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华
[摘 要] 审美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体系和培养目标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英语学科固有的教育内容。大学英语实施审美教育是新时代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素质教育和英语教学的客观存在,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审美能力提高的需要。基于对当前时代条件、文化背景和高等教育等客观存在,针对理科院校审美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理科院校英语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十分必要。
[关 键 词] 理科院校;英语美育;理论基础;现实依据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156-02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其性质是培养人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大学英语属于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公共课,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特有性质,在实施美育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当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阻碍,始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积极的实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理念仍占据统治地位,普遍存在着重朗讀识记、语法分析和知识讲授,轻理解鉴赏和思想情感分析,忽视审美能力培养等现实问题,大大降低了英语教学质量,严重背离了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高等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研究大学英语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科院校大学英语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客观存在
英语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教授语言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一个有效渠道,故英语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独有条件,是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大学英语教学就是在传播美,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其过程本身就包含诸多的审美元素。英语语言所特有的语音美、韵律美;教材所选篇目和名家名篇中的文字美、情感美、思想美以及西方文化美;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亲切自然的形象美、张弛有度的节奏美、环环相扣的设计美;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英语课堂中产生的直观画面美、多元和谐美等。在当前多媒体技术手段全面普及的有利背景下,英语教师充分研读教材,用心设计去深入挖掘各种审美元素,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让学生去感悟美、体验美,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进而主动去表达美、传承美。总之,美存在于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审美教学过程,英语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能使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理科院校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需要
理科院校的学生男生比例较大,中学阶段所学课程基本围绕着升学、考试,课程内容和形式都为应试服务,再受到家庭背景或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普遍存在着“轻人文、重技能”的功利主义思想。进入大学后,他们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认为美育只存在于音乐、美术这种艺术学科中,不会主动将英语学习和审美能力培养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寻求自我价值、完善自我的意识日益增强,对社会现象有了辨别美丑善恶、判断真假的内在渴望,他们逐渐意识到提升审美修养有利于自身未来的全面发展。他们的审美需求迅速发展,但审美能力却没有相应地提高起来,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之间出现了矛盾。英语语言文化中蕴含着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丰富的审美元素,英语教师可根据理科院校学生这种潜在的审美需要和实际审美能力不高的矛盾,充分利用好英语教学这个独特载体,对理科院校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出专业过硬又兼具高度审美意识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三)实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普通高校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部在2017年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作为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是指“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可见,人文精神是每个高素质人才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审美素养。通过美育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最终培养出一个和谐发展的个体,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综合型人才。
二、理科院校大学英语审美教育的现实依据
(一)基于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数据等信息资源成为可以大范围分享的资源,给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变化。这种电子化、全球化、非群体化的时代特性决定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但要具有知识积累与自觉更新的能力,还要具备信息时代的创新精神,从审美方面熏陶,培养人的想象力,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另外,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也带来了思想上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困惑。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即越来越多的人奉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与精神彼此失衡的情况愈演愈烈。在当前特定的时代背景驱使下,审美教育的熏陶对提高创新审美能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教学已经不能仍停留在进行语言交流、获取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这种初级阶段,英语教学模式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向创新审美模式转变。将美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调适好情感需求和平衡物质进化与精神提升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的思潮下,创新审美能力的培养正是人才培养中的创造性举措,也是实现理工院校教育特色的关键。
(二)基于大学英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匠精神”等思想的导向下,理工科人才培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审美意识的熏陶有所忽视。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与综合素质培养相关的文科类课程比例有所减少,有些人文课程被迫缩减课时,大学英语课程也不例外。在美育建设方面的资金也大大缩减,种种举措导致校园人文氛围淡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降低了全员参与审美活动的积极性。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对教师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都有统一的设计,教师按照授课计划必须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量。教师精心讲解分析做题方法,强调对考试词汇的机械记忆和考试题型的反复操练,过分重视语言材料的输入。这种教育观念忽略了学生的审美需要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一门精多门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成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的任务。
(三)促进理科院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理工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并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会一两种技術,而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身心健康的人才。哲学家李泽厚说:“教育之所以伟大,正因为它有意识地为塑造人的心理结构而努力。人要获得一种结构、一种能力、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而不只是知识,知识是重要的,但知识是死的,而心理结构则是活的能力或能量。”美育触动和熏陶人的心灵,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使人去除愚昧和僵化,敢于突破创新,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审美教育就是感知美、欣赏美,提高审美修养,整个过程使人快乐,让人身心愉悦。人在快乐的状态下,身心自由,处于一种极其自由和谐的状态。在这种自由轻松的氛围下,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得到极大地激发,各种能力更容易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必然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优良人格和塑造完美人生。
三、结论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技术革新带给高等教育巨大的冲击和变革,为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提供了可能性,为学生审美修养的提升带来前所未有的突破。作为审美主体的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有着强烈的欣赏美和追求美的审美需求,更加注重自我关注自我探索。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巧妙运用美学原理,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培养身心健康、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现代复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卫.美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邓玉华.美育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海外英语(上),2015(9):1-3.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
[4]黄书雄.文学鉴赏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胡杰.大学英语审美化教学实践探索:基于邱德雄英语教学审美模式[D].重庆:西南大学,2013.
[6]李田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2):88-89.
[7]李泽厚.美的历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9]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70.
[10]周伟业.网络时代的美育变革[J].美育学刊,2016(3):14-21.
编辑 王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