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婷
赣县区人民医院妇产科 (江西赣县 341100)
子宫全切术多用于治疗子宫肌瘤、上皮内瘤变及子宫内膜出血等。常规经腹子宫全切术的临床应用时间较长,操作方法亦比较成熟,但创伤性较大,术后易出现瘢痕影响美观。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腹腔镜手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疗中。腹腔镜手术的视野比较清晰,术中出血量较少,且创伤性较小,安全指数较高,深受患者及医务工作人员的认可[1-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行子宫全切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32~57岁,平均(45.98±1.42)岁;试验组年龄31~56岁,平均(46.14±1.5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临床确诊为子宫肌瘤、上皮内瘤变及子宫内膜出血等,且需行子宫全切术;对本研究均知悉且已签署知情确认书。排除标准:子宫及附件存在良性病变的患者;患有其他恶性肿瘤性疾病的患者;患有生殖道炎症疾病及盆腔粘连的患者;不能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治疗工作的患者。
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全切术: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体位为仰卧位;于患者下腹部正中线的位置,做一纵向切口,逐层切开子宫组织,探查子宫及其附件[3];切断并有效结扎主骶韧带、卵巢韧带、子宫动静脉及圆韧带,切除子宫。
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体位选取膀胱截石位;于患者脐部或脐部上方1~2指的位置进行穿刺,建立CO2气腹,置入腹腔镜,全面探查腹腔和盆腔并评估粘连情况,查看子宫及其附件的实际病变范围;于患者髂骨内侧与脐部做3处切口,置入导管鞘,直接切断子宫圆韧带和附件,反折膀胱腹膜,剪开阔韧带,处理子宫附近组织;暴露双侧血管,使用双极电凝子宫血管,采用超声刀离断;分离子宫体和宫颈(使用双极电凝),取出子宫[4-5]。
(1)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阴道出血、尿路感染及切口感染。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住院时间(d)试验组 30 96.15±5.42 74.25±5.66 17.05±2.86 6.02±0.36对照组 30 103.65±6.96 121.68±5.77 24.69±2.96 8.49±0.91 t 4.6567 32.1412 10.1667 13.8242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排气时间(h)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微创手术属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手术方式,其中,腹腔镜的广泛使用,明显提高了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6]。子宫全切术是子宫肌瘤或子宫肌腺病等病症的常用治疗方法,经腹子宫全切术是其常规手术方式,能有效清除患者的病变组织,但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创伤性较大。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程度,亦不会严重损坏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术后康复[7]。该手术方式主要以腹腔镜为基础,可充分暴露术野,全面探查患者的盆腔和腹腔并判定其病变位置及程度,直接分离盆腔与腹腔粘连组织,能够避免因多次接触肠道部位而造成的感染,亦不会影响肠道功能,且不会损伤输尿管和膀胱。双极电凝刀是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常用器械,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可防止治疗中出现大出血等状况,因此,可明显改善手术效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更加有效且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与经腹子宫全切术比较,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安全可靠且创伤性较小,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康复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