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课程化建设的调查研究

2020-03-24 00:10郝淼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1期
关键词:学分社团学院

郝淼

[摘           要]  在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实施社团活动课程化,有利于形成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体系,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课程化建设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对社团课程化发展提出有效对策和实现路径。

[关    键   词]  社团;社团课程化;高职教育;社团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190-02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1]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但在实践中,同样也存在着学生对社团不是非常了解、社团活动参与度不高、参加社团只为拿学分等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同时,让社团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社团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实现课上课下全方位育人,社团活动课程化是高职院校社团发展的新途径。

本文是在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课程化建设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社团课程化发展提出有效对策和实现路径,丰富学生的社团研究理论与实践。

一、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课程化发展现状的调研

(一)调研对象基本信息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山东省、青岛市共管,以青岛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主要从事全日制高职教育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兼顾成人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学历教育及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等。学院现有教职工760人,其中专任教师约占74%。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62%,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0%,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800人。

通过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社团的调查了解到,截至2019年11月,全院现有注册社团231个,其中专业技能类社团115个,身心发展类社团116个,在校生加入社团率为100%。

(二)调研方法

1.访谈法

为了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的总体情况,笔者对该院15名社团指导老师,3名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和6名社团负责人共24人进行了访谈,在选择指导教师和社团负责人时,特别注重社团的不同类型、规模和发展状况,为全面、客观获取社团发展状况的真實信息奠定了基础。

2.问卷调查法

为了使调查具有代表性,使结果客观真实,我们在全院231个社团中,选取28个社团作为调研对象,其中志愿服务类7个,科技活动类4个,理论学习类2个,文化艺术类4个,创新创业类6个,文体活动类5个,累计发放调查问卷955份,回收问卷876份。

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社团课程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团活动质量普遍不高,品牌化程度不高

根据调研,36%的学生目前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不高,51%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社团活动形式单一,47%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社团活动存在走过程的问题。在社团运营中,我们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社团缺乏以社团宗旨为主导的品牌活动和精品活动,甚至部分社团最常见的社团活动为观影和会议。通过社团课程化改革后,社团活动方面稍有改善,各社团开始结合社团的宗旨和性质,开展较高质量的活动。但是还是存在社团活动整体上层次偏低等问题,一方面社团活动与专业发展结合度不高,在社团活动中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实现志愿服务、专业学习和兴趣爱好为一体的融合,社团活动的育人功能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极少数社团以社团优势和社团精品活动为依托承办更高层次的活动,或者整合校内外资源进行更高层次的社团活动,仅限于社团内部小范围活动,社团活动影响力普遍不高。

(二)社团指导教师缺位少为

根据调研,现阶段大部分社团的指导教师能够参与到社团的指导和发展中,但普遍上对社团活动和发展指导不系统、不到位。[2]甚至部分社团指导老师在社团管理中存在缺位的情况。同时,在社团指导老师配置方面也有待改善。根据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社团指导老师的调查分析,该校社团指导教师有65%为辅导员老师,35%为专业课教师,其中,中级及以上职称的老师占所有指导老师的75%,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仅为10%。根据调查,我们还发现部分社团指导教师所指导的社团与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不相符,故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社团活动。

(三)社团活动品牌传承度较低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除了新建社团,其他现存社团的发展时间平均在10年左右。但是随着社团的发展,新旧社长、社员的换届,很多重要资料流失,很多品牌项目无法传承,造成了原来的品牌化社团和项目逐渐消失。部分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仍取得过很多优异成绩,曾取得过五星级社团等荣誉称号。但是逐渐在竞争中丧失竞争力,归根到底在于过去积累的优质资源不断流失。因此,关于社团的继承性发展问题也需要得到不断的关注和发展。

(四)社团课程制改革和学分认定方面需进一步规范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进行社团课程制改革,逐步实现社团选课制。在推进社团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社团的运作和管理模式不同于过去社团的自我教育管理模式,以往的以学生为主导的学生组织转变为现在以教师为主导的社团课程组织,在一定意义上削弱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3]根据调查,72%的学生更加倾向于传统的社团管理模式,给予社团更多自主发展的权限,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管理实现自我发展。在学分认定方面,84%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学分认定环节的管理。当前,在学生学分认定环节管理还存在漏洞,特别是在审核、再审核等环节上还需要通过制度保证实施。

三、高职院校社团课程化建设的建议

(一)制度保障:将社团活动课程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内容

将社团活动的学分计入人才培养方案,是社团活动课程化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和实施依据。社团活动可以依据社团的性质和社团活动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一方面,社团活动的学分设置及课程设置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来实施;另一方面,对于不能通过选修课程实施的社团活动,也可以通过间接的形式作为选修课程的补充,在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的课后进行延伸;同时,对于不能与课程相挂钩的优秀社团,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赋予这些社团一定的学分认定,以“变相课程”的方式,让参加这些社团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学分,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社团的热情和积极性。[4]

(二)组织保障:搭建教务与学工系统密切合作育人的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5]”在传统的社团管理模式中,常常会出现教学与学生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即社团的建设和管理一般都为学工系统(团委)进行管理,教务部门很少参与管理。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团课程化建设,建议高职院校搭建一个教务系统与学生工作者系统密切配合的平台(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平台为CRP系统)。一方面,社团主管单位负责社团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另一方面,教务行政系统负责社团课程化建设与课程相关的工作(如课程学分认定、授课教师课时认定、学生学分授予等),实现教务行政工作与学生工作的协调统一。

(三)理论保障: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管理的长效研究机制

近年来,学生社团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学生社团发展时间较短,发展速度较快。[6]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題,对这些问题的理论研究也很缺乏,而且很不系统,导致对社团的发展和建设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持和指导[7]。基于以上原因,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社团管理工作者在社团课程化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律,深刻总结社团的发展策略,为社团课程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四)经费保障: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

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充足的经费保障,现阶段,在高职院校,绝大多数社团活动的开展依靠拉赞助,但并非每个社团、每次社团活动都能够找到赞助,因此学校必要的经费支持是社团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建议学校出台社团活动经费的分配和使用方法,经费的分配和使用可以参照课程建设资金标准予以支持,或者根据社团人员数量予以资助。[8]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Z].中青联发[2005]5号,2005-1-13.

[2]吕迎春.基于通识教育的高校社团活动课程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1-124.

[3]李江红.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问题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2(12):63-64.

[4]曹娟.高校大学生社团课程化建设问题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30-31.

[5]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60-66.

[6]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职业社会能力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1-11-16.

[8]王辉,肖启云.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参与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以北京城市学院珠宝社团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2):68-73.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学分社团学院
学分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社团少年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西行学院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