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婵
【摘要】语文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对学生“听说读写”四个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能说会写充分体现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言语是学生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和直观感受的外在寄托,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这一基本特点。“我手写我心”将声音转化为文字,表情达意,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关键词】想说;能说;会写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想方设法点燃孩子写作的欲望之火,那么一切怕作文的障碍都会被燃掉,迎来的就是一片天真的天地。我们的教材贴近生活实际,很多内容都是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应充分将生活素材引入课堂,点燃学生想说的欲望,培养学生能说会说的能力,化解学生怕作文的障碍。
一、点燃学生“想说”的欲望
新课程改革一扫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不是“用教科书去教”和“教教科书”的人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教学是一种交往也是一种对话”,对话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自我对话。我将其发展顺序排列为:生本对话—自我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是指学生按照自我已有的思考模式、生活经验、学习习惯,独自去解决这一文本内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去阅读同一个文本,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以三年级语文下册园地二中的《口语交际》为例,将文本交与学生,让他们自主去思考与准备,将“面对受到污染的环境,我们能做点什么”转为“面对受到污染的环境,我能做点什么”。如此一来,将问题具体落实到每一位同学身上,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知,学生便有了想要去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学生在研读文本当中,融入了自身的生活经验,在与文本对话当中碰撞出一个“自我”来,而这个“自我”就会是学生将真实生活见闻的粗糙呈现,会冒出许许多多“昨日重现”来。他们各有各的说词,“河水污染”“大海污染”“海洋污染”等等,这些都没有错,确实是生活交给他们的认知,只是他们还没到将其规范归纳为“水污染”。教师从中的认可与鼓励可以刺激着他们不断开动脑筋思考,智慧在交流与谈论当中产生。生生对话体现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与同学的讨论中,分享与吸收知识经验,查漏补缺,在团结互助中感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知道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经过了三轮的对话,这个“想说”就如同一股噙在嘴里的清泉,满腹想说的话语已经卡在了学生喉咙里,充溢在胸间,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想让老师听听他们的声音,让小伙伴们也听听自己的声音。此时,只待教师一挥手,很多的畅所欲言、意犹未尽就会喷薄而出。
二、培养学生“会说”的能力
要培养能说会道,首先要引导学生会挖掘身边熟悉的素材,要给学生创设表达的舞台。而如何让学生由“想说”向“能说、会说”过渡,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1.让“想说”成为一种习惯
教师主导着课堂,需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将课堂交给学生,像《灰雀》中的列宁,循循善诱,知识可以教给学生,但是感悟不可以。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中,“想说”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感悟情感的能力。“言为心声”建构着学生表达的舞台,在这舞台上反复的练习中,让“想说”成为一种像穿衣吃饭的习惯,自然而然的,学生就不再害怕站起来去表达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多给学生单独发言的机会,取代统一的集体回答,使用指引语,“你来说一说”“你也来说一说”“还有谁来补充一下”等等,引导学生热烈的发言,与知识发生着激烈的碰撞,这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2.要让学生言之有物
学生匮乏的生活经历、有限的知识储备,这些因素都会限制着学生的表达。在“环境污染”这一宽泛的课题面前,学生无法做到能够即兴发挥,滔滔不绝地演说。首先,我们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温热这一话题,可以布置学生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文字和图片,也可以就地观察环境,甚至可以向家长了解有哪些环境问题。学生经过了这一轮的准备,已经是有东西可以畅所欲言了。在课堂上,教师利用精美而丰富的课件,创设情景,循循善诱,一步步将学生引入到生活当中。只有学生动手去实践过,采取行动去获得认知,想要表达的欲望才会更加强烈。
三、扫除学生怕作文的障碍
第一,巧用文本,寻找以言促写的契合点。现行教材的选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大多文质兼美,很容易找到以言促写的切入点。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隐藏于文中的情感。在“言”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字、词、句、段、篇等“写”的基本功训练。
第二,創设情境,突出以言促写的侧重点。利用说话训练和作文教学的联系,让善言不善写的学生通过训练逐步找到写作的窍门。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通过想和言来发现与生成写作内容,感悟写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使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学生在熟悉的课文里创设了说话的情境,并且通过说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生成出片段写作所需要的素材、写作方法和技巧,为写作的话题提供了良好的台阶。对于善言不善写的同学,教师就可以通过这种有侧重点的训练,以言促写,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三,充分利用范文,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把口语转化为书面语。在进行以言促写的训练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引导学生口语表达向准确得体、简洁凝练和清晰连贯方向发展,还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把口语转化为书面语。关注以言促写的提高点,最终让学生达到言和写的和谐统一。其实,规范学生口头表达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语法知识的学习会让学生懂得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畅顺。不过这种方法有点枯燥,但教师可以充分发掘课堂资源,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语言,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口语表达的魅力无限,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使用法则,为以言促写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言为心声,在教学实践中,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自由自在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为写作准备充足的素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写作难度,消除了怕作文的心理障碍。整堂课的教学中,有限的时间无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般去表达自己,但是可以“我手写我心”,将想说却未能说、想说却未能尽情表达的言语述之于笔端。这样,想说、会说、能说,就可以把所说的内容完整地用文字呈现出来,就可以“下笔如有神助”般一气呵成,一挥而就,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