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笑媛
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其目标是要求学生应用口头语言来表达文本的内容,把文本的内容进行理解消化,然后呈现在听众的面前。那么,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呢?
一、应用图片,引导学生复述
以《小蝌蚪找妈妈》复述教学片段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小学生喜欢具象化的知识内容,他们很容易被图片中的事物所吸引。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图片中的内容。教师可以问学生:“小蝌蚪的样子是怎样的?”有些学生回答:“它们有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用其他的语言来描述图片的内容呢?经过思考,学生觉得小蝌蚪的外形颜色是墨黑色的,它们的脑袋像绿豆那么大,可是他们的尾巴很长,比脑袋长好几倍呢!在这样的引导中,学生掌握了应用比喻的方法来形容见到的事物,他们理解了在复述时,不需要直接机械地复述文本原话,而是可以用生动的口语来表达文本内容。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时,要学会应用生動的口语化语言来描述文本内容,使内容能够变得鲜明、具象化,而且学生也不需要死记硬背,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二、建立文本复述框架,避免逻辑混乱
学生在复述文本时,常常出现逻辑混乱、词不达意的情况,同学听起来也感觉吃力。为了提高小学生文本复述的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复述文本以前,建立文本复述的框架,然后依照提纲来复述文本的内容。
以《狐假虎威》的教学片段为例,老师先提醒学生要口语清晰地描述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要素,学生可以依照这个逻辑来组织语言。再让学生根据要素自由练习,然后指名学生复述。学生依照教师的引导,复述文本的内容:“故事不知道发生在什么时候,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和一只狐狸相遇了……”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以事件发生的顺序来复述故事,于是学生继续复述:“老虎看到了狐狸,想要吃它……老虎扑到狐狸的面前,用巨大的爪子把它按住……”此时,学生发现,他们能够把记叙文的要素描述清楚了。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文本时,要让学生把文本体裁的要素描述清楚,并且尝试着根据故事线索来复述文本,掌握复述文本的技巧。当小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技巧以后,就能依据文本的逻辑把故事或事件描述得清晰、明白。
三、应用综合知识,鼓励学生创新内容
口语语言与文本语言存在差异。文本语言允许把事物描述得十分抽象,这是因为读者在阅读文本时,可以反复回味文本的内容,理解文本抽象的意思。口语语言要求学生把一件事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听众面前,让听众轻松地理解课文讲了什么。此时,如果要把文本语言转换成口语语言,那么,学生是要应用口语语言把文本语言再加工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文本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创造、加工的技巧。
比如,以教师引导学生复述《羿射九日》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学生经过学习,认为课文的重点应该是“羿射九日”的过程。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删减掉文本中一些与主题思想无关的内容,然后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补述文本的内容?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这样复述:“从前,天上有十个太阳,这十个太阳日日照射着大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此时,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发现既然这个故事要突出的重点是羿,就要把羿作为主角,把他射日的过程重点说,详细说。于是学生继续复述:“有一名叫羿的勇士,他受到君王尧的嘱托去射日。他准备了十支羽箭,告别了妻子,前去射日……”这篇课文经过学生的再创造,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文本,文本的主题更突出了,人物形象更丰满了。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文本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复述的需求,突出复述的主题,强化人物的情感,然后根据复述的需求删减不必要的文本内容,并对文本的部分内容进行再创造。当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技巧以后,他们便不再只是简单、机械地描述文本内容,而是能够有滋有味、有血有肉地进行复述。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复述文本的技巧,使他们能够应用生动的语言、明晰的逻辑来复述文本,并能在复述文本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