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2020-03-25 15:13曹咏温颖罗窍鸿刘伟东黄遵楠
中国市场 2020年7期
关键词:物联网

曹咏 温颖 罗窍鸿 刘伟东 黄遵楠

[摘要]通过对894名社会各界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卷结果后认为,我国有食品药品质量不达标、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乱象存在,食品药品监管方面也存在不足,相关法律体系尚未完善。基于本次调研分析,笔者认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接监管平台,设立相关责任制度。对食品药品厂家及从业人员建立信用档案,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对不法分子加大惩处力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

[关键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改革;“物联网”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7116

“民以食为天、药品治病救人”,食品药品的安全放心是民生福祉。当前,食品药品安全成为了社会最关切热点之一,每一个“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爆发总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也让老百姓非常揪心与忧心,远如“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近如“长生疫苗”“权健”等事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新常态下,如何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既是主管部门需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1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1)质量未达标产品流入市场,原料及生产把控问题突出。60%的人认为产品质量问题出现在原料种养殖以及批发销售环节,9004%的人认为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出现在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主要发生在原料种养殖、生产加工环节。例如种植业农药、化肥大量使用残留问题;养殖业滥用兽药、激素等问题;食品中出现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严重不合格等现象;食品添加剂添加量与标准规定不符合等。这都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有一些食品标识不清晰,有的食品甚至是“三无”产品,没有标明厂家地址以及保质期、生产日期等信息。

(2)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不够大,商家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7383%的人遇到过宣传虚假夸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6812%的人购买过假冒伪劣产品。市面上存在的食品药品质量参差不齐,并且新闻媒体、影视广告等宣传机构夸大食品药品功效,使得“神药”层出不穷。另外,由于食品药品价格竞争导致食品药品行业压力加剧,很多食品药品企业选择铤而走险,采取造假、售假的违法手段来牟取非法利益,比如燕窝、鱼胶等补品保健食品,因为暴利而造假,还有前段时间爆发的“假体检”乱象。

同时,由于网购食品药品,电商、微商、代购等各个销售渠道的打开,各类食品药品保健品的虚假宣传或者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在“朋友圈”,出问题往往都是些三无产品,消费者举报无门,单靠举报电话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监管形态。

(3)食品药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惩罚力度不够。7327%的人认为食品药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监管力度不够。8186%的人认为执法部门对违法企业和个人惩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使得不法企业、厂家更加猖獗。卫生部称,在2200种食品添加剂中,仅有四成能够被检测,剩余六成则无法检测[1]。惩罚力度不够,对违法企业处罚力度过轻,违法成本过低,违法所得收益远远大于处罚成本。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和企业生产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4)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有缺陷,第三方检测报告形同虚设。8009%的人认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缺失的原因在于主管部门职权不明、监管不力。我国食品监管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这种管理方法长期运行,会使得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导致各部门出现争抢监管和重复执法的现象,出现问题等存在相互推诿,不履行监管职责情况,导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和执法不严。

食品药品流通常需要一个质量检测报告,委托有资质企业进行检测,“第三方检测机构”形同虚设,给钱就“合格”,甚至产品无须检测直接出具报告。东莞国药集团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实验室的医药零售企业,2001年成立东莞市国药质量检测中心至今,已有2000多个批次的假劣产品被挡在了东莞国药的防护网外。可想而知,那些拿着第三方检测合格报告的劣质产品数不胜数。

(5)监管人员的渎职与腐败,违规企业难以整治。在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方面存在问题的开放性提问中,有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认为食品药品安全的相关部门监管人员存在玩忽职守、贪污腐败的现象,被调查者认为应杜绝贪污腐败现象。一些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官员收受食品药品不法厂商的贿赂,使得在进行相关检查前违规企業能够提前收到“风声”,甚至有时即使查到企业违法现象,监管部门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小打小闹一番便草草交差,息事宁人,更加剧了相关执法部门执法不力现象,使得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2针对当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1)搭建互联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平台,一键举报假冒伪劣产品。70%以上的被调查者赞同让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更加透明公开化,全社会参与监督。监管部门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如小程序、网站、公众号等。普通群众可针对不合格食品药品、不遵守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的相关厂家、渎职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多渠道举报。举报人可选择实名或者匿名,一键举报。举报内容可以是图文视频等形式,执法人员在线负责线索收集及处理反馈,并且让群众可追踪举报受理进度,打造透明公开化的举报平台,实现“一键举报”,并通过各大新闻平台、新媒体平台宣传,帮助监管部门发现线索。

(2)对标“河长制”,设立“主官负责制”,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自从国家设立“河长制”,各级地方官员负责人纷纷担任河长,上升到了战略高度,明确保护河流的意义和使命。然而,食品药品安全更关乎全民健康,因为对人类疾病来说,恶劣的环境因素通常是外因,而使用了不合格的食品药品导致身体出现不适却常是内因。如推行“主官负责制”,让各级主官担任“食药安全总督察”“食药安全第一督察”等,将大大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视程度,在实际监管过程中遇到的“潜规则”与不法企业的“保护伞”等难题才能迎刃而解,自上到下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让老百姓能吃得放心,用药安心。

在厘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各机构部门的职能与责任的基础上,重点解决监管职责分散,责任不清的问题。通过整合农业、工商、药品、卫生等九个部门与质量监督相关的资源,建立专职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机构,改变“九龙治水,群龙无首”的现状,或建立以一个部门为主体、其他部门为辅助的监管体系,减少部门之间的烦琐环节,打造无缝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链。

(3)加大食品药品监管惩处力度,重判违法人员。9508%的人支持重罰食品药品安全监督事故。相关部门开展食品、保健品、药物等专项整治活动。对食品安全犯罪要判罚并举,不仅要严判重判,还要严罚重罚,罚到倾家荡产。在国外就有罚到破产的相关案例,如澳洲“神药”诺洛芬止痛产品换汤不换药进行分类包装涉嫌虚假宣传,就被重罚600万澳元,超过其销售总额。因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受到处罚的人员,在受到处罚或者服刑期满后,不得继续从事与食品药品安全有关的工作。对于渎职的监管人员,也应严判重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监督,重视人民群众的举报。

(4)食品药品进行“物联网”设计,包装扫码可识别产品信息。当前,“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十分发达,食品药品通过在包装盒进行专属二维码,二维码等电子标签信息包含:食品药品唯一的身份标识及属性(产品的所有信息:包含生产日期、产家、质检报告等)、企业出货管理信息、销售流通管理信息、食品药监管理信息,确保每个产品有证生产、来源可追溯、质量可监管,明确标明产品属性、渠道和真伪。网购食品药品更加应该严格监管,提高开设食品药品网店的门槛,加强实名制管理,推行食品药品信息公开制度,经营者以及供应方除了具备相应的证件,信用报告里应无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历史,必须在网店明确展示相应资质。明确市场准入条件,保证网络上架药品符合国家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强化消费者网络消费维权意识,网络交易平台推出先行赔付制度,使消费者敢于维权,交易平台对消费者发出的维权要求应进行妥善处理,下架不合要求的食品药品。如有假药、劣质药出现,平台应将相关信息反馈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处理。

(5)监管部门直面行业“潜规则”,建立行业信用档案。职能部门对食品药品安全进行源头治理,严管第三方检测资质审批。重点治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经营企业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保健食品标签宣传欺诈的“潜规则”。比如“三聚氰胺”事件,不能等到毒奶粉已经成为行业灰色产业链和潜规则再进行监管,应发现一起解决一起,第三方检测机构要严格审核与监管,对违规者实行吊销机构检测资质并重罚。药品方面,全面提高药品安全性,严格审评,对有临床价值的药物加快审批,提升市面上药物的质量水平。加强药品研制的监管,建立档案,定期筛查并淘汰质量不符合标准的药物。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食品药品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警示宣传教育,开展行业人员相关食品药品安全法培训工作。从业人员坚持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组织从业人员定期开展食品药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操作技能及心理健康专题等培训。并建立行业信用档案,对从业人员评级,对企业评级,从根源教育生产企业。

(6)建立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和检测体系,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由于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不统一,使得现今市面上不同地区、不同公司产的食品药品质量有所不同。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并参考其他国家的标准来制定,由一个权威机构负责制定和公布,保证安全标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通过统一制定食品药品安全监测数据信息交换标准,采集各地区、各部门的监督抽查详细检测数据,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并对数据进行考察分析与评估,逐步实现对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的共享。

3对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未来的展望

目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还比较严峻。自从“三聚氰胺毒奶粉”“长生疫苗”等事件发生后,群众人心惶惶。通过调查发现,有许多消费者对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还存在质疑,对相关监管部门存在不信任现象。当接触到质量不过关的食品药品时,老百姓维权意识较为淡薄,认为投诉无门,便不管不顾,这更导致了不法分子的猖獗,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使得食品药品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但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国家一直重视的民生问题。2018年12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决定》。2018年10月22日,《药品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草案将全面加大对制售假药、劣药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新的食品和药品安全法规关注的是食品监管问题,力求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药品方面则要求对假药、劣质药进行严肃处理,力求重罚。相信在国家的重视与领导下,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群众能够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药品。

参考文献:

[1]文聪在这里假劣药品原形毕露[N].羊城晚报,2018-08-23(A17).

[作者简介]曹咏,女,汉族,辽宁铁岭人,硕士,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通讯作者:黄遵楠,男,汉族,浙江金华人,中国农工民主党东莞市委员会经济科教专委会主任,博士,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科研中心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计算生物和精准药物设计。

猜你喜欢
物联网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基于LABVIEW的温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