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志愿服务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3-24 10:56水淼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1期
关键词:志愿政治思想

水淼

[摘           要]  志愿服务不仅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平台,还能成为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方式。就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志愿服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表达方式、创新弘扬传统文化方式、创新管理办法,从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进行总结,尝试为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04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抓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高校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全员育人的大环境中,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志愿服务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重要的实践平台,同时也可以作为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创造条件、理顺机制,探索依托志愿服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更好地挖掘或设计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政元素,发挥出志愿服务活动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依托志愿服务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2014年12月,学院与包头市委宣传部共建包头市志愿服务学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也是西部地区首家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的专门从事志愿者培训、志愿服务理论研究、项目研发、志愿服务精神传播的公益服务机构,通过五年多时间的运行、探索、思考和研究,学院紧紧围绕高校思政创新主线,依托政府行政资源和高校教育平台,通过设置志愿服务课程和学分、改革志愿服务实践形式、创设志愿服务校园文化、孵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和团队等途径,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表达方式、创新弘扬传统文化方式、创新管理办法,有效助推了院内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一、创新教学模式,实行“网络+课堂+实践”三位创新的教学模式

网络创新表现在搭建新媒体实践平台,打造并推广使用“志愿包头”综合服务平台,以平台志愿服务计时和积分、志愿家庭组建、志愿项目开展、心愿互助、证书认证等激励大学生终身投身志愿服务,以兴趣培养自觉,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服务习惯、网络习惯等,尤其注重把握发生重大事件、公众事件和热点事件的时机,抓住青年学生的认知焦点和情绪焦点,及时推出相应志愿服务项目,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激励和政治教育。如当下的举国上下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的一致性,决定了其深刻的思想教育功能,平台及时通过正面宣传,进行有效引导,及时推出全市各社会组织的各类活动项目,广大师生可以通过在线参与,提高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热情,推动志愿服务精神培育。

课堂创新表现在:(1)用“走出去”的形式,以实践课题资助引导志愿者研究方向,助力鹿城志愿服务大讲堂与社区志愿学院发展;(2)用“请进来”的形式,与优质社会公益组织合作,把“三生教育”“志愿精神”“传统文化”纳入志愿服务课程的培训内容,润物无声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果。

实践创新表现在培育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同和思想引领。一方面,以院内“大学生新媒体中心”社团为载体,帮助社会组织录制公益宣传片的同时,推介、引进优质社会组织和成熟志愿服务项目,带动学生社团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队伍;另一方面,帮助和引导学生主动创建项目。截至目前,引导学生创建了“共享阳光、共享美”支教助学项目、“故事盒子”留守儿童俱乐部打造计划、“妈妈不能没有你”儿童防走失项目、“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助老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等品牌项目,通过志愿服务实践,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生存技能、生命安全知识的同时,固化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技能,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对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价值意识的教育工作。当前众多大学生都投身各地一线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是全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有着切身的实践基础和价值判断,这刚好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传递网络正能量的网络思政教育的实践案例和热点素材,是避免空洞说教,切身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制度自信的教育时机,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宣传。我们应该运用志愿服务实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解读社会热点和痛点,播撒素质教育火种,引领青年学生勇做社会思考者、前行者和负重者。

实践创新还表现在志愿劳动教育上。学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开始劳动教育课程,成立劳动教育课程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旨在弘扬劳动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服务。

二、创新表达形式,推行新媒体、新方法、新途径

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为代表的微媒体,已经成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主要信息获取方式和通讯生活方式。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组建学生公益文化服务社团,建设志愿服务新媒体实践基地,进行文化创意传播,创新表达形式,用活泼的新媒体语言来表述,增强了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从师生,尤其是青年学生关注的视角出发,强化情感认同,有效地提升了高校思政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凝聚力。以兴趣汇聚力量,为学生开展公益文化制作传播提供了活动平台,引导学生开展主题网络文化作品设计,带领学生制作城市公益宣传片及社会组织宣传片、设计各类公益标识、各类公益组织宣传片海报,主动占领网络舆论阵地,潜移默化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核心价值观文化宣传自觉,进而固化个人家国情怀、道德操守、文明风尚。

三、创新弘扬传统文化方式,通过国学、国粹、国艺、国礼体验激发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文化环境的培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教育必不可少。要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时代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并使其根植于大学生的文化心理,大大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爱校情怀。

学院以艺术设计学院课程和留学生教育课程为平台,通过让学生进行手工泥塑、传统剪纸、茶艺书法、水墨国画、传统声乐、经典诵读等国学、国粹、国艺、国礼体验,带领学生重温先贤思想,介绍闪耀科技,展示辉煌艺术,传承流芳百世的传统文化。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以陈年旧貌“强求”青年学生关注,而应以符合时代文化潮流的形式和內容吸引学生自觉实现文化追随。

四、创新管理办法,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目前,各高校内普遍存在志愿服务工作多头管理现象,导致不同程度的力量弱化,找到有效的途径对校内各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力量进行整合很有必要。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设置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直接主管,配备了专门的领导团队,设立了志愿服务学分,开设了志愿服务课程,作为学生必修课,纳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制定实施《志愿服务工作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方案》,尝试把“志愿包头”综合服务平台服务活动时长、发起和参与项目次数及志愿服务培训时间作为学生品端评价,甚至升学、就业的基本指标,同时把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教工评优创先的重要依据和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推广,让志愿服务精神在校园里“落地生根”,让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抓手。

参考文献:

[1]董维杰.大学生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M].济南:齐鲁书社,2006.

[2]何芬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徐锋华,陈一虹.思想政治教育对高等教育职能实现的价值探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志愿政治思想
The Price of Beauty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政治法律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