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圣,郭 桐,刘维宝,王成程,熊 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四川绵阳 621900)
计划管理作为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现代项目管理体系中的核心要素。计划管理的概念,不只是狭义的计划文件,它是指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为了确保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目标,对活动进度及日常安排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包括计划的策划过程以及计划的制定、执行、监督、检查和修正整个管理过程[1]。一个项目的实施,计划是最先需要制定的,其作用就是理清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理顺时间顺序、合理匹配资源,从而指导与牵引各项工作的开展,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实现项目目标[2]。计划的重要性,已在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各种项目上得到了充分证明,而计划本身,也从进度、经费等单要素管理,逐步演变成多维度多要素的计划管理,以适应日益复杂的项目管理需求。
随着国家对科学研究方面的大力投入,越来越多的跨学科项目、巨系统工程立项开建,这类项目往往规模巨大、涉及学科众多、技术极其复杂,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顶尖的科研及工程实力,另一方面也给项目管理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可以确定的说,这类项目的研制或建设,已不再是单独某个单位能够自主完成的,需要耦合全国优势力量、通过全国大协作的方式才能实现。在这种情形下,整个研制或建设过程需要大量的协同配合、并行作业,站在管理的角度,如何将所有的作业线条串好、理顺,计划管理的统筹牵引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制定好计划,从而发挥好它的牵引作用,这就成了摆在管理者面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计划牵引的效果理不理想,主要取决于计划制定的合不合理,这就对计划管理的前期策划和具体制定提出了要求。在大科学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中,基于PDCA全流程管理理念,需要构建包含计划制定、计划执行、监督检查、反馈处置所有环节的计划管理体系,以实现项目全过程计划控制和闭环。而在这个体系中,计划制定作为整个体系的“龙头”,意指制定项目各级各类计划的全过程,其内涵包括前期的策划以及计划文件的制定。进一步解释来说,计划制定这个环节首先是明确计划层级和文件体系,这个动作是关乎计划层级构建是否合理、能否满足项目决策层、管理层和实施层等不同对象要求,实现计划精准定位、各尽其用,从而保证项目的进度能够按照计划有序推进的关键,随后才是具体的计划文件制定动作。
有别于计划管理体系,可以将计划制定这个环节称为“计划体系”。它是计划管理体系中的第一环,也是奠定基础的关键核心,担负着保证计划层级设置合理、分类合理的责任,从而有序地形成各类计划文件,以牵引计划管理体系中后续环节的实施。因此,怎样才能做好计划管理,发挥好计划的牵引作用,焦点可以聚焦到计划体系上来。如何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计划体系,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为计划管理的核心,如何构建计划体系,需要全方位、全要素的进行考虑,从而全面支撑实现计划的牵引作用。构建的计划体系要想完整、要能够满足各层级需求,就得从构架开始入手,从源头立准需求,制定一套有效的构建方法。在明确这个需求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尝试找到这样一种计划体系的具体构建方法。
针对该需求,对国内外先进的体系构建经验及工具方法进行了调研,发现“霍尔三维结构模型”这样一种思维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工程师霍尔在1969年提出的,它从时间、逻辑和知识3个维度对系统工程的一般过程进行了清晰说明,是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3-9]。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型,河北工业大学李金海开展了项目管理集成化研究[3],北京交通大学王银华[4]研究提出了高速公路投资项目评价体系,济南大学赵诗奎等[5]构建了高校翻转课堂评价体系,四川大学车莉[6]研究建立了大学生培养体系,山西大学刘涛[7]研究构建了实验室建设三维模型,山东科技大学杨洋等人[8]提出了项目风险动态管理的霍尔维度,西安石油大学刘娟[9]进行了项目进度控制分析。
借鉴霍尔三维结构模型,针对项目计划体系的构建,提出建立一个“计划体系三维模型”的解决思路。该思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计划体系三维模型为基础,辅以构建的具体流程,从而可以按图索骥、按部就班的逐步进行构建,最终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能够全面满足项目使用要求的计划体系。将这样的一整个过程梳理固化,就是行之有效的体系构建方法。
按照计划体系的解决思路,“建模”是整个方法的核心。因此,实现目标的第一步是先尝试构建出一个模型,随后基于模型,按照“普适模型+特性分析”的思路,形成一套完整的、全面的体系构建流程。
普适模型的内涵,就是在模型构建时,原则上利用现有的、标准的项目管理体系,以实现模型的标准化及高度的适应性。特性分析的内涵,就是能够针对不同特点的项目,按照一种统一的、固定的分析流程,输出符合该项目特点及需求的计划体系。
项目计划的类型,可以按照功能、对象、时间和要素4种维度划分[10],每个维度针对不同的关注点,解决不同视角的需求,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维度的计划分类
基于上述划分,结合项目管理的经验,可以梳理出一张普适性的计划结构图,如图1所示。其中,按功能划分的三层计划一般可考虑面向决策层、管理层和实施层3个层级予以确定,按对象划分的四层计划可按照项目的复杂程度进行灵活收放,按时间划分的计划主要根据项目的实施周期长短进行设置,按要素划分的计划重点瞄准项目关注的要素进行制定。
图1 计划四维结构
根据计划结构图展现的各维度具体划分,结合项目管理的核心关注点,选取对象、时间和要素3个维度,以对象为X轴、时间为Y轴、要素为Z轴,构建出一个三维坐标系,并将三个维度的计划分别放置在对应的坐标轴上,建立“TOE三维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TOE三维模型图
以三维模型为基础,梳理构建项目计划体系的整个分析过程,可以按照“输入—分析—求解—输出”4个步骤展开。
2.3.1 输入
明确项目标的、范围等总体需求。
2.3.2 分析
分析过程可以理解为“四维单线分析”,具体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确定功能,根据项目背景,明确该项目的各需求层级与责权分配;
第二步,确定对象,根据该项目的WBS分解,确定计划种类,如项目级、分项目级、系统级、子系统级、组件级与元件级等;
第三步,时间维度,根据项目实施周期及管控需要,确定实施计划层级,如全周期、年、月、周等;
第四步,要素维度,根据项目类型及所处环境,确定需要对哪些要素进行控制,如整合、范围、进度、费用、质量、技术、风险、外协和沟通等。
2.3.3 求解
求解过程主要是基于TOE三维模型,对模型的三个面进行分析,可以称为“三维混合分析”。经过对坐标中的交叉点逐个予以分析,得出该点位对应的计划文件是否需要、是否独立成文或者只需在更高一级的计划中有所体现,从而确定出项目所有需要的计划文件,如图3所示。该过程主要通过对3个面的分析,分别得出三方面的求解结果:
时间-对象方面:分析形成“实施计划”目录结果;
时间-要素方面:分析形成“匹配计划”目录结果;
对象-要素方面:分析形成“专项计划”目录结果。
图3 基于TOE三维模型图的分析过程
2.3.4 输出
统计上述三类计划目录,形成输出计划文件表。
3.1.1 项目背景及特点
以XX项目为例,该项目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型激光驱动器系统,是一项总体研制目标确定,总体技术路线明确,相关技术方案尚需通过工程验证与滚动完善的研究型科学工程;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单位、多层面、多项批量事件的综合型科学工程;是一项经费体量巨大、实施周期超长的大科学工程[11-16]。该项目同时具备科研属性与工程特征,并且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建设,进度、经费和质量等目标清晰且刚性较强,带给项目管理的挑战巨大。
3.1.2 输入条件确认
该项目两个基本的输入条件:项目需求和项目WBS。
项目需求主要是根据项目所处环境要求和项目自身特点,确定本项目的需求层级和职责权限,以明确计划体系的制定原则。本项目需要面向国家、院、所3个层级,故相应的制定原则如下:
(1)最小化原则:根据国家、院、所相关管理规定及固有流程要求,编制必须产生的计划(规定动作做到位,不给大家添负担)。
(2)高效原则:根据实际需求,酌情编制起实际作用的计划(实施计划、匹配计划和专项计划)。
(3)全覆盖原则:计划可以独立成文或组合成文,但需做到计划体系无缺项无漏项,实现要素全覆盖(满足各类体系检查要求)。
项目WBS主要用来明确项目的对象。该项目由主系统和保障系统两个分项组成,两个分项相对独立,主系统包含A、B、C3个子项,保障系统包含D和E两个子项,具体如下表2所示。
表2 XX项目工作结构分解
(1)第一步,确定功能。根据该项目的科研与工程双重属性,存在技术决策及工程建设管理需求,明确该项目需要决策层、管理层和实施层3个层次计划;
(2)第二步,确定对象。根据该项目的WBS分解,由于项目两个分项相对独立,均可视为一级项目,对应的5个子项视为二级项目,故明确需要两个级别的计划;
(3)第三步,确定时间维度。由于项目实施周期较长,跨越多个五年计划,因此确定实施计划需要全周期、阶段、年度、月度、周五级;
(4)第四步,确定要素维度。根据项目所处的科研院所大环境,确定本项目管理中需要的各个要素,在常规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保密、计量等要求。
利用三维模型,分别进行3个面的交叉点分析,如图4、图5所示。
(1)时间-对象面:实施计划分析。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从项目时间维度进行实施计划分析建议:
1)项目全周期计划:建议编制各分项、各子项全周期实施计划,分别实现决策层、管理层对总体情况的把控。
2)阶段计划:由于项目实施周期较长,为匹配国家的5年规划目标,建议编制各分项、各子项阶段计划,以支撑5年规划目标的实现。
3)年度计划:建议编制分项年度实施计划,并编制各子项年度实施计划,支撑管理层开展项目的组织实施,指导实施层的具体执行。
4)季度、月计划:建议编制分项月计划,支撑管理层开展进度控制与检查,不再编制子项季度/月计划。
5)旬、周计划:建议直接编制子项周计划,指导实施层作业。
(2)时间-要素面:匹配计划分析。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分析项目要素维度计划:
1)管理计划、范围计划:需要编制总计划,在全周期实施计划中体现。
2)组织计划:需要编制总计划,以项目管理大纲体现。
3)费用计划、质量计划、风险计划和采购计划:建议单独编制总计划、年度计划,如有必要(例如费用)可以编制到月计划层级,并在各级实施计划中体现。
4)进度计划、资源计划、安全计划、保密计划、计量计划和沟通计划:不再单独成文,相关计划要求在各级实施计划中予以体现。
(3)对象-要素面:专项计划分析。
根据项目相关管理规定及自身特点,本项目无需单独制定专项计划,相关要素在各实施计划及匹配计划中体现,实现要素全覆盖即可满足要求。
图4 模型分析过程
图5 模型分析过程
在计划四维结构图的基础上,将上述三维分析结果明确的实施计划和匹配计划耦合进去,形成XX项目计划体系如图6所示。
图6 XX项目计划体系
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综合该项目需要的两类计划文件,提出项目计划体系输出文件目录建议,并分配到各级责任部门负责编制落实,如下表3所示,由各责任部门按要求制定出项目实施所需的各级各类计划文件。
表3 输出计划文件列表
至此,该项目的计划体系就正式确立了。根据计划文件列表,各责任部门负责编制计划文件,并指导各层级人员实施。一级全周期实施计划面向决策层,二级全周期实施计划、一级与二级阶段计划、以及一级年度工作计划面向管理层,二级年度实施计划及月、周计划面向实施层,匹配计划面向项目管理各个要素需求,各级各类计划各司其职,从而牵引项目各项工作按序推进。
计划体系TOE三维模型的提出,体现的是一种系统思维,而其分析过程则是一种实现方法,两者结合,形成了一种成系统的、完整的构建计划体系的TOE三维模型分析方法。面对一个全新的项目,遵照该方法进行分析,能够快速构建出一套合理的、适合项目特点的计划体系,并且能够实现计划体系全方位、全要素覆盖,制定出满足各层级人员需求的计划文件,真正意义上起到总体层面计划牵引、管理层面精确控制、实施层面准确落实,使得项目在计划的管控下处于受控状态,支撑其最终按计划实现项目目标。
这种构建计划体系的TOE三维模型分析方法,初衷是解决实际项目需求,但其构建思路和流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普适性和指导性,为项目计划管理提出了一种成套路的思维方法,可供同行专家们进一步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