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
竖在字中起着支柱作用,要写得劲挺有力,像一个人立正的样子胸脯挺起。“永字八法”称竖为“努”,强调运笔雄强、稳健,如铁柱立地,虼立不动。《笔阵图》也说“竖如万岁枯藤”,好比太古苍藤挺劲有力,竖画忌写得过直而无力,有如枯木,应直中求曲。行书竖法要特别注意左右向背的照应、长短伸缩的变化。
垂露竖
起笔自左向右下顿笔,用力较重,至中部可略轻快,增加粗细变化,并略呈弧形以加强竖画的力度,收笔重按后向左上或右上回锋,形成珠状。
悬针竖
悬针竖顾名思义即如针悬于空中之形态。起笔与垂露竖相同,至三分之二处后速度加快,线条由粗渐细,快速向下出锋。
出锋竖
写法与垂露竖相同,收笔处向左上方或右上方出锋,与下一笔相呼应。中部略细,根据出锋方向不同,略向左或向右弓,带有一定的弧度为佳。
曲头竖
曲头竖起笔的笔势承左上而来,应由左带钩入笔,顿笔后渐重下行,收笔稍驻。该类竖画大都与其它笔画连接。
短斜竖
形态较短,一般用在全包围或半包围结构的字上,形状如长点。起笔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切入后由轻渐重向下行笔,中部略显弧状,收笔时重按后向上回锋。
上尖竖
上尖竖的形态为上细下粗,用笔上轻下重。落笔时自上而下切入,向下渐重行笔,中部向右或向左弓,收笔略向左或向右倾。
带钩竖
带钩竖一般用于字的最后一笔,起补足空疏之作用。起笔斜切入,运笔过程由轻到重,由细到粗,收笔时向左下顿笔后再向左上方出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