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人才选用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就直接导致教育观念的转变。高职护理专业课程需立足于课程开发进行课程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构建能够更好地将高职教育的特点展现出来,在工作的过程当中进行相关知识点的传授,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以及职业素质。主要针对工作过程导向下护理专业课程构建原则和具体步骤进行分析,并对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课程实施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对高职护理课程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 键 词] 工作过程导向;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5-0070-02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构建的思路
先从课程开发思路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创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其实是面向21世纪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的核心,将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打破,并且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来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技能训练的效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需要与企业进行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在企业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当然,学生在工作时,教师和企业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来融入教学的内容。如果在开展创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时,教师没有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那么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价值将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因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是建立在行为主义以及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
那么,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总体设置的思路来进行分析,这种教学的模式不仅能够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还能够创新,将相关的内容转换为工作过程,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之后去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在本次研究的护理专业使用工作过程导向来进行具体的知识点的传授操作,其实就是让学生去接触医疗卫生保健行业从事临床护理的内容,通过完成临床专业的课程任务来确定自己的岗位学习目标,同时培养自身的岗位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构建的原则
我国关于高职护理的导向化课程是参照德国提出的“设计导向”的教学方案,逐步对高职的学生进行导向化课程的相关教学。依照该理论进行相关教学的主要原因有:(1)工作过程需要有一个顺序,有序性是非常重要的。(2)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学生务必要遵循职业技能成长以及认知学习这两个要求,在从新手到熟练工的转变、从应对简单技能到进行繁杂操作的这样一个过程中,要让个人的知识掌握量、技能熟练度以及对社会的奉献热情实现统一。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构建的步骤
(一)通过医院实地调查,进行岗位职业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掌握各种类型医院的护理发展现状与趋势,护理人才的需求状况、工作过程、岗位及其职责等,为确定工作任务奠定基础。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是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具备相应的能力,因此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是开发实训教材的关键。
(二)选取合适的护理课程内容
以护士职业资格证考核给出的大纲内知识点作为一个评价标准,结合临床上护理实践的范围以及岗位的突出特点,以临床护理实践中所应用的有关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和护理评价等实施经验为主,以医学护理学概念为主、护理原理为辅,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
(三)进行护理专业课程内容排序
以護理程序的步骤为顺序,将医学技能基础课程药理学、检验技术学等知识与护理教学中的评估、诊断、计划以及实施进行融合,便于在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根据在临床上的护理实践,针对患有某一具体疾病者,采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完成对疾病的临床症状、观察体征和可能伴随并发症的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的观察。关于护理诊断这个步骤,可以让学生分析评估资料,给患者做出一个正确的护理诊断和相关健康问题以及潜在并发症等的学习提纲,根据提纲进行学习。对于护理程序中的计划与实施步骤,可以给出这样的处理方法:对未来即将采取的行为,如果用语言表达即为护理计划,若用行动表达则为护理实施。综上,课程中可以把护理计划与实施集中放在一起进行。其内容囊括医嘱以及知识体系中的“治疗”内容、护理干预的方式、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的预防与控制、保持健康和维持健康的医学基础理论宣教,以及实施护理计划的具体方案等。最后的护理评价,是依据护理计划实施后的结果,应该是护士在给患者实施护理计划以后,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的评价。
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实施策略
(一)完善教学实训条件
要想课程得到有效的开展,那么教师必须重视相关职业的场景创设,让学生在真实或者是模拟的工作环境当中去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解以及记忆,这样学生就能够掌握工作时应该注意的内容,甚至是感受到工作当中的一些压力,最终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为了完成此项目,学校就必须有效地开展校企活动,充分利用企业在运营过程当中的各种工作场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训。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让他们正确地去感受护理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内容,则需要让他们到临床上去体验甚至是工作,在相应的工作场景当中,他们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教材上的知识点。
(二)创设医院工作情景
对医院工作的场景进行充实是护理专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根据教材里面的内容以及各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流程来进行设计,并且将临床上的一些真实案例加入设计内容里面,融入职业态度素质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实际的技能,还能记牢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除此之外,要想更好地开展相应的教学操作,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当中增加一些实践的环节,具体包括课堂实践、课堂拓展以及医院见习等多项内容让学生通过开展真实的工作完成相关的业务,逐渐去了解教材里面的知识点。
(三)开发教学资源
在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操作时,教师需要通过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引导他们走进相关的工作岗位去参加调研会和座谈会,甚至是与医院的医疗工作者和护理专家共同针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探讨,将每一个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行确定,同时对各科室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提出要求,让他们在了解到社会上相关的职业要求之后,在日常学习当中不断通过阅读教材以及实践操作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各项需求。当然,在教学资源的开发方面,因为创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需要建立在工作过程当中,这时教师就需要有效地利用课件、教案、实训手册以及教材等多项内容来开发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案。
(四)改革考核方式
为了保证创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得到有效的保障,在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根据他们的教学情况以及教学的效果,来进行课堂的考核以及评价,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而对于学生来说,将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单纯地使用期末考试成绩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考核,存在比较大的弊端,这种根据一次考试来否定一个学生的方法非常不可取,在实际考核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段式考核、模拟考核、案例分析考核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课程考核操作。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根据不同的考核内容培养自己的能力,还能够解决单一性、终结性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创新工作过程对高职护理专业的科研开发具有较大的意义。具体课程开发主要是通过院校合作,并且在工学交替和创设工作情景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来实现的,各个教学内容和课程的实施者是以学生以及教师的主要行动为导向,通过不断完善实训的條件,创设工作的场景,以及改革考核方式,来改善教学资源,并且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通过实践操作之后,结果表明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如果能够创新工作过程导向来进行课程设计,那么最终能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较好。而且对于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创新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任务作为行动的导向,那么教学的过程就能够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且将学生在工作过程当中以及课堂学习当中积累到的知识点进行融合,最终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鲁俊华,关红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实践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2):109-111.
[2]杨友谊,汪国珍,程红,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急救护理技术课程开发[J].卫生职业教育,2010(21):138-139.
[3]王慧玲,金玉忠,张骞云,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85-86.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