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是怎样炼成的
——央视《对话》揭秘北斗奋斗历程

2020-03-25 02:05范本尧,谢军,迟军
卫星与网络 2020年7期
关键词:对话北斗主持人

“北斗人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人坚信自己要做的事情一定能做好,一定能做成。”

“北斗卫星是好星。”

——谢军 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系统首席总设计师

“经过二十多年北斗几代人的努力,特别不容易。”

——范本尧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

“我们亲手把这颗卫星送上太空。大家都觉得非常激动,也非常自豪。”

“全国人民都寄予厚望,我们也不允许出任何差错。”

——迟军 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

“从钱学森开始,航天人就相信,没有国外能搞的,中国不能搞的,

这个自信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北斗的话,可能现在全世界只有美国的GPS会剩下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北斗大有可为。”

——李洪波 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员

“我想对我们北斗系统说,北斗稳稳的!”

——杨慧 北斗二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

“希望更多的人,知它,懂它,用好它。”

——高益军 北斗三号卫星副总师

主持人:咱们大家听到了熟悉的倒计时的声音,看到了火箭升空的画面。这个画面记录的是有着北斗专列之称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画面,大家都知道在这个环节上搭载的是北斗组网卫星当中的最后一颗,而这颗星的成功上空也意味着我们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圆满收官!

从古代开始,北斗七星一直就是中国人辨别方向、把握时节的重要标志,所谓河汉纵且横,北斗横赋值,那么今天当北斗卫星系统闪耀在浩瀚宇宙当中的时候,我们如何迈出坚实的足迹去奔向更远的远方?在今天的《对话》现场,我们特别为大家请到了北斗卫星系统幕后团队,欢迎他们的光临!谢谢大家,欢迎你们!辛苦了!

我们先请两位给大家来介绍一下你们的身份,好不好?

范本尧:大家好,我曾经担任北斗一代卫星的总设计师,从1983年左右就进入了北斗工程。

主持人:范院士是我们北斗一号的总设计师,是我们现场唯一的一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工作者。

接下来我们认识的第二位嘉宾,今天他会如何来为大家介绍他和北斗卫星系统之间的关系呢?

谢军:刚才范院士讲了他跟北斗一号的渊源。我是2004年被任命为北斗二号的总设计师,从2004年到2012年跟我们在座的各位一起完成了我们国家北斗二号区域系统的卫星设计,包括研制,包括发射以及提供服务,2013年又把我调整到了北斗三号的研制队伍,当时也是任卫星总设计师,现在担任北斗工程的副总设计师。

主持人:好,欢迎两位!北斗组网卫星最后一颗星成功的发射,这件事让举国上下都特别的兴奋,尤其是在2020年上半年,各行各业都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背景之下,它的发射升空更是让大家兴奋不已。当然,我想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颗星值得大家兴奋的地方绝不仅仅如此,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颗星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迟军:这次发射的收官星,在北斗三号里面是功能最强,最复杂的,也是频段最多的一颗星。它的作用实际上一方面是通信,就是报告,相当于短信。不通过任何基站,通过卫星就来实现这个功能,同时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位置报告功能,你发出信号以后,自动的就把你的位置确定以后报告给别人,让别人知道你在哪,这跟我们平时手机上的相比,那是你自己知道你在哪,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两种功能结合是我们北斗的一个特色。

主持人:但我知道其实在它成功发射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就在发射之前,你们突然接到了一个指令,说要推迟一周发射,我不知道当时的你们是怎么想的。

谢军:航天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即将发射火箭之前,出现了一些参数的偏离,经过火箭系统的判读,为了保证卫星的成功发射,不带任何疑点,不冒任何风险的去往前走,所以决定终止发射。

主持人:我相信大家看到了刚才这样的科学和严谨,正是我们成功发射的一个重要的保障。

在整个团队看来,这颗收官之星的成功发射对整个的北斗系统来说意味着什么?

谢军:北斗三号最后一颗星的成功发射入网,就标志着我们北斗二号提供的优良服务,将马上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北斗三号要正式的,全面的验证,然后再提供全球更可信更可靠的服务,所以对我们来讲应该说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主持人:北斗卫星的话题到底有多热?其实在今年我们看到的北京高考试卷当中也提到了北斗卫星,我不知道你们当时有没有想到今年某一道高考作文题可能会跟我们的北斗有关?

杨慧:没想到过。我第一个感觉,这是不是给咱北斗的娃送分呢!

主持人:我们看看是不是送分题,如果是我们谢总的话,来发挥一下,您觉得会从什么角度来写这样的一篇作文?

谢军:首先当时看到北京高考作文题有这样一个题目,我觉得好兴奋,北斗也终于让考生在繁忙的课程中关注它,这真正印证了我们北斗的应用取决于人的想象力,北斗题目的作文写得好的话也是取决于你的想象力。首先中国的北斗,它是一个有特色的,在国际上是有竞争力的一个卫星导航系统,我们设计的每颗卫星都有它的功能用途。

第二个是整个卫星是一个星座系统,我们北斗三号是三十颗星,我想讲实际上作为一个星座,作为一个团体来讲,作为一个整体来讲,每一个卫星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它的质量都要保证到位,然后它的功能要发挥出来,这样才能让用户给予一个好的评价,所以每颗卫星应该都有不可推卸的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这真是最权威最专业的解题思路!我们借着这道作文题继续来寻找几个知识点,你看作文题当中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所有的卫星支撑了一张天网,所以谢总给我们普及一下,我们的北斗系统到底支撑的是一张什么样的天网?

谢军:北斗系统,它是利用在太空中间我们卫星,来为人类提供基本的位置、时间这样的基础服务的,那么整个服务应该不是点对点的,它应该是一个面,覆盖了全球地表上空1000公里的这样一个范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天网我觉得指的就是所有天上的星和地面,我们控制系统联合起来,形成的这种强大的、优良的服务功能。

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

主持人:我们之前的北斗一号二号跟现在的北斗三号之间,他们在天网上会有什么样的一个协同效应展现出来?

谢军:北斗一号应该说当时在我们国家是作为一个卫星导航领域方面的实验系统,基于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工业基础,实际上它是一个非常省钱,见效非常快的一种解决天上卫星实现定位的这样一个功能系统。我个人感觉两颗卫星实现对地面的服务,可能很难叫成一个网络,它只能算是一个系统,然后经过北斗一号的实验以后,应该说我们充分的认识到了卫星作为空间基础设施,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作为空间,位置和时间基准这样一个系统来讲,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所以在北斗二号我们立项的时候,应该说继承了北斗一号的有源定位和短报文通信功能,同时融入了国际上当时先进的无源导航定位的原理。那么到了北斗三号,更加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包括我们的站位也发生了一个变化,中国的北斗要成为世界的北斗,同时还要是一流的北斗,所以我们就解决从区域到全球这样一个能力,那么为了解决这个能力,我们又创新地在混合星座的基础上采用了像国际上应该现在也都在研发,也都在考虑的导航星座,星间链路这样一种技术体制,那么应该讲中国的北斗三号,在国际上可以说是第一个依靠星间链路来实现全球任何地方定位精度都是均匀的这样一种尝试。所以在跨度上来讲,从天网,从两颗到十几颗到三十颗,这个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

北斗系统在航天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主持人:我们现在关注的北斗系统,他们在中国的航天发展史上究竟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你们会如何来做一个界定?

谢军:作为北斗来讲,在中国航天这个体系里面,应该说它的贡献今天回顾起来,我个人觉得有这样几点是值得总结的。

第一个是从范总领着我们院里面的研制队伍搞三周稳定平台,这种技术来讲,应该说对中国航天后续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后期我们立项的像嫦娥一号,实际上它的平台就完全是在这个基础上真正的又搞起来,探月工程,中国人走的更远了,所以这个平台技术应该说北斗在这里头做出了里程碑的贡献,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第二个就是作为中国航天目前来讲,这么大的一个星座运行管理,包括我们在国际上首次设计的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混合星座这种技术,不光中央轨道的,还有静止轨道,还有倾斜同步轨道。这个方面应该说对中国航天当时北斗立项的时候也是个挑战,走到今天我们能够很好的管理运行北斗系统,应该说我们国家在航天技术上也是一个标志性的进步。

第三个就是通过整个北斗系统的建设,特别是空间段卫星和地面系统的一些设计,我们实际上是把一些关键的产品全面实现了国产化,自主可控,像北斗二号解决了导航卫星非常关键的原子钟,这样使我们国家整个发展,以及后续其他空间系统需要用高精度的时间频率源的时候都能解决,所以我觉得北斗系统在中国航天工业体系的贡献上来讲,在自主可控国产化上的,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北斗在全球导航系统家族中的地位

主持人:事实上,世界各国从来都没有停下在航天领域探索的脚步,就拿卫星导航系统来说,现在大家都知道的有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还有欧盟的伽利略系统,那么跟这几个系统相比,我们是追赶者还是引领者?

李洪波:北斗实际上是一个多极格局的顶梁柱,美国的 GPS是单极格局的一个标杆,实际上如果没有北斗的话,可能现在全世界只有美国的GPS会剩下来,为什么要这么说?2003年北斗导航系统北斗一期建成的时候,当时世界上是一个什么格局?当时世界上正常运行的全球导航系统只有美国的GPS,北斗一期建成的时候,大家很受鼓舞,当时出现了一个什么格局?我们就看到了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日本,后来连印度都纷纷上马各自的卫星导航系统,当时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卫星导航系统立项的高潮,所以北斗一期其实起了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改变了全球对于卫星导航系统的一个态度和看法。所以我们纵观历史的话,北斗的建设过程带动了整个卫星导航系统国际的格局,多极格局的一个发展。

北斗的诞生,自己做还是租服务?

主持人:谢谢你,刚才我们听到了顶梁柱这样的词,确实让我们信心满满,如果从1994年北斗一号开始启动系统工程建设开始到现在已经26年过去了,超过1/4的世纪了,可能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一代一代人是前赴后继的,今天我们的北斗一号可能都要退役了,但我们依然还在执着前行。

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我相信都有特别感动或者是特别难忘的瞬间,如果此刻就让我们展开这段回忆的话,你们会想到什么样的瞬间?

范本尧:在我记忆里,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当时我们发展的路线怎么走,前面有GPS的发展路线,它是一步到位的全球导航。那么当时我们在做系统方案论证的时候,研究这个问题,从我们系统认证组来讲,好像不赞成采用这个方案,因为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当时咱们的国民经济情况都还是处于很不富裕的程度。

主持人:对。所以后面有人说别花这么多钱了,我们租一个用行不行?

范本尧:另外就是我们当时从需求分析来讲,这个需求主要还是在我们国内,国外用你的导航系统还是比较少的。不像美国,就是全球战略,咱们当时比较局限还是我们的周边地区,所以从我们论证组来讲,首先推出是一个分步走的路线,也就是说先区域后全球,分步走。但是当时在整个导航领导小组专家组讨论的时候,有很多专家提出不同的看法,有些其他的部门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希望有个全球的功能,所以还是经过了多轮的讨论,最后统一认识,还是分步走,还是先区域后全球。理由就是咱们要走一个快、好、省的道路。一个快,要分步走,我们用的快,就像一代北斗建成是在20 03年,实际上2000年以后就可以用了,不像美国从二十世纪70年代到二十世纪90年代,花了二三十年时间,最后才用上。那么我们很快在国内就可以用,哪怕是精度低一点,但也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第二,我们当时的财力有限,要建立这么大的系统,投入资金还是比较困难的。事实证明也是这样,北斗一代立项下来以后,都发现了这个问题,曾经面临下马的危机。因为当时国家投入了三个型号的经费,北斗的,还有通讯卫星的,还有遥感卫星这三个型号,一共就投了这点钱,这个明显是不够的。所以当时研究下来就是说,停你北斗项目,为什么?因为北斗要两颗星,人家一颗星就可以干活了,你两颗星要的经费多,那还是你先慢慢来,先发展其他卫星。

主持人:那是特殊历史时期,所以当初我们希望能够达到又快又好又省这样的一个效果,有没有人曾经提出过为什么一定要自己造,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用其他的方法,比如说去买,比如说去租,为什么我们坚持要走自主的道路?

范本尧:有两种原因,一个海湾战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它们的精确制导,就是靠美国GPS,另外就是银河号轮船1993年在印度洋受到劫持,当时的GPS被美国关了,银河号就失去方向了,就被拦截了。所以这两个教训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导航系统。

攻坚克难,大年三十自愿加班,集体使命感

主持人:还有哪位愿意给我们讲一讲?来,迟总!

迟军:回想起来,从2009年到现在,在总指挥的岗位上也干了11年了,我觉得印象最深的困难时刻,还是在试验星的阶段。2015年前后,因为当时虽然我们从2009年开始就部署国产化的工作和关键技术攻关,但是这些产品和技术如果说不经过在轨验证,直接在组网星上使用,可能大家就不放心,我们也不放心。所以工程上安排了在2015年要发射五颗试验星,虽然是个试验星,但是照我看也不能允许失败。如果你真的在轨出现了重大问题,那就会使整个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部署的时间滞后好几年。所以它是一个新技术,新产品在星上的聚集,必须要上,而且不能失败。所以面临着难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光我们五院这个团队觉得难度大,包括我们这些元器件供应商,他们也是克服了种种困难按时给我们供货。至少有两年赶上春节,大年三十,不是说我们要求大家加班,因为整个流程到那了,大家就必须得克服困难加班,当时令我特别感动,大家都抢着来承担今天大年三十的加班任务。

我们单位领导还弄了年夜饭,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大家也能聚在一起吃一吃年夜饭。部门领导科室的领导,其实他们不用来,因为他们没有那个岗位,但是也跟我们坐在一起,来共度春节的大年三十。所以说这么多年了,这些场景老是忘不掉,我觉得这一个团队不光是我们五院这些人,还包括那些元器件,那些国产化的单位,把我们团结在一起,把我们北斗事业,把我们北斗网最后建得很好。

主持人:确实像您说的一样,北斗系统是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北斗人的光荣和梦想,所以类似这样的牺牲,这样的奉献在每一代人的身上可能都能看得到,在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你就会看到在这片星空里其实写下了北斗系统留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在上面你可以看到自主创新、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自主可控,所以我想对于我们今天所有的参与其中的人来说,他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骄傲和自豪。

北斗的技术突破:发动机、原子钟、陀螺

高益军: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卫星上常用的就是10N发动机。这个发动机的难度主要是这里面燃烧室的温度是2700摄氏度,就是说现在的材料基本上很难达到设备需要材料的温度,而且这个发动机的整个寿命,现在我们要求的是十五年内。我们卫星是十年,八年,从发动机设计的话要求它十五年都能工作好,而且它的工作次数现在要求达到75万次,所以这小小的发动机实际上就可能体现了各种工艺材料、设计一系列问题,大家从国内联合了好几家单位才把这个发动机攻下来。

张立新:我是北斗三号卫星副总师,负责的是有效载荷。有效载荷实际上就是作为导航卫星要给用户直接提供服务的产品。我这拿了一台产品,叫高精度铷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它是产生整个卫星的脉动,产生它的时节基准,就像我们的心脏一样,产生了心跳,把血液送到全身。它是产生了我们的时频基准,然后再把时频基准辐射到整个卫星系统,同时要通过星地链路和星间链路,要辐射到其他的卫星,辐射到地表,辐射给用户机。这个产品在整个导航卫星里面很关键,但是在二十年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原子钟,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铷钟,我们全国的三个团队,三个联合团队,分别来研制这一款铷钟。

经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北斗二号铷钟的基础上,我们这一款高精度铷钟,就是第二代的铷钟产品,它把这个性能指标,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杨慧:如果站在系统的角度来谈国产化,我想说还有一个产品不容易的就是陀螺。陀螺这个产品,从历来都是世界对我们禁运的,我们在研制北斗二号卫星的时候,我们国产的陀螺寿命只有三个月,可是我们这样一个轨道设计,这样一个要求,要求陀螺要工作八年,连续工作寿命。我们这个时候一方面要依赖厂家对陀螺的这种创新研究,另外一方面要从系统上解决问题,要有保底的措施。

我记得当年为了这个陀螺,我们的控制系统设计了八种模式,陀螺万一要是有问题了的话,我们可以用其他的的间断测试接替完成,然后确保这八年中有任何问题都有救命的、保底的措施。事实证明我们这八个模式在轨表现的非常好。我们的陀螺也很争气,在这过程中我们也用了各种各样的模式在轨做了这样的工作,完成了我们稳定运行的这样一个要求。在这过程中我们的陀螺也成熟了,现在十几年的寿命也达到了。

北斗与自主可控背后的力量

主持人:好!谢谢!刚才几位给我们的展示,包括给我们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制造跟我们整体的北斗卫星系统之间的自主可控已经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事实上它们也给中国制造贴上了一个金色的标签。我想问一下谢总,您如何评价这样的一种技术力量?

谢军:我觉得作为卫星导航系统来讲,它从技术诞生以及在国际上产生的效应来讲,始终就是一个涉及到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基础设施。北斗系统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间,应该始终坚持自主可控、坚持所用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都是要国产化的。那么走到今天,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到北斗三号,我觉得首先是我们得益于近几年整个中国科技水平、工业基础的进步,特别是我们经济实力增强了以后,我们实际上在航天领域,在基础研究方面应该说还是投入了一定的比例,来围绕着像北斗工程这样一些重大的任务,开展研究工作。

第二点就是整个北斗系统在建设的时候,一直以国际一流的标准约束我们,要求我们。我们在工作中也是推进和牵引了国内的这些机构的研究工作,包括一些原材料,像高总和杨总刚才介绍的,不管是陀螺也好,石油发动机也好,这些材料的需求,材料的进步,材料研究的动力,实际上都是得益于有北斗任务的这些迫切要求。

张总刚才介绍了原子钟,我们从量子物理到微波,到空间产品可靠性等方面,应该说北斗系统提出了很多要求,所以重大工程牵引我们国家科技水平的进步,应该说在整个北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很好的、可借鉴的路。

第三条我觉得就是在整个北斗建设国产化的建设过程中,也培养了我们一种研制的模式,怎么从系统到单机,从理论到产品,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一支队伍。所以我觉得这是整个对国内工业体系的促进作用、依赖作用,以及北斗的这种牵引作用。

主持人:我也想问问李博士,在我们北斗系统的自主可控背后,您看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李洪波:北斗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支撑。这个支撑有三个方面,物质独立、精神独立,还有体制保障,物质独立怎么讲呢?就是中国的工业体系是独立完整的,物质基础的独立,让你不会受制于人,这个非常关键。

第二个是我们的精神是独立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个是中国航天精神骨血里的东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制度的保障,航天界都公认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集中力量干大事!北斗这样的巨型空间基础设施,它是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很多年才能见收效,而且它需要大规模的团队合作。如果说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不是因为有我们这种制度保障,集中力量干大事的这种制度保障的话,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的。

北斗应用

主持人:谢谢刚才我们现场的几位,让我们看到了北斗系统所凝聚的科技创新,它所凝聚的自主可控过程当中,每一个人为此付出的努力,我想在这一刻我们还会从另外一个视角继续来关注北斗,那就是和北斗的应用有关,我们现在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马上接近几位嘉宾,我们来听一听他们和北斗有什么样的渊源,他们在北斗的应用方面又有着什么样的打算,来各位,你们好。

王超:主持人好,各位嘉宾好,二十年前第一颗北斗卫星上天,十八年前高德程序员写下第一行代码,在那个时候很多人出门是要常备纸质地图的,地图导航也只是围绕着GPS生态的一个垂直领域,很长的一段时间里,GPS信号弱是困扰人们的一个很大问题。作为地图导航人,我们深知导航准不准,定位是基础,而定位是离不开卫星的。过去二十年,几代北斗人把卫星一颗一颗的送上天。这些年我们收到的北斗卫星越来越多,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GPS,经历二十年,北斗从一个构想到一路走到覆盖全球。随着北斗的不断成熟,我们对可靠的追求也更有了底气。

王伟:主持人好,各位嘉宾好,作为北斗行业的从业者,可以说华力创通是我国北斗系统建设的见证者,推动者,同时也是受益者。2004年北斗二号建设正式启动,当时的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中国需要掌握自主独立可控的卫星导航技术,这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那么自主创新之路确实是很艰辛,现在看来很多技术都已经不再神秘了,但是这都是北斗人用鲜血和汗水一个攻克的。看到北斗系统全面建成,我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非常高兴和激动。我们作为北斗地面应用的一个公司,深深的感觉到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里了,因此就有一种压力,同时也有一种要把北斗应用发扬光大的责任和使命感。

张昕鹏:主持人好,嘉宾好,各位总师大家好,作为一名农业科技的从业者,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北斗所赋予农业的价值,我相信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农业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凿井而饮,耕田而实的场景,但是作为现代农业的当下,我们现在科技更加深入的与我们的农业的作业场景深度融合,在这其中。北斗所提供的位置服务以及通讯服务在我们农业科技里正在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也会不遗余力的继续深化北斗的商用,以及深入探讨和探索北斗与农业科技的深度结合,为中国第一产业的发展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杨过道:主持人好,各位嘉宾好。作为一个聚焦于高速公路智慧化的企业负责人,对北斗系统的全面建成感到特别的兴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的迁移,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圈化,汽车保有量和高速公路的车流量持续的增长,迫切需要安全和高效的交通。今天我们有了北斗,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核心定位技术,让全国14万公里的高速公路能准确的告诉通行车辆精确的路况和安全预警,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对中国的交通一定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彻底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借此我们特别感谢北斗总师和在场的各位北斗专家,是你们让我们国家的高速公路智慧交通有机会站在世界的舞台中央。

夏华夏:大家好。我是来自美团的夏华夏。北斗其实对我们国家就像一个基础设施,我们有很多基础设施,帮助像美团这样的企业去发展,去获利。目前我们从2016年开始做无人配送,到现在已经做了将近4年,在刚开始做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对无人系统来说定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也希望有一套完全国内自主的技术来支撑整个智能无人系统的定位,我自己也非常为能够参与到北斗这样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的事情里面觉得很自豪和骄傲。

郭信平:主持人好,各位嘉宾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活动,作为一个北斗人,在过去的26年间,从一个很冷的专业,到国家大力发展北斗,到我们一个从业者能赶上国家大的发展,北斗是我们的荣幸。我们是做应用的,北斗的应用如果没有国家的北斗系统,没有国家北斗建设大的投入,卫星导航应用是没有前途的。作为一个中国企业,我们是在中国发展的高速列车上,我们也特别感谢北斗的总师在场的各位北斗专家对北斗建设的贡献,正是因为你们辛苦的努力,给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使得我们公司能够从小到大,从国内走向国外,并且在咱们北斗全系统全球运行之际,我们有更大的雄心壮志,也有更大的底气来参与全球竞争,做出给中国的北斗相匹配的中国成绩,来感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刚才我们连线的这几位嘉宾,也谢谢他们为北斗卫星系统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而付出的这些努力。

我想请问一下两位,刚才他们的话跟你们做这个伟大事业的初衷相一致吗?

谢军:北斗系统从2000年北斗一号试验系统开始试用,到北斗二号2012年12月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到2018年我们宣布对全球系统提供基本导航的服务开始,应用是非常广的,目前我们进入了智能化信息化的一个社会。我们现在很时髦的叫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无人驾驶,智慧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北斗有它非常大的应用场景。实际上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公司在着手,像无人机送货,还有一些智慧农业的机械化设备里面都用了北斗精准的位置和时间基准的信息。在下一步我想是精准的加工领域也一定会用北斗提供的准确位置、准确时间这些信息来促使整个社会高效智能地运转。我也期望各位用户端的朋友能够加油,真正的实现中国北斗系统天上好用,地上用好!

主持人:今天当北斗就在星空的内侧的时候,作为付出了那么多心血的北斗人,你们此刻想和北斗说些什么样的心里话?

杨慧:我想对我们北斗系统说,北斗稳稳的!只有你稳稳地在你寿命期间一直稳稳地才能提供完成我们的承诺!

高益军:北斗默默地在太空中翱翔,希望更多的人知它,懂它,用好它。

迟军:我想在这儿特别感谢在我们背后默默的支持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广大的同志们,特别是航天的家属,最后我想说北斗有你们才会更精彩!

李洪波:希望北斗能够把中国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继续贯彻下去,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斗大有可为。

范本尧:北斗成为世界的北斗,为全世界人民服务好。

谢军:在今天这个场合,我想对北斗卫星和使用北斗的人说,北斗卫星是好星,一定要让老百姓直接体验到。

主持人:好,谢谢各位,感谢现场的每一位嘉宾,把自己的心声都送给了远在天边的北斗卫星,以往人们抬头看北斗星,是为了找寻方向,而今天对我们来说其实无需抬头,北斗卫星系统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它正在为我们美好生活的实现创造和提供着无限的可能。在下一期的节目当中,我们依然会围绕着北斗卫星系统给大家提供更多的信息,也带来更多的信心,谢谢各位的收看,再见。

猜你喜欢
对话北斗主持人
北斗时钟盘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