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亚军
在巴州区梓橦庙镇奎星楼村,有一个农家书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明亮的书屋里,各类图书、报刊整齐摆放在书架上了;借书登记册里,借书人、所借书目、借书时间、归还时间等内容工整地记录在册……这一切,都凝聚着农家书屋管理员袁大华的不懈努力。
书屋刚办起来的时候,群众议论纷纷。邻居说:“袁大华是书呆子,看书有什么用?现在通讯这么发达,谁还会来看书啊?”妻子也问他:“我们和邻居都认识几十年了,大家闲了不是喝酒打牌就是闲聊,谁会来看书?”但袁大华深信,知识能改变命运,读书能改变人生。
建成的奎星楼村农家书屋有科普、农业、医药、教育等方面的书籍2000余冊。为了方便村民查询借阅,袁大华还认真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能、多媒体和网络知识,将书屋图书书目全部录入电脑,形成电子文档。然后摸清读书人群,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读书大体目录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服务。
奎星楼村是当地有名的核桃村,村民们在经营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满心希望在“网海”里打拼一番,可苦于得不到“高人”指点。经过袁大华牵线搭桥,电商老师来到家门口,手把手教村民搞网店。“土鸡蛋可以做网销,核桃为什么不能?说不定会比土鸡蛋做得更好。”“以前销售‘走四方,现在销售点鼠标,还是网店效果好。”眼下袁大华正抓紧与相关部门联系,帮助村民尽快将网店开办起来。最近,袁大华还把外地打工回家过年的“致富明星”请进书屋讲故事、教技术,激发了乡亲们致富奔康的信心。
到书屋看书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腿脚不便的老人想看书,袁大华会事先在电话里了解对方需要的书籍,下班后专程送到老人家里;村里的留守儿童爱学习,他便定期组织孩子们参加读书竞赛活动,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奖品,激励他们好好读书、天天向上。他还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设立了视频聊天室,及时与孩子们的老师、父母沟通,引导他们在家要努力学习,让在远方的父母们放心。
村民屈钊信一有空闲时间就往村里的农家书屋跑,因为他尝到了读书的甜头。2018年,他在书屋阅读了一本介绍养峰方法的书,回家便照着做,当年蜂蜜的产量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像这样在农家书屋学习技术后增收的农民,在奎星楼村还有很多。“希望能通过自己努力,搭建全村群众了解历史、追忆红色年代、学习种植技术等学习交流平台,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小书屋也能发挥大作用。”这是袁大华的美丽心愿。(作者系巴中市巴州区人民医院驻奎星楼村第一书记)(责编/冯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