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应然取向

2020-03-24 00:33潘晓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1期
关键词:运动体育评价

潘晓山

[摘           要]  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分析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体育教学评价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且探讨了体育教学评价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应然取向。这样才能完整、全面地评价学生,达到教学评价真正的目的。

[关    键   词]  高校体育教学;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应然取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164-02

体育教学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遵循体育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依据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对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运动态度及活动表现等采用一系列有效的评价手段与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判定或依据既定的评判标准给学生进行体育课程个人表现评估并赋值的过程。科学而系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教师把握课堂教学,创设高效课堂,实现高校体育目标。根据评价方式应用于教学过程不同的阶段和功能,我们通常把教学评价划分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伴随教学过程进行的,主要通过师生互动而进行的连续的教学评价,学生主体性有较强的体现。形成性评价主要针对教学过程学生的表现,教师评价主观性比较强。终结性评价实际上就是一种运动技术与能力或身体素质的测试,评估的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身体素质状况与某项运动技术水平,有一定的量化指标,客观性强,但与学生学习过程及运动能力提升关联不大。评价过程中,学生属于被动测试,表现的是一种学习结果。形成性评价是关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而终结性评价是关于学习结果的评价,这两种评价方法构成的评价体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实现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全面评价。

然而,反观目前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實际状况,评价方式仍然以一种学习阶段结束的测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最主要手段,即以终结性评价来决定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个性心理品质、思想品质、运动习惯与能力以及专项技能增强大小的评价。因此,众多体育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对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最常见的是其另一种研究名称叫过程性评价。其目的都是期望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体育教学结果的评价有机结合,使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更贴合实现高校教学目标的实际需要,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意义

新的教育时代,高校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终结性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堂教学,实现高校体育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1.符合《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专辑的要求

我国国家课程标准专辑《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突出强调: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与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主选择,教学评价应贴合体育教学实际与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评价的方法要有多样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优良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标准》力求改变现在只重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状况,要求在教学评价中关注学生的进步,把学生的知识、技能,意志品质、运动态度与习惯、终身体育能力养成、情感与合作精神及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强化体育教学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提高教学成效。

2.有利于实现高校体育目标

高校学生生理、心理趋向于成熟。相比中学生,更有能力把控自己的课堂行为,达到个人的体育目的。形成性评价其评价方式具有多元性的特点,有利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和谐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均能明确地表达教与学的意见与建议,使师生动态地掌握全面准确的教学信息,从而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实现高效课堂。而终结性评价能给师生带来的学习成效的直接结果,利于师生掌握单元时间内体育学习的进展、优缺点与需要改进的方方面面。显然,两者的结合,更有利于实现高校体育目标。

(二)实践意义

1.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自我适应,自我发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以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对于学生来说,首先,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运动能力与运动喜好,从而明确学生学习与改进的体育运动的方法与努力的方向,达到激发和保持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与运动习惯;在学习与评价中进一步认识自我,有目的、有方法地提高自我,不断增强其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能力,从而提升自我。其次,体育教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运动环境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教学时,一般以班级形式或团队形式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相比其他课程需要更多的合作及相互的配合与相互的指导。形成性评价方法灵活多变,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更容易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使他们的参与意识与合作得到增强。通过互助互评,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终结性评价在体育教学阶段性结束时进行,是对学生在某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即学习成果评定。两者结合,让学生能完整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其评定结果体现的是学生的学习表现、技能进步和体育能力实际状况的综合情况。在体育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最终评价体现的是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总体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自我适应,自我发展。

2.在评价中师生互动,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进行,在有形成性评价任务的压力下,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或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能得到学生反馈的即时信息,发现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上面的不足,通过教师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让教师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机智,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最终,结合终结性评价,全程了解个人教学的优缺点与教学成效,从实际出发调整今后的教学,从而促进体育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二、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应然取向

(一)体育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体育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是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或运动过程的评价,其评价是一定时间段上的评价,基本上是与教学同时进行的,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短时或即时学习效果的评价,反映的是一堂课或几堂课学生对某项技术技能的目标达成状况,这种评价以一种即时的非量化动态评价为主,易受教师或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终结性评价方法是一种较量化的静态评价方法,反映的是整个技术技能学习后学生技能掌握或身体素质的水平状况,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因学生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所以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该技术技能学习过程中课中与课外的表现。两种评价的方式也各有侧重点,在评价上并不矛盾。现在高校体育教学是一种普适性教育,采用的不是单一的专项练习,每一学习阶段会有比较全面的学习内容,因此,体育教学的最终评价是一种综合评价。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及具体的学习内容,灵活调整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方法及比重,尽量做到评价的公平、公正,实现主观与客观评分的有机结合。

(二)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全面评价

现在高校体育评价方式大多采用传统的运动技术评定或身体素质水平测试形式,即终结性评价方式,这样的考核方式仅仅评价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以这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科學、不全面、不符合现代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要求的。现代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要求我们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运动知识、运动技术技能、身体素质、学习态度、终身体育的养成,合作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等,也就是说我们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应该是贯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全面评价。

(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

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我们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出发点,在关注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进步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不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应以人为本,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个性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通过评价过程,让学生发现自己体育方面的潜力和发展方向,给学生指明弥补体育方面不足的方法,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增强自信心,有效保护与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动动机,强化体育教学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

(四)评价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育的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的效果,且教学评价不论对我们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能起到导向作用。首先,要注意区别对待,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要激励原本技术技能好、身体能力强的学生确立更高目标。另一方面,要帮助一般学生树立信心,达成个人目标。其次,评价过程中倡导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自评、互评,并和教师评定结合。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同学互评,让学生可以看到同学的优点和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教师点评,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自身学习的过程,并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最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所获得教学过程的整体信息要及时给学生反馈,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改进。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是一个不断研究、实践和总结的过程,形成性评价相比终结性评价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形成性评价方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们要在体育教学中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让师生获得全面准确的体育课程信息,并通过自身的信息加工,改进教与学,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达到体育评价真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少茜.外语教学:终结性评价是否该终结了[N].中国教育报,2003.

[2]郭茜,杨志强.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

[3]谭朝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评价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下旬),2010,4(48).

[4]胡中锋.教育评价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6-128.

[5]许华琼,胡中锋.形成性评价及其反馈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6).

[6]刘洋.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及实施办法[J].科技文汇,2013(12).

[7]牛亏环.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8]拜得兰,于宏伟.形成性评价及其研究综述[J].读与写杂志,2015(2).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运动体育评价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