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
[摘 要] 目的:分析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的适用性和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某高职院校2018级护理专业3个班级129名学生作为试验组,其他校区2017级护理专业3个班级11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对项目教学法的适用性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学生成绩得到显著提升,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学生可以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关 键 词] 项目教学法;高职院校;内科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4-0142-02
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把实现岗位任务作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岗位导向性。要求学生以独立工作项目作重心,采取小组合作或独立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制定学习计划,最后实现项目的实施和评价。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教学方法的特性和临床内科护理专业相符。教育部门要求高职教育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提升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选取某高职院校2018级护理专业3个班级129名学生作为试验组,学生年龄在18~23岁,平均年龄在21.5岁,都是通过统招方式考入本校的。学生在学习了基本护理技术、人体形态与结构、人体机能和健康评估等多门课程后,在2019—2020学年后半年进行内科护理学知识的学习。选择该校其他校区2017级护理专业3个班级11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两个不同的组别中,学生的年龄、综合成绩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二)方法
1.教学研讨
通过聘请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教师和专家,采取专题研讨会的方式,深入领会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意义和内涵,确定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科学论证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具备的科学性。
2.集体备课
两个不同年级的理论课、学时、授课教材、考试难度等应该一致。试验组学生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护理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每次实践课设置为4(2)学时。选用临床案例并进行优化,使案例可以受到情景的驱动,使每个方面的疾病护理可以得到全面实施,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
3.教学实施
对照组学生的教学,把情景案例引入教学中来,采用护理程序导引法来组织教学示范,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护理练习,授课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的护理效果进行点评,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而试验组学生应用项目教学法,也就是学生把内科护理项目作为学习的驱动,提出护理学习中的问题,然后提出各种假设,学生通过动手实践,针对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进行讨论,然后记录好学习所得,划分成5步学习法,每个班级根据学号划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安排6~8个学生,通过选举确定小组长。
4.呈现问题
也就是提出项目学习任务。为了保证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授課教师需要提前1周时间,把不同疾病护理项目的情景教学案例发到学生手中,安排好项目教学任务,把学习资源、仪器设备和耗材交给学生。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需要学生提前做好预习,把小组作为学习单位,学生一起来完成项目教学任务,组员之间需要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针对护理项目进行细分,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分工来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5.提出假设
确定情景教学案例中必须要完成的子项目,教学任务派发完成之后的第5天,组长需要呈递出情景教学案例的护理学习子项目,并依据护理流程来提出假设计划,教学实践课授课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确定出需要进行护理的子项目。
6.动手实践
学习小组内科疾病护理项目的实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确定护理流程。确定好情景教学案例的护理子项目之后,把学习小组作为单位,通过业余时间来制定标准护理计划,通过反复多次的相互辅导、教学和互动来进行模拟学习,或者到内科护理实训室内来进行真正的练习,学生通过多次护理练习,可以发现项目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依据内科护理的程序制定出符合教学案例的流程图。实践教学授课教师应该建立护理技能训练平台,通过网络手段来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在“做”中来学习内科护理理论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7.交流讨论
通过情景教学的再现,学习小组相互间进行交流。应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每个项目学习小组需要呈现出针对情景教学案例的护理计划,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流程。清晰地展现出护理子项目的具体内容,真实反映出护理场景。每个学习小组需要相互评价,指出具备的优势和缺点,从而提出完善意见,授课教师应该结合具体表现,对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考核并给出分值,需要计算出共7次实践课的平均分,得分为总成绩的20%,授课教师为学生的引导者。
8.记录所得
学生需要总结学习所得,项目学习完成之后需要提交学习报告。教师根据制定的护理计划和流程,根据学习所得和提交的报告来对成绩进行考核,根据3项平均分来给出第2次考核成绩,仍为总成绩的20%,然后由授课教师应用业余时间进行总结。
9.统计学方法
组建起数据库,利用统计学办法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百分率进行表示,χ2进行数据检验。计量采用均数来表示,t检验。P<0.05时具备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内科护理实践学习评价
采用内科护理实践学习评价问卷方式,第1部分对课程感知回馈进行评价,总共7个不同的条目。第2部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情况进行评价,总共列出13项内容。采取5级评分方式,总共1~5分,不小于4分为积极性评价。评价问卷通过2轮的专家咨询来进行确定,内科护理的最后实践完成前,向247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然后把填写完的问卷进行100%的回收。从问卷结果中可以看出,试验组89.5%的学生对项目学习法表示赞同。93.8%的学生表示已经适应项目教学法,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自我技术的挑战、参加实践教学活跃度等方面,和对照组进行对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试验组学生对13项能力的培养来看,给予积极评价的超过学生总数的77.8%,但有助于护理工作方法的养成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195),给予积极评价占比为94.3%、88.2%,从另外12项的对比情况来看,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二)形成性考核成绩
学生成绩采百分制方式,试验组首次考核平均成绩达到85.3分,第2次考核平均成绩为84.0分。第3次为期末的闭卷考核,平均成绩为79.8分,内科护理学课程平均成绩为82.1分。每项成绩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一)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时得到有效应用
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可向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把护理岗位作为教学导向。内科护理工作较为复杂,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要求较高,该门课程的教学需要开展大量的实践教学,需要针对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来制定出教学计划。项目教学法有着很好的岗位导向性,可以让学生针对独立的工作项目,采取学习小组或者独立的方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和解决方案,从而完成项目任务并进行评价。该种教学方法把项目作为教学驱动,具备很好的实践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满足临床内科护理岗位需要。所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内科护理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可提升高职内科护理考核成绩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试验组中89.5%的学生对项目学习法表示赞同,可以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三次考核的平均成绩为85.3、84.0和79.8,和对照组进行比较来看P<0.05,潜在地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授课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和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防止对学生进行片面性的评价。项目学习方式为考核提供了新的方式,使形成性考核方式更为丰富。
(三)项目教学法提升高职学生的内科护理岗位胜任能力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试验组内的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法提高了实践能力,使团队合作更为顺畅,自学能力得到提升,可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出批判性护理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可以有效处理临床实际問题,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内科临床护理岗位。
四、结语
项目教学法比较复杂,更加注重学生就业岗位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使理论知识和内科临床护理进行了结合,使教学活动更加新颖,并结合实际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考核成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岗位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勇,余纯,陈田芳,等.项目教学法在本科生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4):77-79.
[2]吴娅玲,戴月.项目导向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9):74-75.
[3]万晓燕.应用多元教学法提高内科护理教学质量[J].鄂州大学学报,2014,21(4):82-84.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