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蔚
[摘 要] 审美可以唤醒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审美的培养是一种美的教育。礼仪最终要实现真善美,内外兼修。审美教育能够将礼仪之美更好地呈现,在礼仪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高职礼仪教育,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助力。因此,从审美出发,探讨其在高职礼仪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关 键 词] 审美;高职礼仪教育;价值体现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202-02
一、审美需求与审美教育
(一)审美的价值与意义
美是人類的终极追求。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美感是大乐和天地同乐。人需要审美,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因而,对审美的培养是人对美的需求,最终走向身心和谐。
当今社会多元化,人的审美需求也不断增多。竞争也日趋激烈,追逐功利很容易造成人的内心碰撞,在不断追求物质的过程中,充满焦虑、困惑,造成很多社会问题。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人的教育来说,审美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狭义上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上是运用自然与社会生活、物质与精神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美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的内在心灵,修正人的外在行为、视觉形象、举止行为等,从而实现人的美好与智慧。18世纪,席勒的美育思想认为审美教育即通过审美使人的感性与理性得到调和,人性获得完满、自由。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对人们今天提倡素质教育有深远的启发借鉴作用。审美的过程也是一个唤醒美好的过程,缺乏审美教育,会缺失美好而孤独存在于世。
(二)审美与礼仪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了一种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表现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礼仪也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等的统称。从审美体验上来说,礼仪之美呈现了人们对美的向往和期待。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论语·雍也》中记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成为中国人追求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理想。在社会交往中,体现在礼仪修养方面,一个人的理想形象就是遵守礼仪,尊重他人,好的审美品位,展示良好形象,追求美与和谐。我们常把礼仪看作一个人精神面貌的体现。礼仪既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一种交际表达方式,是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学习礼仪是外在和内在的统一,要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内在美的输出需要外在表达方式,外在美又需要受到熏陶洗礼和灵魂的升华,最终走向真、善、美。
二、高职礼仪教育
(一)高职礼仪教育的现状
大学是礼仪传承的重要领域,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其中,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己任,定位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同样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加强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必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文化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学生全面发展,才能让知识学以致用,能力正确发挥,素质更全面,从而精神更丰富、人格更健全。
在礼仪教育方面,目前高职类还存在着礼仪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的现状。比如礼仪形象自我塑造的缺乏,日常社交礼仪的不足以及对礼仪文化传统传承的形式化等。当然,这些礼仪素养的欠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高职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受个性化因素以及家庭环境影响、社会因素、所处层级带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压力等影响,加之高职教育偏重技能培养,强化实践。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目前,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是作为公共通识课开设,基本上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模式传统而单一,形式拓展有限,也缺少同步的礼仪实践;另一方面作为专业礼仪课程开设,侧重职业化标准模式的训练,缺乏融合与个体风格的融合,礼仪文化的传播能量也有限。
高职教育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拓展更丰富、更高质量的模式,不仅要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且是身心健康、品格高尚的人;不仅培养有创造活力、有人格魅力的人,而且更要培养有文化修养、人文关怀的人才。
(二)高职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心灵的唤醒。”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出发,培养审美素养,以美育来启发引导人,让高职大学生学会更好地认识美、发觉美,再学会创造美、传播美,让他们在实践中呈现美,学会鉴赏与表达。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让大学生的心灵更丰盈、精神更饱满、人格更完善、能力更凸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这些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优质的改变,但同时也出现了社会、文化的偏差和混乱。社会的多元化使得礼仪也需要与时俱进,贴近当下的学生心理和个性风格。大学生作为传承礼仪文化的重要载体,礼仪又是呈现美的一种方式,所以,审美在礼仪教育中的渗透,可以唤醒学生对礼仪之美的追求。但是,由于很少深入进行审美教育,让很多人存在对美的认知不重视和审美取向的偏差,由此制约了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当代大学生彰显着时代特征,他们对“美”的追求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更要关注、引导其积极正向地审美,塑造出礼仪形象美好,内外兼修的大学生风格,引导拥有包容向上的心,渴望学习成长,形成传播美好礼仪文化的氛围。
因此,可以借由审美教育的渗透,在礼仪文化传承中,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大学生从形式到内容,从功利需求到精神追求的实现,从而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成功求职、从事相关职业获得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价值体现
(一)有助于礼仪之美的呈现
礼仪之美具体表现在仪容、仪表和仪态等外在的形式,反映的是内涵、气质和修养。礼仪追求和谐之美,意味着内在美和外在美的不可分離,内外兼修、身心合一。礼仪教育应注重如何更好地将内涵外延化,内在能量如何呈现出来,因为内在的美有时未能被感知到。因而,审美的培养和提升,能够更好地显现礼仪之美。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我们所处的当下,对审美有着极为全面深入的需求。对审美的培养,可以学习鉴赏和选择建立正确的审美观,让人朝向美好发展。尤其体现在与人沟通时的第一印象中,最直观的是视觉效果。有一个研究数据,证明并分析了第一印象中影响因素的占比,分别为:形象外在占55%,举止行为占38%,谈话内容占7%。这个数据分析也说明了礼仪之美的重要价值。通过审美教育来美化和塑造个人风格,通过提升个人审美,可以正确表达个性风格,加之礼仪的训练,包括人的举手投足、行为举止和神态表情等,更好地展示个人气质,不断完善自我,综合呈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焕发礼仪风采。
(二)有利于礼仪实践的拓展
学礼、知礼、用礼,遵守礼仪,积极实践,应该首先建立在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心生敬畏,仪式美好,追求和谐。高职大学生不仅要重专业技能,也不能忽略内涵建设;既要内在力量,也要外在表达;传承礼仪文化,更要美好践行。
从职业素养来说,现代社会对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反映了所在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水平。从一个职业者的礼仪修养方面,可以向外界传递其知识水平、个人修养、品位层级等信息。因此,更全面更好地培养职业化的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急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礼仪实践的拓展,随着审美活动的展开,让学生根据自身特质,塑造自信专业的职业形象,提升个人形象力,从形象设计、礼仪规范等方面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亲身实践中讲究场合仪式规范、感受礼仪的作用与魅力。这些对高职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人格素养、人际沟通素养培养都有良好的促进效果。
(三)有益于个体的成长和觉醒
人的学习和成长是一个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到自我觉醒的过程,通过审美教育的潜移默化,顺其自然地感知世界,激发人的潜能,指引人向更高层级追求。高职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技术教育,而是人的教育。因而,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下多元化的需求。高职大学生的阅历和社会经验不足,想要在社会竞争中把握住机遇,并获得优势并不容易。所以,塑造良好的礼仪形象,可以作为职业生涯的重要必修课。不仅能够优化高职大学生的外在形象表达,学会遵守社会规则,而且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更有利于推动职业规划的进阶。高职大学生即将面临的是更激烈的职业竞争,更应该重视个人形象礼仪与修养的培养。这不仅是实现对美好的追求,更是塑造个人品牌,为从事职业并获得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礼仪教育中审美的渗透,能够帮助积极自我沟通和平和心态,从而实现“人格形象”的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礼仪演绎的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需要展示背后的文化精神内涵。审美的提升意味着内在美与外在美的融合,从自我内在欣赏延伸到对外在世界美好的欣赏,走向人际关系的和谐。正确的审美观之下,高级别的审美品位一一反映在礼仪与形象的表达上,会自然呈现美好的人格。从审美体验上来说,美是智慧,美好的人和事会让人心生向往。礼仪之美正是表达了人们对美的向往和期待。大道至简,让审美教育渗透到礼仪教育中,渗透在每一个体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培养正向坚定的审美价值观,指引走向真善美!
参考文献:
[1]刘建龙.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1(1).
[2]龙静云,崔晋文.审美教育的实质及其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