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分析一块1969年落在澳大利亚的陨石,发现了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固体物质—50亿~70亿年前形成的星尘。恒星由宇宙中的尘埃与气体聚集而成,其死亡后会释放出星尘,后者又形成新的恒星、行星、卫星和陨石。这些颗粒物质与宇宙射线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发生的变化来判断这些颗粒的年龄。结果发现,大部分颗粒形成于46亿~49亿年前,小部分颗粒年龄超过55亿年。相比之下,太阳的年龄为46亿年,地球的年龄约为45亿年。由于这些星尘是恒星死亡后的“残渣”,研究人员推断,大约70亿年前有大批恒星形成,好比一场恒星“婴儿潮”。
美国研究人员用活蛙细胞设计并组装了一款“活体”机器,它可以自行移动,环绕目标并在被切割后自行愈合。研究人员首先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上运行一种进化算法,根据生物物理学法则模拟出一种有机体设计方案。随后,研究人员从非洲爪蛙的胚胎中提取干细胞并培育成皮肤细胞和心肌细胞,将其分割成单个细胞后,在显微镜下组装成与设计方案相近的结构。这种名为Xenobots的特殊生物体可以在水环境中连续运动数天甚至数周。根据不同设计,它们不仅能直线运动,还会绕圈运动,并能负重前行;在被切割后,它们可以自行愈合;在死亡后,则可生物降解。Xenobots从基因上看是青蛙,但从生命形式上看则是一种与常规解剖结构完全不同的生命体。它既不是传统的机器人,也不是已知的动物物种,而是一种活体机器,或者说是活的可编程生物。这种活体机器未来有望用于搜索放射性污染、在海中收集微塑料或在动脉中清除粥样硬化斑块等。
美国研究人员利用设在帕洛马天文台的巡天相机“兹维基瞬态观测设备(ZTF)”,在太阳系内发现首颗完全在金星轨道内运行的小行星。这颗被命名为“2020 AV2”的小行星直径约1~3千米,繞太阳系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相对于太阳系平面倾角约15度,公转周期约151个地球日。其运行轨道始终处于金星轨道内,在近日点时非常接近水星轨道。与人类探测器经常通过绕行行星加速的“引力弹弓”效应相反,这颗小行星恰恰在“邂逅”太阳系行星过程中失去能量,从而坠入金星轨道。未来若要脱离现有轨道,这颗小行星唯一的途径是在重力作用下与水星或金星碰撞而被抛出轨道,但如果发生这种状况,它极有可能在碰撞过程中坠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