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肾法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

2020-03-25 09:43刘玉洁杜欣王智怡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

刘玉洁 杜欣 王智怡

【摘要】 目的 探讨健脾益肾法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4联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脾益肾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 P=0.007<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分别为(4.46±0.67)×109/L、(131.56±18.00)g/L、(3.79±0.51)×109/L、(196.30±25.65)×109/L, 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分别为(3.86±0.66)×109/L、(115.37±16.03)g/L、(2.53±0.29)×109/L、(115.67±15.09)×109/L,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SF-36评分为(75.26±6.33)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58±6.50)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51, P=0.000<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1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 P=0.038<0.05)。结论 健脾益腎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效果确切, 能够促进白细胞生成, 对感染等不良反应预防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健脾益肾法;急性白血病;化疗;白细胞减少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2.073

白血病为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近年来我国白血病发病率持续上升,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化疗为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能够使患者得到长期缓解或治愈。然而药物缺乏特异性选择, 在对恶性细胞抑制的同时, 可对体内正常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 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不仅对治疗效果、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甚至可引起严重并发症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多年来临床针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然而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本院对部分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联合健脾益肾法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取得一定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研究组中男15例, 女15例;年龄25~75岁, 平均年龄(46.85±9.39)岁;急性髓系白血病17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对照组中男15例, 女15例;年龄24~76岁, 平均年龄(45.89±10.04)岁;急性髓系白血病18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中关于急性白血病的相关诊断;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109/L, 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减少;③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符合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标准。排除标准:①化疗前白细胞计数<4×109/L;②主要脏器器质性疾病者, 存在其他恶性肿瘤者;③营养状态差, 呈恶液质状态;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 3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白细胞减少症。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4(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2020124)联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19990049)治疗:口服维生素B4 20 mg/次, 3次/d;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300 μg/次, 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脾益肾方治疗, 处方组成如下:黄芪、茯苓、鸡血藤、补骨脂、菟丝子、仙灵脾各20 g, 生地、白术、谷芽、麦芽各15 g, 陈皮、鸡内金各10 g。1剂/d, 取药汁300 ml, 分早晚服用。21 d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①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白细胞减少疗效标准进行拟定。显效:连续检测2次,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均恢复正常, 或者连续2周以上达到4×109/L及以上水平;有效:白细胞计数提升显著, 或者持续2周以上达到3×109/L及以上水平;无效:治疗后, 白细胞计数未见显著升高, 或存在下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水平水平进行记录。③治疗后, 以SF-36评分[5]评价患者生活质量, 包含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等方面进行评价, 粗分换算为标准分, 满分100分, 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④记录两组治疗期间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包括感染、胃肠道反应等。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27/30), 其中显效18例, 有效9例, 无效3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18/30), 其中显效11例, 有效7例, 无效12例;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 P=0.007<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比较 治疗前, 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分别为(2.85±0.61)×109/L、(99.68±13.28)g/L、(1.25±0.13)×109/L、(107.85±11.61)×109/L, 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分别为(2.90±0.60)×109/L、(98.92±13.50)g/L、(1.27±0.12)×109/L、(108.62±11.72)×109/L;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分别为(4.46±0.67)×109/L、(131.56±18.00)g/L、(3.79±0.51)×109/L、(196.30±25.65)×109/L, 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分别为(3.86±0.66)×109/L、(115.37±16.03)g/L、(2.53±0.29)×109/L、(115.67±15.09)×109/L,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SF-36评分为(75.26±6.33)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58±6.50)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51, P=0.000<0.05)。

2. 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 对照组发生2例感染、2例胃肠道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 P=0.038<0.05)。

3 讨论

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白血病发病率在各类肿瘤中占第6位, 近年来由于家装环境、饮食、放射等多因素影响, 白血病发病率、致死率均持续升高, 且患病人群无年龄限制[6], 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急性白血病以发热、感染、贫血、出血等为主, 患者一旦确诊需尽早接受治疗。

化疗为临床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 然而可引起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报道显示50%~70%患者以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为主, 患者感染风险增加, 甚至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败血症死亡, 因此及时纠正化疗期间白细胞减少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7, 8]。在防治骨髓抑制方面, 现代医学主要采用血小板生成素(TPO)、集落刺激因子(CSF)以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效果确切, 然而持续时间短, 同时不良反应较高, 限制其临床应用。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可促进造血, 快速提高白细胞计数, 然而其维持时间较短, 且临床关于肌肉痛、骨痛等不良反应的报道时有发生, 因此关于其应用于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中价值尚存在较大的争议[9]。

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 中医领域关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研究获取较大的发展, 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于“血虚”、“虚劳”范畴, 认为双脏或多脏劳损, 气血阴阳虚损;而化疗药物为毒邪, 严重损伤正气,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以脾肾两脏为甚。其中肾为先天之本, 脾胃为后天之本, 《医宗必读》提出“夫人之虚, 不属于气, 即属于血, 五脏六腑莫能外焉。”因此主张在治疗时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为主。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在维生素B4、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健脾益肾方进行治疗, 方中黄芪、茯苓可益气健脾, 白术可固表止汗、利尿消肿、燥湿健脾, 生地具有养阴生津、清热凉血功效, 鸡血藤具有补血养血功效, 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可温补肾阳, 填精补髓, 方中鸡内金、谷芽、麦芽以及陈皮可健脾开胃, 促使气血阴阳调和, 协调脏腑功能, 达到健脾补肾、滋阴补血的功效。此外,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生地以及薏苡仁等可促进血细胞再生, 白术具有强身健体、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此外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抗肿瘤、抗菌方面有积极效应[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证实治疗的有效性。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 且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提示健脾益肾法对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均能提升, 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成分血的输注, 降低治疗费用。研究组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 对照组4例不良反应, 提示健脾补肾法可改善机体免疫力, 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健脾益肾法进行治疗, 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滕文静, 周超, 秦宝宁, 等. 从活血化瘀类中药探讨骨髓造血干细胞“小生境”CXCR4-CXCL12轴平衡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辽宁中医杂志, 2015, 42(6):1159-1161.

[2] 古力巴旦木·艾则孜, 袁海龙, 曹海洲, 等. 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5):1017-1019.

[3] 沈悌, 赵永强.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18-20.

[4]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75-179.

[5] 张欢, 王会平, 陶千山, 等. 化疗后CIK细胞序贯治疗5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疗效评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7, 52(3):412-416.

[6] 周建軍, 陈睿, 王烨菁, 等. 上海市卢湾区居民2004-2011年白血病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7, 24(8):

507-511.

[7] 周宏伟, 周敏航, 王志红, 等. 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8, 26(1):91-96.

[8] 丁卓玲, 邓明凤, 唐元艳, 等. 地西他滨联合减量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6):702-705.

[9] 刘利珍, 马康, 马书田. 不同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防治观察. 中国医师杂志, 2017, 19(1):119-121.

[10] 沈佳雯, 樊丹平, 邱雪梅. 白术黄芪汤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 19(8):1365-1369.

[收稿日期:2019-08-29]

猜你喜欢
急性白血病化疗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序贯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跟踪导练(二)(3)
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
分析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急性白血病合并带状疱疹的护理
美罗培南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临床效果观察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
血清乳酸脱氢酶对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