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太空的动物先驱们

2020-03-25 02:48玛丽娜·科连俞月圆
海外文摘 2020年2期
关键词:太空飞行莱卡哈姆

玛丽娜·科连 俞月圆

| ZIB——临危受命的替补 |

  猩猩哈姆和比尔·布里茨(右)

就在执行飞行任务的前一天,宇航员跑了。训练十分艰苦,内容不易理解,提供的食物很难吃。再说了,宇航员并不是自愿报名来参加的。

它根本没法报名参加:它是一条狗。

来自莫斯科航空医学研究所的研究者赶紧寻找替补。他们从街上抓来一条流浪狗,给它起名ZIB。这是一个俄语的首字母缩略词,意思是“失踪博比克的替补”。小狗被装在太空舱里,固定到火箭上,送上了距离地球不远的太空地带。它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任务开展于1951年9月,当时苏联正在努力完成将人类送入太空轨道的计划,狗是他们的试验品。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历史学教授艾米·纳尔逊表示苏联用狗开展科研由来已久。19世纪末20世纪初,伊万·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揭示出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的学习过程,这种反射行为将刺激与反应联系起来。当时巴甫洛夫正在研究狗的消化,他注意到,没等他提供肉食,狗就已经开始流口水了。这意味着狗接收到了某种信号,知道它们即将获得一顿美味的大餐。

| 飞上太空的灵长类动物 |

ZIB

指挥官与出征归来的哈姆握手致意。

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人正在进行相似的生物医学研究,不过他们的研究对象是灵长类,包括猴子和黑猩猩。

有史以来,人类一直生活在大气层的屏障之下,不用暴露在宇宙中,没有人知道我们的身体会如何应对失重状态。有些医生认为,没有了重力产生的稳定拉拽作用,吞咽和将血液送往心脏等人体基本机能都将无法运行。“如今我们当然知道,动物和人类的身体机能可以在太空中正常运作,但当时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比尔·布里茨说。20世纪60年代早期,这位美国兽医曾参与管理飞往太空的黑猩猩。

布里茨说,实验用的黑猩猩是从非洲刚果找来的。早在195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立之前,美国空军就已经进行过灵长类动物的初步飞行实验。美国空军付钱给非洲一些国家的捕手,让他们抓来几十只年轻的黑猩猩。抵达项目总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霍洛曼空军基地)时,大多数实验对象的身体状况很糟糕。在九位兽医中,有八位被黑猩猩传染了肝炎。布里茨是唯一一位没有染病的。

黑猩猩的年龄在一岁到两岁之间。“它们就跟孩子一样,”布里茨说,“我们会跟它们一起玩。”他记得有一次在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霍洛曼基地的一幢楼里灯光闪烁。赶到之后,布里茨发现原来是一只黑猩猩在打开挂锁逃出笼子后,又帮助另一只黑猩猩逃出了笼子。它们在实验室里到处跑,按动电源开关,还一块接一块地把沾有化学药剂的抹布从容器里扯出来,就像抽抽纸一样。

兽医和历史学者说,美国研究人员选择用灵长类动物做实验,是因为它们在生理上与人类有相似之处。他们让黑猩猩在飞行过程中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以期弄清在失重条件下可否保持清醒并做点事。研究者教黑猩猩根据闪光灯的提示依次按动一些控制杆。如果在训练中犯了错,它们的脚上会受到一次较轻的电击。如果做对了,就能得到香蕉球作为奖励。

狗无法完成类似的任务,但纳尔逊说苏联人并不担心。在航天事业发展初期,他们很少让宇航员来操控。苏联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太空舱里装有可以由地面人员启动的操纵装置,手动操纵装置则是紧急情况下用来应急的。反观在航天事业中实现同样成就的第一位美国人艾伦·谢泼德,他在舱内需要操作数十个开关、按钮和操作杆。

根据科林·伯吉斯和克里斯·杜布斯撰写的《漫游太空的动物》,美苏两国训练动物时强度都很大。倘若按照今天的标准来判断,恐怕都有虐待动物之嫌。苏联人把狗关在狭小的容器内,一关就是几个小时,以此模仿太空飞行时的局促空间。它们还得听震耳欲聋的响声,被放在离心机里甩来甩去,这都是为了模拟太空飞行从发射到着陆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极端情况。在美国人那边,灵长类动物除了接受运动技能训练,也经受过类似的震动和噪声的折磨。

1948年,美国人开始使用猕猴进行试验飞行。最初参与的六只猕猴死于窒息、飞行中的爆炸或者后续反应。布里茨说,60年代初参与飞行的黑猩猩要好过些。他见过第一只飞上太空的黑猩猩哈姆,其名字来自它的参训地点——霍洛曼航空航天医学中心——的缩写。哈姆搭乘“水星-红石2号”运载火箭,抵达了近地空间与宇宙空间的交界地带,成为第一只进入外太空的猩猩。“它的状态好极了。”布里茨如此描述哈姆。后来,哈姆一直生活在动物园里,直到1983年去世。伊诺斯是第二只进入太空的黑猩猩,也是最后一只。它平安地回到了地球,卻在几个月后死于与太空飞行无关的细菌感染。

| 先遣队与后来者 |

如今,苏联的太空犬形象仍出现在从T恤衫到套娃的一系列商品上。莱卡是第一只突破交界地带,进入宇宙空间并完成绕地飞行的狗。在发射过程中,它疯狂地呼吸,心率达到了正常值的三倍。按照苏联人的计划,这次任务的内容并不包括平安返航。发射后不久,莱卡死于舱内的高温。那是1958年的事。

  猩猩伊诺斯

“俄罗斯人对太空狗心怀歉意,他们尤其觉得对不住莱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航天史部馆员卡西·路易斯说,“首席研究员奥列格·加津科亲手将莱卡送上了太空。当时他就很清楚,莱卡再也不会回来了。去世前,他说这是自己整个职业生涯中唯一感到后悔的事。”发射前加津科曾带莱卡回过一次家,让它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

  罗马尼亚1959年发行的印有莱卡形象的邮票,上面写着:莱卡,首位太空旅客。

60年代,苏联不再将狗送入太空,美国也随之停止了将灵长类动物送上太空的行动,只是在1985年,让两只松鼠猴和宇航员一起搭乘过一回航天飞船(它们活下来了)。布里茨表示,霍洛曼基地训练了足够多的猩猩,差不多可以给每一位参与水星计划的宇航员搭配一只。哈姆为谢泼德承担的任务做了先行试验,伊诺斯则为美国首位环绕地球飞行的宇航员约翰·格伦做了预演。格伦完成飞行后说,失重体验其实“让人非常享受”,训练猩猩承担太空飞行测试的项目就取消了。

研究人员转而选择了实验室研究中更受青睐的对象:啮齿类动物。这些小东西能帮助回答一些有关太空飞行的更复杂的问题,比如宇宙辐射会对健康产生哪些影响。“如果一只动物身上发生了某种变化,你没法知道这在科学意义上是否具有代表性。但如果30只老鼠身上都发生了这种变化,那么因果联系就很清楚了。”兽医理查德·西蒙兹如是说。上世纪70年代初,西蒙兹曾为NASA工作,负责管理那几只后来乘坐阿波罗17号登上月球的小鼠。

离苏联的太空狗逃出基地过上安稳日子,已经过去差不多70年了。如今,科学家还在不断地把动物送上太空,替代人类作为实验对象。根据NASA的說法,眼下在环绕地球运行的国际空间站里,就还有几只老鼠正陪伴着宇航员。

[译自美国《大西洋月刊》]

编辑:要媛

猜你喜欢
太空飞行莱卡哈姆
登月的科学研究与展望
巴拉莱卡琴:从指尖流出的动听旋律
进步与退步
谁动了巧克力饼
俄罗斯宇航员太空飞行时间创世界新纪录
机甲芯片
莱卡的太空邂逅
另一个莱卡
衣食住行在“神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