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卫晓娅
[摘 要] 从思政课融入护理人文课程的必要性入手,客观分析了护理人文课程开展的现状,对思政课融入护理人文课程的路径进行探析,可以通过思政课和护理人文课程有机融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人文课程教师素养、评价方式的完善等路径实现。
[关 键 词] 思政课;护理人文课程;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006-02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精神,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充分挖掘讲授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注重职业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医院的主力军、人民健康的守护神,社会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特别是人文修养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对高校护理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文课程的与时俱进及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思政课融入护理人文课程的必要性
护理人文课程是培养护理人员职业情感、忠诚度和人文关怀品质的理论和思想基础的专业必修课,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自身人格品德的完善,从而全面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高低,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思政课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价值追寻和精神引领,使学生的理想更加坚定,内心更加有力量,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两者虽然是侧重点不同的教育活动,但两者共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式和途径可互相借鉴。因此,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护理人文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护理人文课程的课堂中,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在实处,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调前行、并行发展,构筑“三全育人”的大格局,适应时代的需求,成为当前各高校护理人文课程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护理人文课程开展的现状
(一)护理人文课程開设的现状
目前全国医学院校对护理人文课程逐渐重视,开设的课程也比较多,但因为是考查课,课时少内容多,关注更多的是教育文化范畴,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普遍认为内容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再加上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很难将人文知识与护理临床实践相结合,而且好多学生只对专业课感兴趣,只想尽快学到护理操作技能,对别的课程提不起兴趣。
(二)护理人文课程教师的现状
护理人文课程一般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更多注重人文知识的讲授,缺乏人文思想的深层次探讨,忽略了道德理念对学生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的引领。很多教师虽然也接受“课程思政”的理念,也想将思政课融入人文课程里面,但是却不知道如何下手;有些教师自身不太关心时事政治、社会人文,开展“课程思政”力不从心;有些教师仅仅是为了“思政而思政”,强行将两者结合起来,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别的专业课教师觉得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人文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只要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就可以了。
(三)教师的考核评价和学生的人文课程评价体系现状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中,重视体现办学水平的指标,更多侧重的是对科研能力的考核,比如:论文、专著、成果转化、课题立项等,这些可以进行量化考核,对于教师立德育人的效果没法进行量化考核。所以目前的情况是,既缺少对课程思政及其效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又没有在专业课课程的评价体系中体现立德育人的效果评价,在这样的考核机制下,教师疲于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而忽视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护理人文课程都是考查课,一般采用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多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忽视对学生人文综合能力的考查,结果既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人文素质情况,又无法真实地反映人文课程的效果。
三、思政课融入护理人文课程的路径探析
(一)思政课和护理人文课程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不是生硬的组合,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生硬地加入人文课程的讲授中,两者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水无盐则无味,盐太多则变味,应该把握好度,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教师应该把家国情怀渗透到人文课程的方方面面,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护理人文课程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在人文知识传授的同时应该注重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地融入护理人文课程当中,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如果浓墨重彩地加入护理人文课程里面,又会影响人文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注意方式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人要敬畏生命,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尤其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要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形成人道、利他价值观,要懂得尊重病人的价值观和个体性,并由此获得自身满足感的思想境界。知易行难,不仅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力,而且要有正确的价值行为。知道了什么是善恶美丑,还有择善而行,使价值评价标准成为自身行为的准则。
(二)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人文课程教师素养
1.提升人文课程教师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
《礼记·学记》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关心政治,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意识,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岗位职责,主动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
人文課程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讲授人文知识,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这对课程思政的效果和质量至关重要。教师要有“大思政”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还要注重塑造学生健全的品格,特别对医护人员来说,如果没有坚定的职业操守,即使有再精湛的专业知识,遇到紧急事件,仍然会临阵逃脱。
2.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价值观念,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教师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精深扎实的专业学识、厚重浓郁的人文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课程思政最高的境界是教师在用心用情中完成教学内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课程学习相得益彰,最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认真组织课堂活动,丰富课堂内容
(1)学习传统医德典范《大医精诚》
课程教学内容突出主题,采取“模块化”“专题式”讲授。重点讲授模块有传统医德典范《大医精诚》。通过对古今中外名医如希波克拉底、华佗、孙思邈、张仲景等人的事迹案例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道德品质,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珍视和敬畏,从而树立学生献身医学的精神。
(2)讲述当代医德楷模医学大家的事迹
教学内容通过讲述中外当代医德楷模的事迹,播放《王忠诚》《感动中国》《道德模范》等医学大家先进事迹的视频,使学生明白英雄也是普通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人生理想和坚定职业信念。
(3)编写案例库和特色的教学课件
收集医学大家的先进事迹,根据教材的内容编写案例库,根据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内化自己的思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护理人文课程中的特色教学课件和教学方案,并运用到教学当中。
(三)评价方式的完善
1.完善教师的评价体系
要制定科学的激励约束和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多元评价体现课程思政的效果,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上增加课程思政所占的比重,实现对课程思政运行情况和育人效果的科学评价,并在其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体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树立典型示范,以先进带普遍、以局部带全体。注重对人文课程教师的培训,并引导他们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使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得益彰,推动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2.完善学生人文课程评价体系
改变以往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考核,尝试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方式,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其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撰写学习心得、场景模拟等方式进行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人文知识掌握的情况,也要考核他们人文知识的运用情况,逐步将客观量化评价和主观效果评价结合起来,制定出系统的评价指标,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思政课渗透到护理人文课程后,思政课所开展的正面、集中教育与人文课程所发挥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结合在一起,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加深学科理解、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护生作为未来人们健康的守护神,在学习阶段必须强化政治方向、思想意识、道德规范等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能力,成为德才兼备,具有救死扶伤,实施人道主义精神的护理工作者,这也是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确保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加深对护理专业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践行护理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潘青,张健.“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化的关键问题和实现路径探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8.
[2]江涛,王文起,徐晏清,等.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66.
[3]李惠玲.护理人文关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