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梦回吹角连营”中的“梦回”

2020-03-24 08:45毋小利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3期
关键词:梦境

摘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梦回”一词多用来表示“梦醒”之义,一些人将其释为“梦中回到”其实是一种误读。“梦回”一词的用法有四种:一是紧接“梦回”二字,下文叙写抒情主人公梦醒后感受到的现实情境;二是紧接“梦回”二字,下文叙写抒情主人公从何样的梦境中醒来;三是“梦回”二字后本句结束或整首诗词结束;四是只以“梦回”二字作为题目,而此二字文中不出现。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梦回”当为其第二种用法。

关键词:梦回;梦醒;梦境;现实情境

在教育部审定的2018版部编本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中,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梦回吹角连营”中的“梦回”,教材编辑将其注释为“梦中回到”, 这是不准确的。

一、文本中的“梦回”常表“梦醒”之意

在中国古典诗词以及近现代诗人所写的旧体诗中,“梦回”所指一直都是“梦醒”,并没有“梦中回到”的意思。要表示“梦中回到”这个意思,须用他词。

唐代牛峤的《菩萨蛮·画屏重叠巫阳翠》中“梦回灯影斜”,是说抒情主人公梦醒以后,看到灯影摇动。宋代苏轼的《菩萨蛮·落花闲院春衫薄》中“梦回莺舌弄”,意为梦醒以后,听到黄鹂在卖弄宛转的歌喉。元代王冕的《红梅(其一)》首句“梦回诗思不可遏”,意思是梦醒以后不可遏制地产生了作诗的情致。明代朱让栩的《拟古宫词一百首·绿竹翛翛隔短墙》中“梦回窗掩银釭冷”句,意为梦醒以后看到窗户是掩着的,而烛台是冰冷的。清代朱彝尊的《留春令·针楼残烛》中“长记罗帐梦回初,响几点催花雨”则是说“常记得自己在罗帐里刚从梦中醒来,这时天上下了几点春雨”。这些词句都清清楚楚地表明“梦回”就是“梦醒”。

在现代散文中,“梦回”表“梦醒”的情况也很多。石评梅的散文《梦回》中就有这样的句子:“这已是午夜人静,我被隔房一阵痛楚的呻吟惊醒!睁开眼时,一盏罩着绿绸的电灯,低低的垂到我床前,闪映着白漆的几椅和镜台。”这几句话及下文充分说明散文题目《梦回》所指就是“梦醒”以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蓬草的散文《走了一个朋友》中,“梦回”也是同样的用法:“不过,有时我午夜梦回,想起这个朋友,也会在黑夜中,在静寂无人处,独自咀嚼她的悲哀时,我的心便像要片片碎裂了。”

二、误读“梦回”的两个原因

包括语文教材编辑在内的不少人对“梦回”都存在误读现象,将其解释为“梦中回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望文生义。很多人用现代汉语的思维习惯来解释“梦回”。在现代汉语中,“回”的常用义是“回到”,看到“梦回”,不少人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是“梦中回到”。但实际上在古汉语语境中,当“回”和“梦”合用时是“醒来”的意思。如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第54回《荀林父纵属亡师  孟侏儒托优悟主》:“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晋兵如久梦乍回,大醉方醒,还不知东西南北”中,“回”就是“醒来”之义。

二是没有真正理解“梦回”的几种用法。在古典诗词中,“梦回”的用法大致有以下四种。

第一,紧接“梦回”二字,下文叙写抒情主人公梦醒后感受到的现实情境。

宋代吴潜的《蝶恋花·客枕梦回闻二鼓》首句“客枕梦回闻二鼓”,意思是客人枕上梦醒,这时听到了敲二鼓的声音。

宋代裘万顷的《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其十四)》中“夢回何处一声笛”一句是说梦中醒来,听到不知何处传来了一阵笛声。

当然,也会出现在“梦回”二字和下文要叙写的现实情境之间加上类似“枕上”这样的字眼,如“几番梦回枕上,飞絮恨悠扬”。这时,插进的字眼通常表示梦醒的处所或时间。

第二,紧接“梦回”二字,下文叙写抒情主人公在梦中感受到的虚幻情境,从梦境中醒来,现实情境却令人无限神伤。

宋代朱敦儒的《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中“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一句的意思是国破家亡后,抒情主人公和家人天各一方,音信皆无,只能在梦中梦见远在不知何处的良人,梦中醒来,还在悲伤中牵挂着他。

宋代向子湮的《水龙吟·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中“醉失桃源,梦回蓬岛”两句意思是在酒醉中、在梦境中,“我”都陶醉于过去在“桃源”和“蓬岛”(指大宋失去的、被金朝掠夺的美丽的故国)的美好生活,但酒醒后,梦中片刻的欢娱却令“我”更感凄凉和失落。

通过以上词句可以看到,“梦回”和下文叙写的梦境之间其实省略了一个介词“于”(从)。加上这个介词,句子结构就完整了,“梦回于……”意思是“从……的梦境中醒来”。

一般来说,在“梦回”的这种用法中,梦境都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而梦醒之后面对的现实情境通常会令人感到失落、惆怅、凄凉。

第三,“梦回”二字后本句结束或整首诗词结束,最多在“梦回”二字后着一“时”或“处”字。

钱钟书先生的《返牛津瑙伦园旧赁寓》一诗首联为“缁衣抖擞两京埃,又着庵钟唤梦回”,具体梦中的情境如何、梦醒之后作者又有何种感受,至少字面上都无明确交待(当然读者可以通过知人论世和文本细读将其品味出来)。王国维先生的《虞美人·犀比六博消长昼》末句“又是人间酒醒梦回时”,同是如此。

第四,只以“梦回”二字作为题目,但此二字下文不出现。

宋代刘克庄、舒岳祥、翁卷、邓深、赵孟頫都有以“梦回”二字为题的诗作,但诗作正文中皆无此二字出现。

整体来看,出现“梦回”字样的古典诗词中,很多时候也会出现“酒醒”“醉醒”“魂断”“声断”“肠断”之类的字眼,一般用来抒发一种低徊的悲情。

那么,辛弃疾词中“梦回吹角连营”中的“梦回”应属于以上四种情况中的哪一种呢?人们的分歧主要在“吹角连营”究竟是梦醒后感受到的现实情境,还是梦中感受到的虚幻情境上。这两种意见到底哪种更有说服力呢?

袁行霈教授认为:“词人在梦醒之后听到‘吹角连营,也可以想象是这连营的号角声唤醒了词人的梦。”袁先生的观点也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梦回”的第一种用法。还有研究者认为“词人在喝醉酒的时候还拨亮灯火,深情地端详着心爱的宝剑,在迷离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连续响起了雄壮的军号声”。这位研究者的观点与“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的说法矛盾。既然被弹劾罢官,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又何来军营号角之声呢?

通过仔细分析发现,“吹角连营”不可能是词人梦醒之后感受到的现实情境,词人梦醒以后,并非身在军营。

当然,也有不少研究者对词人处境非常清楚,知道词人此时已远离战场,其只是在梦中重温那段火热的战斗生活而已,而梦是不可能在清醒时做的,所以其就武断地认定“梦回”就是“梦中回到”。这种解读好像是解决了上述自相矛盾的问题,其理据性似乎也很强大,但这是建立在以现代汉语思维习惯误读“梦回”的基础之上的,而以误读为代价换来的“顺畅”是不可取的。

其实,“梦回吹角连营”中的“梦回”应属于以上四种用法中的第二种。也就是说,一方面,词人确实是在梦中梦见了过去的军营生活,表现了词人对战场杀敌的渴望;但另一方面,从此梦境中“梦回”,面对的却是自己已远离心爱的军营这个无奈的现实,这又表现了词人梦醒之后报国无门这个现实情境给其带来的无限痛苦。了解了“梦回”的这种用法,可知“梦回”表现的“梦醒”与词人当时并非身在战场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梦回吹角连营”不是动宾短语,不是“梦中回到吹角连营”,而是动补短语,即“梦回于吹角连营”,意思是“从吹角连营这样的梦境中醒来”。这里的“于”此处不能解释为“在”,将词句理解为“词人在吹角连营中醒来”是不对的。当然,在“几番梦回枕上,飞絮恨悠扬”这样的词句中,“梦回”和“枕上”也构成动补结构,即“梦回于枕上”。也就是说,在“梦回”二字后出现表处所的词或短语,该词或短语可能是梦醒后抒情主人公所处的场所,也可能是抒情主人公刚才在梦中去到的场所。文学作品的精微由此可见,需要读者在鉴赏时仔细辨析。

三、古诗词中表“梦醒”义的其他词

在古诗词中,除了“梦回”,还有很多词被用来表示“梦醒”的意思,举例如下:

例1:梦后。宋代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宋代邵雍的《首尾吟》:“梦后旧欢初仿佛,酒醒前事略依稀。”

例2:梦还。宋代丁宥的《水龙吟·雁风吹裂云痕》:“梦还惊客,青灯孤枕。”宋代赵师侠的《醉桃源·阮郎归》:“悠然醉梦还。”

例3:梦觉。宋代柳永的《临江仙·梦觉小庭院》:“梦觉小庭院,冷风淅淅,疏雨潇潇。”宋代辛棄疾的《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

例4:梦断。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烦恼韶光能几许》:“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宋代苏轼的《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

例5:梦破。唐代徐夤的《再幸华清宫》:“霓裳旧曲飞霜殿,梦破魂惊绝后期。”宋代苏轼的《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例6:梦寤。北宋宋祁的《答京西提刑张司封次韵》:“梦寤惭封邑,陶埏仰铉台。”元代王哲的《杨柳枝·梦悟青霄月正高》:“梦悟青霄月正高。”

例7:梦惊。宋代吴则礼的《满庭芳·立春》:“声促铜壶,灰飞玉琯,梦惊偷换年华。”宋代程垓的《菩萨蛮·去年恰好双星节》:“楼外鹧鸪声,几回和梦惊。”

例8:梦尽。唐代杜甫的《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飘泊有诗,凡四十韵》:“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宋代黄庭坚《戏答公益春思二首(其一)》:“黄粱一炊顷,梦尽百年历。”

例9:梦醒。有时会直接用“梦醒”二字,如宋代张炎的《声声慢·门当竹径》:“醉梦醒,向沧浪容与,净濯兰缨。”现代诗人沈祖棻的《浣溪沙·梦醒银屏人未还》:“梦醒银屏人未还,暮云西隔几重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石评梅.花神殿的一夜:石评梅散文[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该文为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文教材经典篇目在课堂教学中的误读研究”(项目编号2019-ZDJH-2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毋小利 (1972—) ,男,河南省平顶山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研方向为文本解读。

猜你喜欢
梦境
警惕!这8种梦境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先兆
疫情中的“梦境”
梦境
心语
绝美海滩
盗梦空间
源于童年梦境的诡异世界
梦境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白昼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