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袁玉冰是五四运动后较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是江西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宣传者,是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改造社的主要创始人,是《新江西》杂志的主编,同时也是江西革命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1927年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昌下沙窝,年仅28岁。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杂志第二十二期的文章中写道:“他(袁玉冰——笔者注)那勇敢的精神,灵敏的思想,印到许多同志和工农、学生的脑子里,永远不会磨灭。”时人把他和后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及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建者方志敏,及早期江西中共党团组织主要创始人赵醒侬并称为“江西革命三杰”。
矢愿从今坚立志
袁玉冰,别名孟冰、冰冰,1899年(另一说是1897年,本文取“1899年”之说——作者注)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岚峰村(今泰和县老营盘镇五丰村)。其父袁国瑞是一个开明而有远见的农民,希望儿女读书识字,长大有所作为。袁玉冰11岁进私塾念书,15岁到兴国县高兴圩成德小学读高小。在校期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深得老师们喜爱。当时,学校里的一些富家子弟,染上了赌博抽烟、酗酒打架等不良习惯。袁玉冰带头发起禁止抽烟喝酒、禁止赌博旷课、禁止打架等“三禁”活动。他还创办了学生阅书社,由学生们自己捐款,购置书刊,轮流阅读。
高小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袁玉冰被迫停学一年多。1918年8月,他考入南昌二中。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消息传到南昌,省城各界群情激愤。袁玉冰不再埋头读书,他观察到当时社会的病态,努力探索改造社会的真理,并开始注意把所學知识运用到社会改造中去。5月7日,南昌各校学生派出代表在百花洲的沈文肃祠集会,讨论响应和声援北京爱国学生运动。袁玉冰出席了这次大会。会后,他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宣传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并将搜查到的日货焚毁。17日,全市17所学校3000多名学生,在皇殿侧公共体育场召开声援大会,会后一起前往省议会、省督军公署、省长公署等处请愿。当时,一些因循守旧分子把这些富有爱国心的学生斥之为“过激党”,袁玉冰毫不惧怕,理直气壮地说:“我看将来定为过激党的天下,盖势所必至,而理所难逃。”
这一年,袁玉冰刚满20周岁。他写下了《二十初度感怀》一诗,抒发自己的愿望和抱负:“光阴去我太匆匆,忽忽年临二十中,矢愿从今坚立志,要为世界主人翁。”另有一首《勖弟》诗说:“人生难得是青春,要学汤铭日日新,但嘱加鞭须趁早,莫抛岁月负双亲。”
组织创建改造社
五四运动期间,袁玉冰如饥似渴地阅读李大钊关于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他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运动如果只局限于游行请愿、抵制外货,是不能解决社会问题的。他主张通过组织社团、创办刊物、撰写文章,改造包括政治制度在内的各项社会制度,从而提高民众觉悟,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1919年下半年,袁玉冰邀集南昌二中的多位同学,一起组建了鄱阳湖社。这是五四运动后在南昌地区创建的第一个革命团体。1920年12月,社员们一致决定,将鄱阳湖社更名为改造社,以标明其改造社会的目的和宗旨。
1921年元旦,改造社在南昌二中举行了成立大会。社员大会通过了改造社简章,一致赞同以改造社会为改造社之宗旨,并推举袁玉冰为主要负责人。袁玉冰利用改造社这个阵地,以笔为武器向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剥削阶级的一切陈腐观念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写出了许多切中时弊、激励进取、鼓舞斗志的好文章。
改造社成员最多的时候有20余人,大都分布在江西各地。这个革命团体为后来创建江西党团组织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其中不少社员,像袁玉冰、黄道、方志敏、汪群等后来都陆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把改造社建设成为改造旧社会的革命团体,袁玉冰提出了八条社规,并组织社员进行认真讨论。这八条社规是:(一)积极的破坏不良的社会制度;(二)社员只能信仰主义,绝对不能信仰任何宗教;(三)对于民主革命的政党,只能援助,不能加入;(四)社员须有一种体力劳动或精神劳动的正当职业;(五)社员不得为资本家的助手;(六)社员生活须平民化;(七)社员不得有不良的嗜好,如嫖赌烟酒之类;(八)社员对于下列各科,应该有研究:①马克思学说,②社会学,③外国语(至少一种),④世界语。八条社规得到了大多数社员的赞同,改造社由此成为一个倾向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
1922年1月,湖南工人运动领导人黄爱、庞人铨惨遭反动军阀杀害,消息传开,社会各界群情悲愤。4月初,在改造社常会上,袁玉冰提议召开纪念五一节并追悼黄、庞两烈士大会,得到了与会社员的一致赞同。他于是邀请大江报社、“觉社”等进步团体共同发起。5月1日当天,南昌社会各界2000多人聚集在江西省教育会,隆重纪念国际劳动节,追悼黄爱、庞人铨烈士,盛况空前。《大江报》还出版了袁玉冰编辑的《五一劳动节特号》。
改造社的影响越来越大,反动当局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在江西省督军蔡成勋疯狂镇压下,1923年春改造社被迫中断活动。但是,改造社为江西革命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江西的广泛传播和江西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主编社刊《新江西》
改造社成立之初就决定设立出版部,发行机关刊物《新江西》季刊,并推举袁玉冰为《新江西》主编。1921年5月1日,《新江西》正式创刊。这是江西地区最早的以宣传马列主义为主要任务的革命刊物。袁玉冰十分重视办好这一刊物,从编辑、出版到发行,都花了很大的精力。
在为《新江西》创刊号撰写的《本刊宣言》中,袁玉冰详细阐述了改造社的根本宗旨:“本社是主张改造社会的。发行本刊就是改造社会的一种方法。我们改造社会,先在江西做起,本刊就在江西出版,所以叫他做《新江西》。”《宣言》提出了改造社会的三项政治主张,明确指出:“我们最终的目的,在使这个‘黑暗的旧江西变成一个‘光明的新江西。”《宣言》还强调改造“黑暗的旧江西”,建立“光明的新江西”必须做到三点:(一)社会研究;(二)社会批评;(三)社会调查。
在创刊号中,袁玉冰还发表了《我的希望——新江西》一文,痛斥了官僚、军阀、政客、财绅相互勾结,祸国殃民的罪行。文章指出:“过去的江西,现在的江西,都是充满了黑沉沉的、阴惨惨的色彩。社会上没有一桩事,不是受官僚政客军阀财主的支配,狂奴欺主,白昼杀人。”袁玉冰痛恨腐败的社会制度,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他说:“可怜的三千万男女同胞,在这个黑无天日,惨无人道的地狱里面过非人的生活,真是言之伤心!”面对黑暗的旧社会,他大声疾呼:“应该有真正彻底的觉悟,牺牲奋斗的决心,把那些阻碍前途的荆棘,一刀斩去,尽力去寻出一线光明的道路来,一步一步地向前进行!”
1922年3月1日,《新江西》第一卷第二號出版,袁玉冰发表了《这是中国人到自由之路吗?》《无产可共》等多篇文章,批驳了英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罗素散布的错误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罗素企图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条所谓到达自由之路,是要中国人民“走投无路”,我们若是照他所指定的路上去,“不免令我们误入歧途,蹈西洋人的覆辙,走西洋人走过的旧路了。有觉悟的中国人呀!大家想想:……这是中国人到自由之路吗!”究竟什么样的道路,才是中国人民真正的自由之路呢?袁玉冰在文章中作了明确的回答,那就是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1923年1月15日,袁玉冰在《新江西》第一卷第三号发表了《敬告青年》《江西的出版界》《南昌“五一”纪念底状况》《我的社交十不》《主义问题》《社旨与社规》《最后一篇》等文章。这些文章批评了当时流行的种种错误思想,对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扼要地介绍了马克思学说中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和劳工专政等光辉思想,阐述了自己对改造中国社会的想法。他在文章中还明确地表述了自己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决心,并号召广大青年做一名信仰马克思主义、从事实际革命运动的战士。
《新江西》杂志不愧为当时江西思想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它揭露了旧社会的种种黑暗,指明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方向和道路,起到了时代号角的作用,因而受到广大革命者和知识青年的热烈欢迎。它的流传地域和影响范围是相当大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昌和江西许多地区均有发行。
辗转各地闹革命
1922年8月,袁玉冰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到北大后,他很快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李大钊。李大钊称赞袁玉冰是一心追求革命真理的优秀青年,亲自介绍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又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袁玉冰刻苦攻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聆听李大钊主讲的《唯物史观》《社会学》《历史哲学》等课程。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快从一个普通的要求变革现实的热血青年转变成为一个自觉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共产党员。
1923春,袁玉冰受党组织派遣从北大回到江西南昌工作。他很快同在南昌的赵醒侬、方志敏取得联系,共同从事党团组织筹建工作。为了便于在群众中公开活动,他们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和民权运动大同盟两个公开团体。通过这两个组织,他们团结了更多的革命群众,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领导江西各界群众开展反对反动军阀的斗争。
袁玉冰等在南昌的活动,被江西省督军蔡成勋等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成立后不久,袁玉冰带着给上级党组织的报告,前往北京汇报工作。在南昌上火车时,不幸被密探发现,惨遭逮捕,所有文件均被搜去。袁玉冰被敌人关押到军法处的监狱中,遭到严刑拷打,但他始终英勇不屈,和敌人展开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在提审室,他严词诘问:“我袁某一未卖国、二未欺压良民,何罪之有?”
袁玉冰被捕,赵醒侬等革命同志多方活动,积极营救,社会舆论也严厉谴责和抗议蔡成勋等反动军阀的暴行。江西当局不得不于1923年11月将他交保释放。
出狱后,袁玉冰被党中央调往上海工作,担任上海团地委秘书兼宣传部主任。12月1日,他抵达上海,受到旅沪江西籍人士的热烈欢迎。袁玉冰在欢迎会上略述了入狱经过后说:“我们做改造事业的人,要入监狱,上断头台是毫不足介意义的事情。”与会者热情赞扬袁玉冰英勇不屈的可贵精神,指出:“我们欢迎冰冰的意义何在呢?我敢说道:我们是欢迎冰冰的三种精神:(一)欢迎他的牺牲精神,因为他是能舍弃自己的幸福来谋民众幸福的;(二)欢迎他的坚强精神,因为他是能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三)欢迎他的科学精神,因为他是能用科学眼光去观察社会长病的原因,知道社会真正病根的;因为他是能用科学方法来考求救济社会的方法,知道救济社会的适当方法的。”
1924年8月,受党的派遣,袁玉冰赴莫斯科学习。他们一行7人,化装成小商贩、小市民,秘密抵达莫斯科,经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介绍,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莫斯科期间,袁玉冰依然十分关心国内革命运动尤其是江西革命运动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的战友们保持着密切的通信联系。
1925年冬,国内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需要大批干部。遵照党的指示,袁玉冰提前回国,先后担任共青团上海地委宣传部主任、地委书记,为后来北伐军胜利进军江浙地区做了大量工作。1926年9月,赵醒侬惨遭军阀杀害,袁玉冰怀着沉痛的心情,提笔写了《悼赵醒侬同志》一文,发表在中共中央主办的《向导》周刊上,表示悼念。1926年10月,党领导上海工人阶级举行了第一次武装起义,袁玉冰参加了这次斗争。
主办团刊《红灯》
1926年年底,为加强对江西革命运动的领导,党中央派袁玉冰回江西工作。北伐军占领南昌后,中共江西区委正式成立,袁玉冰任区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不久,改任共青团江西区委书记。
这一时期,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同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右派的斗争日益尖锐复杂。袁玉冰根据当时江西斗争的实际情况,曾向党中央建议:江西省政府中有我们的同志四人,“现时江西政府组织还在混乱时代,稍一退让,右派即乘机而入”,我们的“意见是暂不退出,观望形势,以后再决定态度”。但是,袁玉冰的正确主张没有被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所采纳。1926年9月,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部长陈果夫派其心腹段锡朋、郑异窜到南昌,积极进行反共活动。1927年1月,江西省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国民党右派的策划下,上两届代表大会均当选的方志敏、张朝燮等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被排斥出江西省党部,而得票很少的段锡朋、周利生、洪轨、程天放等国民党右派分子则全部被圈定为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在段锡朋一伙控制下,江西省党部变成了反革命的工具。段锡朋一伙还组织了一个专门排挤和迫害各级党部中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的秘密反革命组织——AB团,并将AB团分子派往各地,宣传反共主张,破坏革命,争夺革命领导权。
面对国民党右派的猖狂进攻,中共江西区委经过仔细研究,决定予以坚决的反击。遵照区委的指示,袁玉冰积极筹划恢复原属共青团南昌地委的机关刊物《红灯》。1927年2月,由袁玉冰主编的《红灯》周刊复刊了,至7月16日,前后共出了15期。袁玉冰为复刊后的第一期写了《〈红灯〉的新使命》,提出该杂志的新使命:“《红灯》是为革命而发刊的,也是为革命而停刊的,现在《红灯》继续出版,自然仍是为革命的,即是为革命的青年作革命的指导的。我们愿意竭尽我们所有的能力,为江西青年供給革命的理论,指导革命的行动,这就是《红灯》继续出版以后的新使命。”为了把《红灯》周刊办好,袁玉冰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还亲自到车站、学校去推销发行,并带着周刊深入工会、农会、学生团体中去宣传解释,推荐阅读。在袁玉冰的主持下,《红灯》周刊成了名副其实的宣传革命理论、反击国民党新右派进攻的重要理论和宣传阵地。
针对当时有些人对革命形势的糊涂认识,袁玉冰为《红灯》周刊撰写了一篇《谁说革命成功了?》的文章,指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此时大半个中国还是国内外的反动势力所统治着,即国民政府内,也是外而帝国主义的势力,内而买办官僚地主土豪劣绅仍在横行无忌”,“我们从这些现象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此时国民革命离成功还远”,“革命的道路还长,敌人的力量还强,而我们自己的实力还太小,我们更应积极的向前进”。
为了支持正在兴起的工农运动,袁玉冰在《红灯》周刊上发表了《过火》一文,批驳了所谓工农运动“过火”的谬论,斥责那些制造此种谬论的人“不向反革命的帝国主义与奸商进攻而只进攻革命的工农运动,这是多么荒谬啊”“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真正民众的势力只有工农群众”,“如果我们还要继续北伐,不与帝国主义者妥协,不蹈国民二军在河南失败之覆辙,那么,我们便不应该再向革命的工农运动进攻,而且要遵守中山先生的遗训去维护工农的利益”。
为了给予国民党右派以坚决反击,保卫革命胜利成果,中共江西区委与国民党左派决定组织一场规模更大的反击段锡朋控制的省党部的行动,由中共党员袁玉冰和国民党左派林修杰担任行动总指挥。4月2日,各路队伍按预定的时间和地点集合,然后向百花洲进发,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右派控制的省党部。袁玉冰带领革命群众分路搜索AB团分子,捉拿到程天放、巫启圣、曾华英等30余人。次日,南昌市两百余个团体、三万多民众,在皇殿侧公共体育场举行了由袁玉冰主持的庆祝反击右派斗争胜利大会,对程天放等人进行了公审。这次斗争赶走了江西省党部右派头子段锡朋等人,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右派控制的AB团的反革命气焰。5月20日,在方志敏等积极筹备下,重新召开了国民党江西省第三次代表大会,革命左派重新掌握了省党部的大权。袁玉冰热情地歌颂这次斗争是民众用革命手段来回答反革命白色恐怖的壮举,是江西革命史上光荣的一页。
为共产主义献身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一时间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李大钊被反动派杀害的噩耗传来时,袁玉冰异常悲愤,提笔写下了《悼守常同志》一文,寄托他对自己的革命导师和同志的衷心哀悼和怀念,声讨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滔天罪行。
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形势下,袁玉冰毫无畏惧。他奋笔疾书,于5月16日写出了一篇讨蒋檄文——《蒋介石政府的危机》,刊于《红灯》周刊第14期。文章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述了蒋介石反动政府的社会基础,深刻揭露了蒋介石“清党”的实质,痛斥其镇压工农运动和背叛国民革命的种种罪行,号召广大群众不要在蒋介石铁蹄的蹂躏之下坐以待毙,而应当高举起革命的旗帜,为自由而战,为解放而战。
1927年5月底6月初,在蒋介石的指使下,江西的反动派导演了一幕所谓“礼送”共产党人出境的丑剧,白色恐怖笼罩全省。在“礼送”出境的共产党人名单中,袁玉冰首当其冲。这时,中共江西省委为了加强地方党组织建设,派袁玉冰去九江担任市委书记,他不惧危险,出生入死,积极组织赣北秋收暴动。7月中旬,宁汉合流,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气焰更为嚣张,白色恐怖更为严重,袁玉冰等江西党组织的负责人和重要骨干被迫转入了秘密活动。袁玉冰不顾个人安危,继续辛勤地为党坚持工作。11月,省委又改派他担任赣西特委书记,在吉安准备组织暴动。12月10日,他还写了一篇题为《国民党果会为违反三民主义而死灭吗?》的文章,发表在党中央新出版的《布尔塞维克》杂志第5期上,表示赞成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所采取的新方针。12月13日,为联系工作,他化装进入南昌城,准备向省委汇报和请示工作,被叛徒蓝仲和发觉并告密,不幸被反动派逮捕。
在狱中,敌人用尽了软硬兼施的手段,施行了各种酷刑,但袁玉冰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坚信着革命的未来,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革命精神。12月27日午后,袁玉冰被反动派押往南昌下沙窝刑场。沿途,他慷慨激昂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工农革命成功万岁!”等革命口号,声声巨响,犹如阵阵春雷,预示着严冬即将过去,明媚的春天就要到来,又像赣江怒吼,震撼着南昌城。就这样,被人们称为大革命时期的“江西三杰”之一的袁玉冰,英勇地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8岁。他的伟大革命精神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
责任编辑 /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