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莉
今天是2020年2月3日,星期一。
“妈昨晚吃了4次止痛药,吸氧5个小时……”凌晨5点15分,我揉着惺忪的双眼,听着姐姐在微信里的语音留言。母亲被确诊肺癌晚期已2年有余了。
我忍住喉咙像塞了铅一样的难受,轻手轻脚地起床、穿衣服、洗漱,戴好口罩,出门走向我的“战场”——四川川港燃气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中汇公司西永和铜梁LNG加气站。
受疫情影响,很多加气车辆停运,但拉生活物资的货运车辆却没有停,重庆中汇公司承担着每天加注约7吨天然气的任务。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党员的我主动申请每天给来加气的司机消毒和发放抗疫物品。今天,已是我和同为党员的李朝阳在晨雾里坚守的第5天。
除了做好自身和司机的防控外,我们的工作还包括开展防疫“微课堂”,给司机们讲解不同类型口罩的佩戴方法以及废旧口罩处理等知识。
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加气高峰。李朝阳在门口指挥交通,我挥动着小红旗招呼大家依次入站等候。看到李朝阳忙不过来,我背起消毒桶,示意刚熄火的司机正确佩戴口罩、下车测体温后,马上对车胎和驾驶室进行消毒。
“我在高速路都消毒好多次了。”遇到不配合的司机是常有的事。
“多消一次毒就多一份健康,就像取钱,每次都要你重输密码,才能保证账户安全,是不是嘛?”我一句话把司机逗笑了。
检查口罩的佩戴、测体温,下车、消毒,再指引车辆开到指定的加气位,完成一套完整的规范检测大约需要5分钟。
下午3点半左右,我和李朝阳忙完高峰期,正准备赶往铜梁站支援时,门外又来了一辆车,经过同事防控安全檢查后慢悠悠地在离加气机近20米处停了下来。
“车没气了,怎么办啊?”戴着口罩的司机跳下来,慌忙地“求救”:“这个点儿哪儿去找人呐?能帮忙想点辙不?”
“车载重吗?”
“没有,空车!”
“师傅,您稍等,待会有货车来,我们请他们用拉绳给拉过去。”
“太感谢了!”
没多久,“救急车”出现。在我们的沟通下,“救急车”顺利地把车拖到位加满气。
送走告急的司机,我们和同事交接完后,就带上100只口罩、4瓶消毒水、2桶消毒液,马不停蹄地送往铜梁站。
返程途中我猛然想到母亲,赶紧打开手机——26个未接电话,以及微信上一大串未读信息。
“昨天我都少打了一针止痛,药到明年都吃不完,你不用回来……”看着视频里母亲干瘪的双颊,蠕动的双唇,吐字不清、思绪混乱的样子,我的眼睛忍不住红了起来。
(作者系四川川港燃气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中汇公司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