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慧 李作聚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方案中提出了:“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做出特色,是职业教育影响力提升的关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增强内涵的主要途径。
订单班是学校根据对企业的岗位需求、专业特点,双方建立定向合作关系,人才培养过程中双方共同成立联合教研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设备以及技术技能平台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学生就业点对点。例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学院的“菜百订单班”。
将优质企业引进校园,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学校内进行,学生可以在企业进行岗位训练,将校内的“理论学习”与“岗位训练”相结合,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场地的问题,创造了真实企业环境,有助于学生技能的提升;也解决了企业场地的问题,校企资源共享,实现双赢,是“产学研”一体化有效方式。但目前这种方式受政策限制,施行起来有一定局限性。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选择与专业对应岗位一致的优质企业作为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可以安排学生采用“3+2”(三天在学校,两天在企业)、“1+1”(半个学期在学校,半个学期在企业)等工学交替的方式,双方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期间企业课堂的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内老师可通过校外实践基地,了解企业前沿的经营管理问题,不与实践脱节,优化教学内容。作外校外实践基地的企业也可以在学生中选拔优秀的人才,作为储备力量,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尤其对于零售业用工缺口的问题得以解决。实现校企“双赢”。例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学院与“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一起创办的企业课堂,即为这种模式。学生们的职业素养受到企业好评,企业从中选拔了优秀人才进入到人才的后备队伍。
现代学徒制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是“双元育人、双重身份,交互训教、工学交替,岗位培养、在岗成才”1.赵鹏飞,李海东,张 志,刘武军,陈秀虎,蒋中午,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与未来趋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20期。,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师、师傅双导师制,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与订单班、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不同,现代学徒制更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校企的双主体育人特征更明显,贯穿全过程;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徒制课程涵盖企业的关键业务岗位和流程;从进入企业开始学徒制学习的那一天开始,学生同时具备“学生”、“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接受学校、企业的双重考核,双导师同时负责学生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明显。现代学徒制模式,实现专业方向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设置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开展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取得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进程与终身学教育对接,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国家级示范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学徒制试点专业、教育部分级制试点专业建设、北京市胡格模式教学实验项目专业,拥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初期,探索实施“双主体、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模式的校企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和升级。学校与企业、学徒签订学徒制协议,协议明确建立“双主体”育人机制,确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实施工学交替、交互训教、岗位成才、多方评价等重点工作,体现校企成本共担和共同培养,体现双重身份、岗位成才的特点。共同做好育人工作。
通过考察确定北京安信捷达物流有限公司为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校企共同制订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完成顶层设计。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专班,建立校企例会制度,负责学徒制工作的组织、管理、监督、考核。专班不定期召开研讨会,跟进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共同确定了学校技能课程和企业岗位课程的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模块、岗位类型、带教师傅选拔标准、考核制度等,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研讨和设计。现代学徒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技能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对接,有助于学生适应岗位需要,提高职业素养。
图1: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图2:企业岗位培养场景
学校老师与企业师傅成立联合学徒制教研室,根据专业教学标准要求,结合行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科学、合理提炼岗位核心技能,由行业、企业、学校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岗位能力及职业素质出发,制定课程标准。建立了“课程模块化、内容项目化、项目岗位化”的课程体系架构模型,提炼出13个典型工作任务并开发相应课程,制定了6门学徒制核心课课程标准。
校企共同制定师傅选拔标准,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与北京安信捷达物流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选拔标准与管理规定》,规范了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通过校企共同遴选,确定了经验丰富的优秀员工担任企业师傅,遴选项目经理以上的行业专家作为企业师傅,负责学徒岗位技能传授。企业建立学徒制师傅绩效考核制度,将教授学徒过程与师傅奖金激励结合。学校在企业设立教师流动工作站,选派优秀专业教师作校内导师,负责理论课程的内容传授。教师到学徒制企业挂职锻炼,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开展校企联合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建设 “专兼结合、校企互评互聘”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团队。
自实施现代学徒制模式以来,我们不断完善协议类、制度类、职责类、考核类、方案类等5类文件,确保学徒制的有效实施。比如学校与企业、学生的三方协议,考核方案等。校企建立了成本共担机制,校企双方共建学习场所,践行“双主体”育人。在质量、成本与收益之间尽可能平衡,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共享共赢。
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基本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元协同管理机制”,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双导师”培养,交互训教,通过多岗位学习与锻炼,学生快速融入企业文化,实现了岗位培养,岗位成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经验,为专业群的其他专业提供了借鉴,目前尝试将现代学徒制的典型做法逐步推广应用到商学院其他专业,目前已推广到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专业进行尝试。
笔者通过访谈、调研与实践,从企业、学校、学生的角度,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生参与企业的岗位训练,企业要为学生承担相应的保险和费用,从效益的角度讲,短期内学生并不能创造效益,对企业来说增加了成本。对于保险来说,企业只能为学生上雇主责任险,因为学生不是正式员工,不能上工伤险。
2.企业虽然有做教育的情怀,但希望在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时从政策层面得到支持,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例如适当的税收减免和优惠。
3.希望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申请范围扩大,放宽目录限制,使更多的企业加入,调动企业积极性。
1.学生们想学到真技术,为将来找到好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学生们希望通过岗位训练,能够传承技艺,发扬工匠精神。
3.在企业学习完成后期望得到相应的技能证书,即毕业时得到毕业证书和相应的技能证书。
1.双主体育人角度
企业是现代学徒制推行中一个主体,但企业没有法定责任,从国家层面,应赋予企业教育的职能;同时对于参与学徒制的企业、对职业教育做出贡献的企业应当优先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建议将一定比例的企业税费(例如教育费附加)返还给企业专门用于设立“校企合作基金”,明确资金投向企业与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合作。
2.招生招工一体化方面
“招生即招工”是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征,但目前实施有一定难度,目前我们开展的是“先招生后招工”的模式。以学校为主导,导致学生对学徒身份认识不深刻,企业对学生的学徒身份认识不到位,待遇不能等同于正式员工。破解学徒制试点面临的消极局面,应淡化学徒制中招生即招工契约给企业和学生带来的掣肘,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模式。
3.双导师团队方面
学校老师到企业了解实际情况,进行培训、理论讲解;企业师傅承担教师的职责处于起步阶段,师傅们教学能力有待培养。
4.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够,导致优秀的企业没有动力
社会上还存在对学生成为一名员工的身份不认可的情况,长时间的企业学习家长不认同,学生认识不到位,需加强引导。职业教育目前招生只能从本科招生后进行招生,我们应当明确职业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职教20条”第一句就提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3.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 号,2019-2-13.。未来建立职业教育的资历框架是趋势,是方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同时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学徒制的教学标准。例如,德国用法律的形式建立了职业教育中双元制度的重要性;英国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学徒制的发展,建立和完善英国现代产业训练制度。
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关于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到“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从试点、总结、完善迈入全面推广的新阶段。只要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