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慧 杨彧 王开明 和玉丹
[摘 要] 随着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的持续开展,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反哺作用日益凸显。结合参赛经历,深入剖析教学能力比赛在教育理念引领、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团队培育和教学创新激发四个方面对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有力促进。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0)21-0192-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铸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扎实教学能力、敬业精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随着时代发展,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凸显。为了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整体教学能力,教育部连续十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从早期的单一注重考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到综合考查教师德技并修的教学素养与教学能力,紧跟时代发展,遵循职业教育特点,引领职业院校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作为一名普通的职业院校教师,自参赛以来,在七个月的校赛、省赛和国赛的备赛历程中,在一次次的培训、观摩、研讨、交流中,快速成长、蜕变,教学能力突飞猛进,最终获得了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和江西省信息化教学比赛高职组教学设计一等奖的优秀成绩,彰显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与促进作用。为此,本文结合团队参赛经验,深入剖析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在教育理念引领、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团队培育和教学创新激发四个方面对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有力提升。
一、引领教育理念转变
新时代对教育提出新要求,职业教育要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做出新贡献。职业教育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办学路子,其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教育理念决定教学行为,我们的教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大部分来自普通高等学校,进入职教领域后,相关培训不多,对前沿职教理念更是缺乏深入了解,日常教学或照搬普通教育教学方式,或凭个人经验组织教学,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国家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对此给出了具体清晰的表述:“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学生中心”“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职业精神”“联系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通融专业课程和职业能力,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创新意识”“关注教与学全过程信息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考核与评价”等。这些前瞻性的表述引领参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开阔教育视野,创新教学形式。
参赛之前,笔者对职教规律一知半解,任教课程为公共基础课“演讲与口才”。首次参赛研读完大赛文件,有醍醐灌顶之感,开始思索公共基础课如何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如何对接职业技能、如何培育职业精神等。课程定位明确后,我深入分析了学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是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专业上岗证书,从而找到了职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契合点,进而分析学情,确立了合理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了整体课程教学设计,后续教学效果也非常突出,达成了课程目标与职业技能的精准对接。
二、促进教学能力提升
关于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构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界定。但从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的要求来看,“参赛团队需要提供不少于12(公共基础课)或16学时(专业课)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我们认为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教学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信息化手段应用能力和教学反思诊改能力。
为了能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我们的教学团队首先展开一系列调研工作:大赛文件精神和评分细则分解与合并、往届获奖优秀作品的纵横比较、国赛和省赛作品的对比研究,不同学科作品的特点提炼,同类课程的教学现状调查等;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分析自己课程的特点、优势和劣势、改进方向,从而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整合,最终选取最合适的教学内容参赛等。这一系列细致繁琐的准备过程磨砺出严谨高效的教学研究能力。
选择好具体教学内容仅仅是开始,要进一步将每个教学子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整合,做好连续课时之间的呼应衔接,每个课时教学环节细节的安排与实施,教学重难点的设置与突破,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师生高效互动。过程性数据的收集,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学效果的验证等,都需要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进行合理精确的组织设计,这些都极大地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设计完成后进入课堂实施,在课中实施过程中,带领学生有序开展教学活动,激趣导学,观问讲评,锤炼出超强的课堂掌控能力;线上线下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手段,于掌中自如应用与切换;课后反思教学组织与实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反思方案、查找资料、深入研讨、完善方案,臻于完美。
从研究到设计,从设计到实施,从实施到反思,从反思到改进,循环往复,从而逐步实现教育理论与教学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充分展现出教学能力比赛对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催生与促进。而这种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只有亲身参与到教学能力比赛中才能有效激发。可见,教学能力比赛是职业院校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三、培育壮大教学团队
2019年的教学能力比赛赛制发生重大变化,要求由2~4人组成的教学团队需上交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教案、2~5段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等,参赛工作量较以前翻了数倍,以一己之力是很难较好完成。变化的初衷是倡导真实,其成果能够应用于或指导常规教学,另一方面则是重视教学团队建设。
许多团队成员在参赛过程中增进了感情,形成了默契,深刻感受到优势互补形成的团队合力,赛后会继续协作推进其他教学改革项目。不仅如此,其示范效应还会带动更多优秀的老师参与到专业或课程建设中。
获奖团队还能够激发更多的老师投入到教学能力比赛中来,通过分享经验或直接指导,助力后续教学团队在教学能力比赛中取得佳绩。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2017年省赛获奖作品1个(二等奖),2018年省赛获奖作品6个(一等奖1个),2019年省赛获奖作品11个(一等奖5个)。
教学能力比赛不仅促成了一个教学团队内成员个体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而是源源不断地示范带动了一大批教师“以赛促教”,最终形成整体教学能力的显著提升,极大地增强了院校的综合竞争力。
四、激发教师教学创新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历经十年探索与发展,参与区域覆盖面不断扩大,专业覆盖面已趋全面,赛事影响力深入广泛,教师参赛热情持续高涨。据官方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共收到16306件作品参赛,获奖作品388件,获奖率20.7%,一等奖获奖率0.4%;2019年共收到16921件作品参赛,获奖作品557件,获奖率32.9%,一等奖获奖率0.6%。可见,能够在如此激烈的选拔中折冠的教学设计作品堪称典范,靠模仿是无法拔得头筹的,赢得殊荣的作品中必定蕴含着独创性的理念、教法或技术。而这些教学创新来自日常教学的反思、研究、学习,可见,优秀教师不仅是一个善教者,更是一个善学者、善思者、善革者。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给这些富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老师们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的分享与交流,领航更多致力于教学创新的优秀老师,以此激发出更多教师的教学潜能,助力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迈进。
五、结语
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新时代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将会持续引领职业院校教师在理念更新、能力提升、团队优化和改革创新方面不断突破,成为有力推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揚南.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4):14-16.
[2]王扬南.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4):18-22.
[3]胡惠娟.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思考:以九江职业大学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111-113.
[4]吕浩,初春晓,于蕾妍.“以赛促教”模式中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104-105.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