术作品。在提倡突破创新的语境下,时装艺术植入更多的精神和情感诉求,呈现出独立和反叛的态度。

关键词:时装艺术;当代艺术;反叛

20世纪60年代末,艺术家们在美国举办了“可穿的艺术”展览,主张将艺术穿在身上,这种非商业的、非实用型的服装就是时装艺术最早的雏形。就像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1917年在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中展出名为《泉》的小便池,彻底颠覆了艺术的传统形式。1919年,杜尚在名画《蒙娜丽莎》的复制品上加上小胡子,通过这样的行为来挑战传统的艺术价值体系。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头顶,那么创新思维就很难出现,人们的思想就只能受到所谓高贵的奴役,艺术的发展也难以继续。反叛是当代艺术与生俱来的特质,是理想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出现的反向思维结果。当代艺术的反叛不仅是形式上的逆反,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精神层面对固有模式的反抗。很多藝术作品带有明显的批判性,甚至充满了调侃、戏谑、讽刺形式的表达,提出质疑、产生矛盾、引发人们反思。尽管一些反叛性的艺术作品看起来并不那么令人愉悦,但它们却拥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激发出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内心真实的反抗精神。时装艺术所呈现的形式更强调和人体之间的关系,往往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体验以及前所未有的思维和感受,在时装艺术展或者发布会上,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形状怪异并不具备传统美感的作品,却承载着时装艺术家独立又自我的反传统宣言。

1 时装艺术的反美学

时装艺术呈现出极为自由的、与传统艺术优雅高贵的气质截然不同的反叛精神,设计手法和造型方式也别具特色。时装艺术具有相对开放的形式和结构,设计灵感取材高度自由、无所禁忌和限制,无论是另类反叛和愤世嫉俗的街头朋克、天马行空的超现实主义、大胆创新和跨界的未来高科技、玩世不恭的青年亚文化,还是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等,均可成为时装艺术的表现主题。时装艺术以多元化的外形出现,不必顾及以往的权威美学理论,抛弃传统的束缚,带来破坏、冲击和颠覆的理念。世界著名的艺术院校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一直以艺术与时尚结合的教学方式著称,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为特立独行的思想和突破束缚的观念创造了条件,成为诞生艺术家的摇篮。1992年毕业的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反美学典型设计师,他的作品并不是单纯为了美而产生,而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反思。麦昆的秀场充满阴暗夸张造型的服装和妆容以及更接近于艺术装置的舞台设计,时装发布会更像是一场艺术演出,有时会让观众非常紧张,甚至焦虑不安,给人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麦昆设计的《女妖》系列中出现的超低腰裤会最大限度地在视觉上拉长上半身,颠覆和嘲讽认为腿长才是美的传统观念。在《群鸟》系列中,麦昆让男模特穿着像女装一样紧身的裙子,是他对美的另一种解读。他的时装作品中经常会有撕扯痕迹或者被烧过的边缘印记,模特造型也从来不会循规蹈矩地遵守美的定义。他关注现实社会,关爱弱势的女性群体,关心生存环境并不乐观的野生动物,他用服装武装弱势群体,让生命变得强大。他通过时装艺术让人们看到真实而残酷的世界,提醒人们不要活在对美的虚假幻想里,这是对传统美学的最大反叛。[1]

2 时装艺术对服装结构的破坏和重组

服装原有的模式和规范构成了服装的基本结构,而解构是对结构的分解,通过解构会产生新的完全不同的结构。解构主义诞生于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对刻板印象的反对,他希望人能从“一切都木已成舟”的观念中解脱出来。20世纪中后期,解构主义对艺术及设计相关领域的影响非常大。出现了很多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解构主义设计大师。解构主义最先应用于建筑领域,设计师们通过把原生的几何形态进行破碎、变形和移位,最终创造出一种独特形状的更像是艺术品的新建筑,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外貌。时装的解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和川久保玲(Rei Kawakubo)为代表的开拓者对传统时装进行破坏性的分解和改造,消解固有的结构,回避常规的廓形,把打散的零件不规则地拼凑起来,故意营造各种偶然,呈现出极具艺术气息的颠覆性时装作品。毕业于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马丁·马吉拉(Martin Margiela)被称为解构主义的怪才,他喜欢对结构进行破坏和重组,服装的袖子、领子、口袋等部件通常都不在常规的位置,看似肆无忌惮,实则解构是建立在设计师对结构充分了解的前提下,理性地打破固有结构,看似杂乱无章和无规律可循,甚至是不完整的、无用的、没有意义的,实则是通过对规则的打破来摆脱束缚。通过对服装结构的反叛来挣脱固有的局限,使服装具有自己的性格,成为真正的艺术品。

3 时装艺术对服装可穿性的颠覆

时装艺术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可穿的艺术(Wearable Art)、不可穿的艺术(Unwearable Art)、时装艺术(Fashion Art)。可穿的艺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艺术家们倡导让艺术穿在身上,推崇手工制作的非商业化批量生产的、独一无二且具有艺术价值的服装,认为服装就是穿在人身体上的雕塑艺术作品。20世纪末期,不可穿的艺术诞生了,不可穿的艺术将时装艺术转变为更具可塑性的创作。时装艺术作品具有服装的造型外观,却忽略服装的穿着功能,是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2]21世纪初,艺术家们开始摆脱对单纯的装饰工艺、传统技艺以及常规的服装材质的依赖,而是从不同的领域和视角来表达自我的创作主张,各种具有鲜明创作风格的艺术流派应运而生,更多使用非服装材质,如纸、木材、金属、塑料以及高新材料制作的时装大量涌现,艺术家和设计师在穿戴艺术中大胆探索独特性和颠覆性,此时的时装艺术已经不再受制于是否可穿的功能问题,而是成为一种更独立、概念化和体系化的艺术创作形式,成了现在的时装艺术。时装艺术打破了固有观念中服装一定具有可穿性的原则,呈现出更加自由的精神和思想态度,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表达更多的情感和观念。英国时装奇才、先锋艺术家侯赛因·卡拉扬(Hussein Chalayan)用糖化玻璃、LED发光管、桌椅沙发等家具做衣服,曾设计出世界上第一件可无线遥控的裙子,以及遇水即溶的可溶性时装,甚至将毕业设计埋到土里,只为展现它腐烂后的结构以及肌理变化。他的作品一直在探索身体、服装、空间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时装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他认为:“当人体成为概念的滤镜时,概念会变得更加鲜活,身体给概念带来生命,并拓展它的含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围绕着人体,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人体的再现——它是终极文化符号和索引中心。不论是飞机、建筑,还是形似人脸的车头设计,我们总在有意无意地回溯自身。”

4 时装艺术的反艺术

100多年以前,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把一個现成品小便器送至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进行展览,表明了他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反叛态度。杜尚是达达主义的主要成员之一。达达主义提倡否定一切,否定理性和传统文明,提倡无目的、无理想的生活和艺术。它的目的在于破坏原则和挑战权威,艺术家们广泛地运用随处可见的拼贴和现成物,以反艺术的观念进行艺术创作。确切地说,达达主义并不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是对艺术的反叛精神。无论现行的艺术标准是什么,达达主义都与之抗衡并针锋相对。在时装艺术领域,最典型的对艺术的反叛就是波普了。波普艺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的英国,流行于美国,是一种大众化、通俗、短暂、可复制和可大批量生产的现成品拼贴艺术。其特点是将大众文化的一些细节,如连环画、快餐及印有商标的包装进行放大或复制,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高不可攀、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的固有形象。1965年,法国著名设计师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以荷兰画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画作为灵感设计了一系列无袖连衣裙,裙子色彩仅用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两色构成。蒙德里安系列是圣洛朗的第一个艺术系列,与传统复杂昂贵的高定服装完全不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随后,圣洛朗又推出了新的波普系列,色彩明快艳丽,每一条裙子由2~4个单色块构成,爱心、月亮、太阳、人物等图案成为裙子上的点睛之笔。波普艺术家们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反传统精英美学和形式主义艺术的立场,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无处不在。

5 结语

时装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为当代艺术增添了更丰富、更多元化的色彩。时装艺术并不是炫技的,也并不注重功能性和实穿性,甚至不在乎是否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感,而是更加追求独立自由、表达思想观念和传达情感。时装艺术和所有当代艺术一样,本身就是反传统的,具有革新精神和反叛精神。时装艺术在和传统艺术形式不断交织对抗和互动博弈中迅速成长和发展壮大起来。好的艺术创意无论在当下看起来多么叛逆,终将会获得一席之地。时装艺术的反叛精神是对传统的颠覆和对权威话语权的挑战,这种批判和质疑的精神是艺术创新和进步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黄丹麾.当代艺术的“反美学”[N].中国美术报,2019-07-08(007).

[2] 吕越.时装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4-9.

猜你喜欢
反叛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下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论架上绘画的跨界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