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0-03-25 09:43劳艳明周敏张广俊吴国标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超声引导

劳艳明 周敏 张广俊 吴国标

【摘要】 目的 分析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75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 均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 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75例患者手术时间23~57 min, 平均手术时间(30.45±6.19)min;住院时间4~8 d, 平均住院时间(4.94±1.03)d;经超声造影显示结节完全消融73例(97.33%), 其余2例未完全消融者经二次消融后已经达到完全消融;74例(98.67%)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患者发生声音嘶哑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00%, 对症处理后均已恢复正常。随访1、3、6、12个月时, 患者结节体积缩小率逐渐升高。随访1、3、6、12个月结节体积分别为(1.59±0.68)、(1.10±0.26)、(0.48±0.12)、(0.25±0.06)cm3, 均小于消融前的(2.10±0.75)cm3, 随访3、6、12个月结节体积小于随访1个月, 随访6、12个月结节体积小于随访3个月, 随访12个月结节体积小于随访6个月,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超声检查, 良性结节呈混合性、实性低、实性等、囊性回声, 边界部分清晰或不清, 形态规则。消融过程中, 視结节大小采用固定消融法或者连续消融法, 直至气化区完全覆盖结节。消融后, 结节呈不均匀强回声区,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后方可见衰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消融前结节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 消融后结节内部没探及血流信号。随访期间, 随着时间延长, 消融区结节体积缩小, 接近吸收消散期消融区呈均匀的低回声区, 内部没及周边见血流信号。术后超声造影显示当结节完全消融时, 内部呈无造影剂灌注的无回声区, 边界清。结论 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不仅能促进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 还可有效提高结节完全消融率, 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可减少对患者周围组织的损伤,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2.039

甲状腺良性结节指的是甲状腺内的良性肿块, 且可以随着甲状腺吞咽动作上下活动的病症, 其发病原因与炎症性结节、囊肿、腺瘤、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等有关, 结节严重时极易对患者周围组织造成压迫, 局部隆起影响美观, 部分结节甚至可能恶变。以往临床多采用传统外科手术切除结节, 但手术创伤较大, 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 外表有瘢痕, 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是当前临床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 不仅能准确定位结节位置, 确定结节体积、数量, 还可快速消融结节, 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特点。本研究选取75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 分析其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疗的临床效果, 具体流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75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经穿刺病理检查符合甲状腺良性结节临床诊断标准;患者不适宜或不愿意做外科手术;无其他甲状腺系统疾病;患者、家属知晓手术方案, 且自愿签署手术同意书;无手术禁忌证者;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例信息或资料完善。排除标准[2]:存在严重内科疾病者;存在严重感染者;心、肝、脾、肺、肾等器官功能异常者;凝血功能障碍者;长时间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者。结节类型:6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腺瘤;年龄27~70岁, 平均年龄(46.68±7.78)岁。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 消融前需仔细检查患者甲状腺功能, 选用南京亿高ECO-100AI3 1.6 mm×100 mm微波消融针连续可调功能30~50 W、最大输出功率100 W、发射功能设置为2450 MHz、

微波电极外径调整至1 G, 采用脚踏启动)、ALOKA α7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引导探头频率设置为10 MHz, 用于术前后常规超声检查、术中引导), 术中微波输出功率设置为30~35 W, 根据灭活区覆盖肿瘤范围超声实时监测结果确定作用时间, 具体方法:帮助患者调整至仰卧姿势, 维持颈部过伸, 充分显露颈部组织, 然后经超声探查甲状腺, 确定结节位置、大小, 再常规消毒、铺设手术巾, 采用利多卡因(浓度为2%)进行局部麻醉, 之后采用5 ml注射器进行结节穿刺, 抽取组织完成细胞学检查, 并用10 ml注射器为结节周围注射生理盐水5~20 ml, 以此构建一个液体隔离带(宽度5 mm左右), 避免损伤周围血管与神经, 然后用尖刀片在穿刺点制作一小切口, 通过超声引导, 经切口将微波针直接刺入目标病灶, 保证超声始终能观察到针尖, 预先设置功率为35 W, 开启消融系统, 调整中心温度至85℃, 通过超声连续监视进行多点漂移消融, 若观察到微波能量释放, 微波针尖端存在不断扩大的强回声气化区, 且消融前结节范围被消融区完全覆盖, 则停止消融, 并退出消融针。对于囊性或囊实性的结节一般先抽液, 然后对实性部分及囊壁进行消融。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用超声监测患者结节体积, 计算结节完全消融率,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手足抽搐、声音嘶哑、皮肤灼伤、大量出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呼吸困难)发生情况;消融后需检查患者甲状腺功能, 统计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情况;对消融后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 记录消融前、随访1、3、6、12个月时的结节数量、体积, 计算结节体积缩小率=(消融前体积-消融后体积)/消融前体积×100%[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手术情况及消融结果 75例患者手术时间23~57 min, 平均手术时间(30.45±6.19)min;住院时间4~8 d, 平均住院时间(4.94±1.03)d;经超声造影显示结节完全消融73例(97.33%), 其余2例未完全消融者经二次消融后已经达到完全消融;74例(98.67%)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患者发生声音嘶哑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 无手足抽搐、皮肤灼伤、大量出血、呼吸困难患者, 并发症发生率为4.00%, 对症处理后均已恢复正常。

2. 2 随访结果 随访1、3、6、12个月时, 患者结节体积缩小率逐渐升高。随访1、3、6、12个月结节体积分别为(1.59±0.68)、(1.10±0.26)、(0.48±0.12)、(0.25±0.06)cm3, 均小于消融前的(2.10±0.75)cm3, 随访3、6、12个月结节体积小于随访1个月, 随访6、12个月结节体积小于随访3个月, 随访12个月结节体积小于随访6个月,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影像图分析 术前超声检查, 良性结节呈混合性、实性低、实性等、囊性回声, 边界部分清晰或不清, 形态规则(见图2A)。消融过程中, 视结节大小采用固定消融法或者连续消融法, 直至气化区完全覆盖结节(见图1)。消融后, 结节呈不均匀强回声区,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后方可见衰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消融前结节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 消融后结节内部未探及血流信号(图2B)。随访期间, 随着时间延长, 消融区结节体积缩小, 接近吸收消散期消融区呈均匀的低回声区, 内部没及周边见血流信号(见图3)。术后超声造影显示当结节完全消融时, 内部呈无造影剂灌注的无回声区, 边界清(见图4);若未完全消融, 可见结节边缘有造影剂灌注残余组织。

3 讨论

甲状腺良性结节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肿块, 可以随着甲状腺及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主要是由于炎症性结节、囊肿、腺瘤、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所致, 结节形成后极易对周围组织、气管、食管等造成压迫, 致使甲状腺功能减退, 甚至可能损伤喉返神经或发生癌变, 最终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再加上近几年人们生活和饮食习惯不断变化, 人口逐渐老龄化, 甲状腺良性结节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4], 因此需要为患者选择一种疗效好、创伤小的手术方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是当前临床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常用的方法, 通过超声引导能准确定位患者结节位置, 清晰显示患者甲状腺良性结节数量、大小等, 然后再采用微波消融技术消融结节, 且具有热消融、消融范围大、温度提升快、血流灌注影响小、无电流传导影响的特点, 同时可将某种能量导入肿瘤组织, 促使局部组织快速不可逆凝固坏死、肿瘤细胞失活, 病灶经机体免疫吞噬作用可不断萎缩、消除, 且术后手足抽搐、声音嘶哑、皮肤灼伤、大量出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可尽量一次完全消融结节, 有助于促进甲状腺激素恢复正常[5-8]。

本实验结果显示, 7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0.45±6.19)min, 平均住院时间(4.94±1.03)d, 经超声造影顯示结节完全消融73例(97.33%), 其余2例未完全消融者经二次消融后已经达到完全消融, 74例(98.67%)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 并发症发生率为4.00%, 在1、3、6、12个月时, 患者结节数量不断减少, 结节体积缩小率逐渐升高, 且各时间段结节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超声检查, 良性结节呈混合性、实性低、实性等、囊性回声, 边界部分清晰或不清, 形态规则。消融过程中, 视结节大小采用固定消融法或者连续消融法, 直至气化区完全覆盖结节。消融后, 结节呈不均匀强回声区,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后方可见衰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消融前结节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 消融后结节内部没探及血流信号。随访期间, 随着时间延长, 消融区结节体积缩小, 接近吸收消散期消融区呈均匀的低回声区, 内部没及周边见血流信号。术后超声造影显示当结节完全消融时, 内部呈无造影剂灌注的无回声区, 边界清。

综上所述, 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不仅能促进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 还可有效提高结节完全消融率, 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可减少对患者周围组织的损伤,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萍, 徐岷, 葛璐, 等.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单次治疗多发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实用医学杂志, 2018, 34(1):96-99.

[2] 张宇, 韩泽朝, 田雅翠, 等.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19(4):306-309.

[3] 李俊韬, 夏来阳, 黄兴伟, 等. B超引导下经皮甲状腺结节穿刺热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4(36):27-29.

[4] 孙爱军, 戴慧娟, 茅玲, 等.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技术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价值.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7, 20(10):799-801.

[5] 刘玉江, 钱林学, 赵军凤, 等 .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疗效观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5, 31(12):

1820-1824.

[6] 陈婷婷, 帕提玛, 赵迎忠, 等 .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价值.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 18(8):

532-534.

[7] 张宇.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分析. 华北理工大学, 2017.

[8] 杨雪丰, 陈建发, 冯蕊, 等 .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55例临床分析.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6, 34(2):

169-172.

[收稿日期:2019-06-26]

猜你喜欢
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单次硬膜外穿刺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探讨
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三种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胸椎旁间隙超声解剖特征与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