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军 时会省
[摘 要] 主要在新时代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求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探索与研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个一”教育工程、校企“双元”育人的“学、做、教”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详细介绍了实施过程及存在的问题。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究,在健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五个一”教育工程;学做教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4-0214-02
为了推进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好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职业院校必须努力构建全面培养人才的教育体系,创新育人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必须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道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过调研和实践探索,制订出特色人才培养“五个一”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紧扣职业特色人才培养精髓,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校企“双元”育人的“学、做、教”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特色人才培养“五个一”教育工程
特色人才培养“五个一”教育工程具体是指,通过系统性教学,使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掌握一门艺术技能、一项体育技能,考取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一项专业技能竞赛,参加一项专业实践项目。在全面落实特色人才培养“五个一”教育工程中,我们发现“要让学生能参加一项专业实践项目”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只靠高职院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职业院校必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对接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
二、校企“双元”育人的“学、做、教”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
高职院校在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重点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既是学生身份又是学徒身份,做到职业教育教学在校有老师,在企业有企业指导老师,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有序衔接的职业教育教学双向循环,结合人才终身发展需求,以培养适应生产的合格技术人员为基本,使学生逐步成为优秀作业人员、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基于这一构想,我院进一步提出校企“双元”育人的“学、做、教”三结合教学模式。
在校企“双元”育人的“学、做、教”三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中,一是需要具备敢于改革与创新的精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组织团队到合作企业进行调研,确定具备实施的良好条件;二是由学院与企业签订“学、做、教”三结合合作育人协议;三是,还要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相关思想工作,并确认企业购买好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等;四是为了保障“学、做、教”三结合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必须安排有经验的指导教师与企业对接;五是阶段性安排人员进行回访调研,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参加“学、做、教”三结合教学的每一位学生都认为自己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组织和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更能了解企业文化,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一)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是知己知彼,取长补短,彼此和乐
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具有设备和技术优势;员工普遍都是熟练工人,工作具有较强主动性,满足生产需求的培训周期短,有很强的质量观念;测绘企业承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国家计划项目,容易受国家的政策及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一般都具有紧急性和不确定性,对测绘技术人员需求也会随着需求变化而发生变化,任务紧急时需要大量人才补给。
校企具有“双向互动的和谐统一关系”,主体双方都需要获得彼此满意的效果与结果,校企深度融合要能够带来主体双方共赢效果。因此,产教融合要知己知彼,依据作业项目的内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彼此和乐。
(二)校企都要发挥主体作用,共同搭建“学、做、教”人才共育平台
以培养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为核心,实现育训结合、校企人才培养融合、文化育人融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核心就是构建校企“双元”育人的“立体化、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实现职业院校的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的教学必须与企业的生产相融合,促进人才培养融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区域产业、行业基层对人才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需求。而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途径是通过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学、做、教”人才共育平台,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
文化育人融合是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育人与区域产业的企业文化育人进行融合。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它一旦形成就会历代相传,是一个学校存在和长期发展的灵魂,校园文化体现的是校园的精神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企业的精神象征和价值追求,企业文化能激发出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源泉。由于两者培养人的侧重点与定位不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涵盖的内容是有區别的,但它们在培养人的理念上是一致的,都是价值观念的体现,也是培养人才的精神食粮。在职业院校搭建“学、做、教”人才共育平台,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能促进校园文化育人与企业文化育人的相互融合,让学生既受到校园文化的教育影响又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塑造,培养学生对企业精神的认同感,为他们顺利地融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三)共同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平台,形成强大合力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因此,技术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技术性主要是解决技术问题及创新,而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实际操作技能,因而高职院校建设的实践平台不仅应具备教学功能,而且还应具备生产与创新研发等功能。
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为学生搭建的常规实践平台很少会考虑其生产功能和研发功能,仅仅是为了满足教学功能和培养专业通用技能的要求,这样的实践平台不能满足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对接行业、企业的生产与研发功能需求,校企共建融合教学、生产和创新研发于一体的实践平台。这种多功能实践平台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在生产实训教学中培养操作技能的需要,而且能够对接企业应用的新技术,汇聚校企双方人才优势。只有这样的实践平台才能够有利于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也只有这种产教深度融合的多功能实践平台,才能在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方面发挥其独特作用。
产教融合是指通过企业和学校合作,互通有无,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共同发展。一方面产教融合可以推进企业的技术更新与产品开发速度,增强企业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培训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的職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产教融合”的途径把科研成果分享给企业,促进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通过企业与学校的优势互补,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度协同合作和长期发展,可以鼓励高职院校的教师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和技术服务,全面扩大高职院校办学的社会效益。
(四)通过“五位对接”实现高职教育的“产教融合”
将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进行对接,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对接,可以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产与教的深度融合,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因此,以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与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目的实现高职教育“产与教”真正的“融合”,必然是高职教育特色发展的关键,因此“产教融合”是进行人才培养要素的“对接”的有效路径。
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五个一”教育工程实施,积极推动实施“学、做、教”三结合教学模式试点,实施融合项目教学改革。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最新生产实际,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促进、学以致用,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好地实现符合新时代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06-11.
[2]黄雄伟.基于校企合作的地方本科院校测绘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学科探索,2016(4):31-32.
[3]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58-63.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Z].国办发〔2014〕2号,2014.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国办发〔2017〕95号,2017.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