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思考

2020-03-23 07:11成宏伟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课改阅读教学策略

成宏伟

【摘  要】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核心科目,贯穿于小学教学始终。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既是重点,亦是难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又将走向何方?为了研究这一课题,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深入分析了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新课改

阅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语文课堂,用全新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开拓学生视野,最终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进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一、立足文本字词,回归教学初心

教育家斯霞在她的教育生涯中,曾数次强调小学语文中“读”和“写”的重要性。她认为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汉字的书写。“提笔忘字”成为一个社会共性问题。这种社会现象必须引起教师的深思。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能一味追求花哨的教学策略,反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即汉字的识记与书写。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汉字的教学,让语文教学回归初心。例如,在教学《葡萄沟》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字词入手。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核心字词有新疆、梯田、碉堡、吐鲁番、茂密、凉棚等,除此以外,需要学生掌握的四字词语有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以“茂”字为例,在书写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写“茂”字时,容易忘记“戊”字上的一点。因此,教师将“茂”字拆解,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展示:“草字头”用绿色,“戊”字整体用白色,“戊”字上一点用绿色。此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茂”字原意是草木繁盛,如果少了下面那一点,也就是草木少一点,又如何称作是“繁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书写时就不太会丢掉“戊”上的点了。解决了生字,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词组短语,教师需引导学生回归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语含义。比如“热情好客”,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体现新疆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词语的含义。只有解决了字词,语文学习才能真正落在实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很多教师致力于创新教学策略,却忽略了任何策略都是教学辅助这一事实。语文教学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字词的教学,让语文教学回归正轨。

二、优化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热闹非凡”,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这种浮华热闹的表象下,掩藏的却是教学主次不分、重点不明的隐患。如何判断一堂语文课的优劣?我认为最直接的判断标准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越来越“华而不实”。鉴于此,教师需要优化教学设计,明确每一节课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如此才能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进而提高效率。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第一,扫清字词障碍,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明确课文中每个段落的核心内容,了解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以及物产的丰饶;第三,能准确说出不同季节中小兴安岭景色的特征,理解文章中蕴藏的情感。这样的精心设计,既能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自我的观点、聆听他人的见解,在沟通交流中掌握课文脉络。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涌现的问题,教师不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需要积极引导、适时点拨,逐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教学设计贴合学生的现实、因此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看到“浮华”的课堂表象,还需要看到背后隐藏的教育隐患。每一节语文课如能精心设计,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打破传统窠臼,创建课堂情境

在前文中,我们论述了新课程改革下存在的一些教学隐患。但这是否意味着教学就必须遵守传统、固步自封呢?我认为不是的。不同的时代,教育需求是不同的。用統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度创新,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其中,创建情境是一个良好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情境策略,会给阅读教学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山居秋暝》这首诗时,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诗中意象,即明月、清泉、松间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景物的特征。此时,为了帮助学生体验,教师可以适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山水间》《听松》等古琴曲,放松学生的身心。然后,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让学生在脉脉琴韵中想象天空中皎洁的明月、松树间淙淙流淌的溪水。此时此刻,学生的身心无比放松,深刻体会到万物的沉寂、大自然的宁静。通过教师的刻意营造,学生从情境中深刻体会到《山居秋暝》中流露的宁静致远之感。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美的熏陶。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正是有了情境的铺垫,学生对诗歌的美才有了直观而深入的认知。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不能固步自封、不做改变,也不能过分创新,失了教学根本。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立足教学实际,采取符合自身教学需求的手段,如此才不会舍本逐末。

四、践行以人为本,体现主体地位

在过去,大多教师在教学中并不重视学生的情感,追求的只是分数、名次。但是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教育者逐渐意识到这种教学理念的弊端。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才是教学的核心。教师需要始终践行以人为本理念,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用更符合学生性格、兴趣、身心发展特点的手段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彰显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它是一则安徒生童话故事,本身题材就符合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同名迪士尼电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着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进行课外学习。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合,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还原故事内容;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喜欢按部就班学习,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还有的学生喜欢朗读课文,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模仿广播剧配音;有的学生喜欢讲故事,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为大家重新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总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兴趣都得到了充分满足,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处境以及感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顾及学生的学习体验,如果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教学,就能提高语文阅读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既需要回归初心,也需要展望未来,既需要去其糟粕,也需要取其精华,既需要守住教学根本,还需要适度创新,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开拓。教师要打破教学束缚,始终以生为本,最终才能构建出具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任迎春.彰显语文魅力,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中华少年,2019(36):62+65.

[2]董正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充满魅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42.

猜你喜欢
新课改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