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大学究竟能培养出多少被企业欢迎的大学生?”在厦门工学院校长田东平看来,这是被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也是当下尤其需要被重视的问题之一,“我们看到,一方面,学生毕业后找工作难;另一方面,企业找到合适的人选也难。就业难,不是难在没有工作机会,而是难在没有合适的人去做这份工作。”
田东平认为,大学对实践型人才培养不到位是导致这一矛盾日渐凸显的主要问题。2019年12月13日,德文教育集团?厦门工学院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产业新锐行动”。田东平在当日接受《中国名牌》采访时,围绕学院如何培养出真正的实践型人才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厦门工学院加強品牌建设的具体实践。
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田东平把这样的现象称为“校企脱节,实践型人才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厦门工学院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以体现办学目标与品牌特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地方输送人才,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服务、做贡献。
加强校企合作是解决校企脱节的有效方式之一。“这几年,我们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田东平认为,只有密切的互动才有助于让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了解彼此所需,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与人才输送。
把企业人才引入学校做导师,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后修订学校教学培训方案,为学生寻找在企业交流与实习的机会……这些都是厦门工学院在校企合作实践之路上的尝试。
“企业在这方面是有需求的。”田东平告诉《中国名牌》记者,学生们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具有极强的敏感度,对行业发展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的思想可以为企业带去新鲜空气。同时,企业也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让学校与学生更明确企业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田东平坦言,目前,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实践仍有待探索,为做得更好,学院相关团队常去“取经”:“这两年,我们常到产学研工作水平较为突出的高校去学习;同时,我们也对德国、日本等国优秀的校企合作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是学校品牌建设的重要实践。”
除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外,厦门工学院在这几年还进行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即书院制的设立。这也是学院进行品牌建设的第二项重要尝试。
厦门工学院共设有友恭、友惠、友善、友容、友敏五所书院。书院内设有心理辅导室、导师工作室、阅读室、咖啡屋、自习室等。书院各具特色,以友善书院为例,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创业氛围,老师与学生们的对话,也都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而友惠书院则洋溢着浓厚的社团氛围。田东平告诉《中国名牌》记者,书院制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老师们在这里对他们的生活、思想道德建设、文化素质建设、业余活动等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
田东平指出,书院制改变了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但他也指出,书院制固然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提升,但它的设立也容易导致“书院”与“学院”的分离。鉴于此,在书院制设立后,厦门工学院也非常注意“学院”与“书院”的有机融合,并为此推出了双院制管理方式。
“学院行政领导与书院领导交叉任职。学院的院长兼任书院院长,推进书院的思想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书院副院长兼任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参与学院专业教学和教师队伍管理工作。两院相互交流研讨机制,深入介入学生的专业培养和素质教育,书院和学院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如此一来,就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田东平说。
“改革的同时,不能忘记重点。”田东平把抓好学科建设视为提升学院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田东平指出,学院进行学科建设要抓三个重点:凝练专业方向、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在凝练专业方向上,田东平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为例指出,机械工程专业包含材料工程、机械制造、材料加工等二级学科,每个学科都有重点的研究方向。学院要将这些方向把控准确,把它们吃透、做好,并时刻不忘创新。
在做好学科建设上,加强教师队伍培养是关键。“这里说的是队伍而非一个人。学科建设必须要有学科带头人,但更重要的是,还要打造好一支学科团队。”田东平说。
在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田东平告诉《中国名牌》记者,科研平台的建设主要指对于实验室规模与质量的提升。它非常有助于学院科研领域建设水平的提升。
田东平表示,厦门工学院能够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项目深感荣幸,希望能借此促进学院特色品牌建设,探索出一条更好、更高效的实践型人才培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