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番禺”作为一个古老的地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的《山海经》。史料中常常提到“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番禺一带。番禺是古时岭南较为重要的区域中心,是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唐诗中,有不少诗人提到过番禺,他们对番禺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从唐人诗中的番禺,我们可以一窥当时番禺的社会情况,对唐代的番禺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唐诗;番禺;唐代
一、引言
考古学中认为,番禺县始建于秦朝。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帝国,接着南定百越,在岭南设立桂林、南海、象三郡,番禺是南海郡治。唐代时番禺和南海两县分别设立。番禺虽地处岭南,与中原距离较远,但番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唐人诗中的番禺
在唐代,不同的诗人对番禺有不一样的描写。通过对描写番禺的唐诗进行梳理,可发现唐代诗人大多对番禺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社会环境进行了叙述描绘。
1. 瘴气重重,潮湿炎热
番禺地处岭南,多山陵,且雨水充沛,故气候环境较为湿热。在唐代诗人的笔下,不少诗文都提到了番禺瘴气弥漫、潮湿炎热的特点。
刘长卿在《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中描绘番禺道:“人经秋瘴变,鸟坠火云多。诚惮炎州里,无如一顾何。”在诗中,作者通过描写人与飞鸟经过瘴气的结果,表现出番禺一带瘴气之危险。此外,作者又于末句直写番禺气候环境炎热,表现出其对番禺等岭南地区的恐惧。刘长卿曾被贬谪南巴,因此对岭南印象不佳,番禺在其眼中自然便是一个炎热而充满瘴气的地方。在《送李秘书却赴南中》一诗中,刘长卿写道:“却到番禺日,应伤昔所依。炎洲百口住,故国几人归。路识梅花在,家存棣萼稀。”在作者看来,以番禺为代表的南方一带极其炎热且危险,不适于人们居住与生活。
除了刘长卿,李绅和陈陶都在诗中对番禺一带的气候环境进行了描写。李绅在《逾嶺峤止荒陬抵高要》一诗中写道:“瘴云暂卷火山外,苍茫海气穷番禺。”陈陶也在其《番禺道中作》一诗中描绘番禺道:“瘴雨出虹蝀,蛮江渡山急。”可见,番禺一带炎热潮湿、瘴气层层的气候环境是唐代诗人对番禺的主要印象。
2. 地处偏远,兽虫险恶
由于番禺地处岭南,与中原等地相隔较远,而唐时交通不便,因此人们对番禺最直接的印象便是路途遥远。
李颀在《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中写道:“万里番禺地,官人继帝忧”诗的开篇便提到了番禺距离龙门路途遥远。接着作者通过描写使者需要不时在旅途中停下马歇息,表现出前往番禺之路漫长且艰辛。刘长卿也在其诗《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的开篇写道“番禺万里路,远客片帆过。”诗人极写前往番禺路途之遥远,突出番禺地理位置之偏僻。此外,独孤及在其《代书寄上李广州》一诗中也写道:“皖水望番禺,迢迢青天末。鸿雁飞不到,音尘何由达。”诗人由皖水远望番禺,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只能看到天空的尽头,而番禺更在天空的尽头之外。鸿雁无法飞到番禺传递音信,这进一步表现出番禺与皖地距离之遥远。
唐代时,人们除了对番禺地处偏远有直观的印象,番禺一带的兽虫也让当时的人们倍感恐惧。李绅在其诗《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中提到:“瘴岭冲蛇入,蒸池蹑虺趋。”在其《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一诗中,诗人也对番禺的虫兽进行了描写:“千崖傍耸猿啸悲,丹蛇玄虺潜蜲蛇。”李党失势时,李绅被贬为端州司马,《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应作于这一时间段。在李绅的笔下,番禺是一个荒凉萧索、贫穷险恶之地,昆虫与毒蛇时常出没于此。陈陶在其《番禺道中作》中描写番禺道:“常闻岛夷俗,犀象满城邑。”可见,当时犀角与象牙遍布城中,人兽同在一地生活。在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得知,古时的番禺确有大象出没。这首诗表现了唐时番禺兽虫之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此考古发现。
由上述唐人诗文可见,唐代的人们大多认为番禺多危险的虫兽,因而对番禺心怀恐惧。
3. 对外贸易繁荣,社会安定富裕
除了对番禺一带的自然环境进行描绘,在唐诗中,诗人对番禺的社会环境也进行了描写。广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唐朝的海外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唐朝开元二年,广州成立市舶司,航海贸易更加繁荣。番禺辖广州河南地,“河南”即指珠江以南的地域。因此,这一时期的番禺对外贸易繁盛、多有异域人往来且社会较为安定富裕,这在唐诗中也有所反映。
李颀在《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中描绘番禺一带道:“明珠尉佗国,翠羽夜郎洲。夷俗富珍产,土风资宦游。”在作者眼中,包括番禺在内的五岭之地较为富裕,这里的少数民族有自己多样的风俗习惯和乡土歌谣。刘长卿在《送韦赞善使岭南》中写道:“岁贡随重译,年芳遍四时。番禺静无事,空咏饮泉诗”诗中描写了异域之人带着岁贡经过广州番禺,此时的番禺社会安定且多有异域人往来。杜甫在诗中也曾提到过番禺,其《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一诗虽为感谢重表侄王砅所作,没有重点描写番禺,但其中“番禺亲贤领,筹运神功操”“洞主降接武,海胡舶千艘”两句可以让我们看到当时广州番禺一带外域商船众多,对外贸易繁盛。
在唐诗中,韩愈的《送郑尚书赴南海》最为直接地描绘了番禺一带的社会环境。诗中写道:“番禺军府盛,欲说暂停杯。盖海旗幢出,连天观阁开。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回。货通师子国,乐奏武王台。”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番禺社会较为稳定有序。广州为中外贸易的枢纽,许多珍宝和货物都会聚集于广州。由此可见,广州番禺地区对外贸易繁盛,这让番禺一带非常富裕。在韩愈的笔下,番禺不再是局限于刻板印象中的充满瘴气的危险之地,而是一个独具特色、商贸繁荣、人民生活安定之地。
三、结语
番禺有着丰富的历史,不少诗人都曾对番禺进行了描绘。从所梳理的唐诗内容来看,诗人对番禺的描写有较为客观的,也有因自身遭贬谪而对番禺的描写带有较强主观情感的。无论诗文是在何种情况下写成的,我们都能从中看到唐代时人们对番禺的普遍印象,进而对唐代的番禺有进一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广州的故事 第5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
[2] 朱光文,刘志伟著.番禺文化丛书 番禺历史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7.
[3] 袁慧光编注.杜甫湘中诗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2010.
作者简介:
刘芯妤,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