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室两基地一平台”的高职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3-24 10:56李明洋李爱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1期
关键词:潍坊文创设计

李明洋 李爱香

[摘           要]  本项目以潍坊地区典型非遗项目作为民间艺术的抓手,以获得山东省教育厅首批批准立项建设的“齐鲁守艺人传统民艺传承创新平台”为载体,围绕潍坊地区文创产业发展和高职院校文创人才培养现状展开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学生为主要实践样本,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创新为引领,基于“一室两基地一平台”,探索包含课程建设、教学内容重构、师资队伍建设、“作品—产品—商品”完整链条等内容的高职数媒设计类专业文创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提升育人质量,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    键   词]  高职;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084-02

一、研究背景

文化创意(以下简称“文创”)产业是以文化艺术为创意元素,融合科技而构建再造于经济产业平台之上的文化艺术创意现象,其涵盖的范围涉及艺术多个领域。依托数字媒体技术整合文化资源尤其是非遗文化资源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当今最有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产业,成为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创造者。从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看,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18071亿元,2016年增加到30254亿元,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3.48%提高到4.07%,增长0.6个百分点,对GDP增量贡献年平均达到6.0%,且有逐年递增趋势。

高职数媒设计类专业作为服务区域文创经济、培养高技能型创意人才的专业,在新的战略环境下,不仅要教授专业的设计知识与技能,也要传授学生区域文化知识尤其是非遗文化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创意与创业能力,培养大量具有非遗文化知识、前瞻性创新意识、复合多元知识结构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生力军。

二、概念解读

“一室”是指校企共建的、承接真实项目的文创设计工作室。

“两基地”是学院与杨家埠木版年画社、高密姜家庄共建的两个非遗文化美育基地,囊括了高密最具代表性的非遗“四宝”如扑灰年画、剪纸、泥塑、茂腔等,聘请吕臻立、王树花等八名高密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为客座教授,传授非遗知识。

“一平台”即山东省首批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齐鲁守艺人传统民艺传承创新平台”。平台全面深化文教融合、校企合作、政校协同的建设机制,深入开展技艺技能传承教育,探索非遗文化与专业课程、专业设计相融合途径,努力打造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改革及专业创新应用建设的示范地和社会服务、成果转化的孵化地。

三、文创产业现状

潍坊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风筝之都、中国画都、金石之都。潍坊市始终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确立把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为经济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文化创意、数字创意类企业纷纷成立,逐步探索建立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化IP构建。

(一)案例分析

潍坊本土文创品牌“潍物”,隶属于山东青众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立足潍坊地区特色文化,深挖文化内涵,在2018年底推出手绘Q版“咸粘猪”全新形象。该形象选取生肖猪形象,与潍坊本土大众美食“咸粘粥”结合,创造了可爱呆萌、特色鲜明的系列“咸粘猪”形象。该公司经理齐俊颖,于2019年参加了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与支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年画日新创作营”。在此期间,与非遗传承人、设计师合作,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扑灰年画为基础,提取传统年画元素,设计了“恭喜发财”“闺蜜情深”等系列形象,成为京东电脑数码“年画日新”系列广告宣传的重要形象之一。作为本土文创品牌,该公司治理挖掘特色地域文化,结合现代设计、审美理念,创作了多个系列文创作品,深受民众喜爱。

由市轻工行办、潍坊传媒网、市工艺美协多家单位等共同建设并启动了“非遗潍坊—经典工美”网络平台,是集非遗项目、非遗大师、新闻资讯、非遗电商平台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网站。该网站是潍坊市挖掘地区特色,展现传统非遗的平台。同时提供了电商运营功能,销售非遗工美产品。同时,建设以电商运营为主的“美非遗”平台,销售特色传统非遗产品。网站的建设与运行有效推广了潍坊地区的特色非遗文化。

(二)存在不足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十笏园文化街区、非遗潍坊—经典工美网站、美非遗网站以及淘宝等网站进行调研分析,发现非遗文创存在诸多不足:

1.文创产品多以传统非遗工美为主,缺少与现代审美、设计理念结合的产品。当前销售的文创类产品主要以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形式进行呈现、售卖,如传统技艺类风筝、嵌银、刺绣,传统美术如年画、核雕、剪纸等。深挖非遗内涵,提取非遗元素进行的现代设计较少,創新传承内容较少,未能与较好的现代生活、现代设计结合。

2.产品类型单一。文创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生活用品、旅游产品、影视产品、动漫及其周边、多媒体等多个类别。潍坊地区文创产品主要集中在生活用品、旅游产品范畴内,对结合数字媒体技术形成的影视、动画、多媒体等涉及较少。

3.核心形象缺失。潍坊地区非遗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传统性、民俗性,这些特征对文化来说是优势,但对市场来说却往往成了劣势。潍坊地区非遗文创产品核心形象不确定,导致产品脱离潍坊地区就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局面,文创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潍坊市文化底蕴不符合。

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优秀案例,如故宫文创等,结合潍坊地区文创实际,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综合型的创新人才。文创产品的核心是创意,文创产品设计、制造厂家、企业内的从業人员缺乏深厚的地域非遗文化底蕴和创新设计能力,在地区范围内没有形成一支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设计团队,导致产品的创意研发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较低。

2.未抓住公众审美、消费的诉求点。一般性的旅游纪念品已经很难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消费期望。故宫文创产品之所以受欢迎,第一个秘诀就是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导向。当前潍坊地区非遗文创产品,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很足,但缺少了符合当前大众审美、消费需求的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从而导致吸引力不足,缺少能解决消费者痛点的系列优秀产品。

3.缺少大IP的开发、设计理念。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是知识财产的简称,“是文化积累到一定量级后所输出的精华,具备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力”。缺少从整体视角考虑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导致潍坊地区非遗IP未能系统、充分地进行挖掘,缺少竞争力。

四、非遗文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一室两基地一平台”互融共促,搭建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基地

基于现有平台:文创工作室、美育基地、齐鲁守艺人传统民艺传承创新平台,三者互促共融,从不同侧重点提升学生能力,打造文创人才培养基地。以工作室为抓手,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比赛竞赛项目,以项目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动手实践提升学生利用数字化技术、专业技术进行创新创意的能力。依托美育基地,借助基地内剪纸、风筝、泥塑、年画等丰富的非遗项目资源,为学生提供传统非遗技能研习、锻炼的实践基地,厚实学生非遗文化底蕴。借助齐鲁守艺人传统民艺传承创新平台,进行非遗项目传承创新方面的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带动师生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

(二)“内配外引”:提升校内教师非遗技艺与聘请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双措并举,为非遗技艺传授、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首先,通过“内培“方式,挖掘教师潜力,选派部分教师参加非遗技艺培训,培养教师非遗技艺,提升课程建设与讲授能力。潍坊市以“中国画都”作为重要的城市名片,政府和民间组织定期组织各类美术研讨和展览。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技能培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借助“画都”资源,选派部分教师参加各类非遗技艺技能培训,提升教师非遗技能。其次,借助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等组织,遴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非遗传承人进入课堂传授非遗知识、参与课程建设,确保课程质量。

(三)与传承人、文创行业专家共同开发非遗文化课程,夯实育人载体

校内教师与非遗传承人共建课程,将非遗资源整合,打造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依托学院、系部资源和美育基地,将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引入学校,组成“专任教师+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的课程建设团队,双方互相协同,共同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践作业、授课方式等。

(四)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内容重构,融入非遗,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选择合适的专业、专业群,将非遗传统文化内涵、技艺技能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以非遗传承创新实践项目为主线,将教学内容重构,形成具有鲜明地域非遗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通过不同专业课程的创新实践,提升学生非遗创新实践能力。如,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系数媒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围绕年画元素展厅的设计进行重新构建,展开课程内容的讲解和项目案例制作。由多位学生合作制作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展厅,获得NCDA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项。

五、总结

文创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随着符合产业需求的综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求不断提高,需要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搭建、实践平台建设、课程重构、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改革,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Z],2005-08.

[2]潘昱州,彭荔.非遗文创人才的供需矛盾及其对策[J].文化遗产,2019(1):1-8.

[3]张明.非遗传承创新语境下的文创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139-141.

[4]段莉.从空间到生态:创客运动作为文创人才发展的新机制[J].学术研究,2017(3):48-52.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潍坊文创设计
刘力萍文创作品
文创雪糕
BUBA台灯设计
马可·波罗与潍坊风筝
809名实习师生乘“定制”专列回家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铧芯文创
有种设计叫而专
风筝之都潍坊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