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倩
(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吉林 辽源)
早产儿颅内出血是临床中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新生儿夭折的重要原因,预后可能会出现发育迟缓、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1-2]。同时,颅内出血的发生,临床中未发现具有特异性较强的临床症状,发生颅内出血的患儿,其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为了了解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相关性因素,选取我院的252 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求探究与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有所关联的危险因素,现具体报告如下。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产科出生的126 例早产儿颅内出血患儿和同期126 例早产儿正常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新生儿出生3 d,进行超声检查。出血组男62 例,女64 例,出生重量1.89~2.67 kg,平均(2.21±0.31)kg,产妇年龄19~37 岁,平均(27.65±5.14)岁;正常组男63 例,女63例,出生重量1.82~2.62 kg,平均(2.19±0.33)kg,产妇年龄19~36 岁,平均(27.45±4.99)岁。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体重、产妇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儿及产妇资料齐全,知情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先天性血液疾病、心血管疾病、重度窒息等严重疾病;先天脏器发育不全,具有功能性障碍的患儿;产妇产前服用过导致胎儿颅内出血的高危药物。
新生儿出生3 d,进行超声检查,确定颅内出血情况是否发生,对颅内出血的量和位置进行记录,1 周1 次。同时整理记录产妇与新生早产儿的相关资料,包括胎龄、患儿出生重量、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机械通气,产妇的分娩方式、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多胎、试管婴儿、产前出血、高龄等信息。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胎龄、患儿出生重量、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机械通气,分娩方式、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多胎、试管婴儿、产前出血、高龄等信息;据上述对比结果,利用Logistic 回归分析颅内出血的因素。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研究对象在胎龄<34 周、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机械通气、阴道分娩、妊娠期高血压,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相关因素的比例[n(%)]
见表2。
表2 发生颅内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早产儿夭折的重要病因之一是颅内出血,同时颅内出血的预后较差,致残率高[3-4]。据有关报道,脑室周围-脑室出血是主要的早产儿颅内出血类型,占据90%以上,其余的类型还有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出血。颅内出血的机理是由于新生儿脑室管膜下毛细血管丰富,对缺氧、窒息等波动十分敏感。通常而言,新生儿刚出生时,脑血管的动脉支管,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步发育完全,但早产儿由于孕周未足月,其脑血管动脉发育与足月儿相比存在差距,因此当新生儿脑室周围发生缺血缺氧、血压变化等情况时,会影响新生儿脆弱的脑血管的流动和流速,导致血液的流转在脑室周围或内部发生异常,造成阻塞,甚至是血管破裂。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后,会在出血位置周围形成血肿,进一步加剧对周围脑神经、组织的负面影响,降低预后评价,同时在血肿的位置,释放大量炎性因子,连接炎症传导通路,继续加重脑损伤[5-6]。
在本次研究中,胎龄不足34 周是新生儿发生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其原理可能与生发基质相关,生发基质会随着胎龄的增加,逐渐消失,但是早产儿其生发基质未完全消失,受到分娩的影响,其生发基质的毛细血管破裂,极易造成颅内出血。而胎儿窘迫成为高危因素主要是在子宫出现缺氧缺血等异常变化,诱发胎儿颅脑毛细血管阻塞,造成血流流速流量下降,进而引发颅内出血[7-8]。与之相对应的是机械通气的早产儿,机械通气加快了颅脑周围毛细血管的流速,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血管的运行负担,一旦血压过大,优于新生儿血管的脆弱性,极易造成毛细血管的破裂,引发颅内出血。同时,在本次研究中,还显示阴道正常分娩的新生儿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这可能是由于早产儿颅脑发育程度尚低,在分娩时,受到阴道的挤压,造成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和窒息,从而诱发了早产儿颅内出血。胎膜早破,易引发早产儿窒息,这也会影响颅内压和颅脑周围的供血,诱发颅内出血。妊娠期糖尿病由于母体血压的不稳,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早产儿,也是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
综上所述,胎龄<34 周、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机械通气、阴道分娩是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因此,应加强产检的宣教工作,同时提高早产儿产妇的分娩手术质量,以降低颅内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