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多多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各级青联组织和青联委员勇担使命,冲锋在前,认真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团中央、团省委各项工作要求,以物资捐赠、志愿服务、舆情引导等多种形式主动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大家抱着同一个信念:疫情不止,奋战不息。
众志成城,丹青抗“疫”
赵震1974年生于南京,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为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副馆长、江苏省美协副秘书长、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他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我最担心的,是医护人员防护物资的短缺问题”。
2020年1月28日下午,赵震在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微信群里迅速动员,发起了捐款倡议。很快,就有300余人捐献爱心。这笔爱心款第一时间送到了江苏省青少年基金会。
“疫情暴发后,我看到各个岗位上都有青年抗‘疫的身影,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志愿者,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事迹令人感动。”作为艺术界别的青联委员应该担起什么样的责任呢?赵震以身作则,迅速创作了一幅抗“疫”主题作品——《十万火急》,并发起了“众志成城,丹青抗‘疫”主题活动,鼓励青年艺术家针对疫情防控中的事迹创作美术作品,题材对象包括白衣天使、公安干警、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坚守在各自岗位上的典型人物,包含国画、油画、水粉画、版画等多种创作形式。
令赵震印象最深的是江苏青年美术家协会专家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罗拥军所创作的国画——《使命》,“这幅作品展现了18位医护人员的不同状态,内容丰富,故事感染力强。”
由江苏省美协牵头,赵震作为江苏青年美术家协会代表,和全省30位艺术家、画家将所创作的部分作品无偿捐赠给了一些医院。
截至2月13日,“众志成城,丹青抗‘疫”主题活动内容已经在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的微信平台上推出了七期,并在团省委、江苏省青联、艺加文投公司的微信平台同步推送,点击量颇高,广受好评。
赵震和会员们会继续创作,打算将此次主题作品在“五四青年艺术节”上展出。他说:“我相信很快就会迎来抗‘疫胜利的那一天。到那时,我一定会邀请奋战在各个岗位上的英雄来观看展览。”
网上辟谣,传达疫情真相
2020年1月26日,网上流传着一条消息:今晚9时30分,央视新闻频道(13频道),白岩松主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现场直播,邀请钟南山院士介绍疫情,请转发通知亲朋好友、学生、家长和老师届时收看。“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人都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对于这样的消息很容易选择相信和转发。”江苏省青联委员金沁说。
金沁出生于1989年3月,任常州市新北区网络社群团工委书记,也是常州辟谣联盟创始人。常州辟谣联盟在线上有总群、分群和粉丝群帮助转发“辟谣帖”,线下有志愿者队伍、讲师团等深入高校和社区,通过讲座和在线直播等辟谣,拥有极强的舆论引导力量。
“当天,我们看到这个谣言的时候,迅速进行多方信息核实,立刻进行辟谣。”但是在接近傍晚的时候,这条谣言不仅在一些官方大V、媒体机构散发,常州地区诸多学校的班级群、家长群也开始传播……金沁和团队成员的处境十分尴尬,随着网上相信的人越来越多,团队内部也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搞错了。
“要说没有担心,那是不可能的。如果错了,我们近九年的公信力将毁于一旦,但作为辟谣联盟的创始人,我深信按照辟谣逻辑来判断不应该出错。”金沁首先寻找它最原始的出处,从时间逻辑上寻找漏洞。其次,他翻看了所有有关这则信息的报道,在2020年1月24日《新京报》的一篇报道中找到了最初的消息来源,发现是有人“掐头去尾”传播虚假消息。再次,金沁查看了央视13频道的节目单,发现并没有消息中所说的内容。综上所得,这个消息肯定是假的!后来白岩松亲自出面辟谣,证实了金沁的判断。2020年1月26日晚上9点半,谣言里的节目没有出现,金沁的“辟谣帖”的阅读量突破136万。
金沁说:“在疫情防控期间做辟谣,压力很大,毕竟我们辟谣的内容都是市民当前最关注的信息,对立面有时还可能是官方大V,每一条‘辟谣帖的发出,几乎都赌上了多年的公信力。”所以面对虚假消息,辟谣联盟的成员必须收集大量的信息,然后反复核对、论证,抽丝剥茧般地展现出疫情真相。
“网络舆情是这次抗‘疫的另一个战场,我们同样不知道敌人在哪、是谁,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伤害。但我觉得,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打一场漂亮的胜仗,就是对抗‘疫最大的支持。”从2020年1月19日至今,金沁和队员们时刻关注着疫情舆情,实时在线辟谣。
最繁忙的时候,他们从早晨的5点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两点。金沁个人辟谣解答频次最高达到一天100条。截至2月12日,团队整体辟谣频次突破了一万次,在今日头条上的“辟谣帖”阅读量累计超过360万次。能得到网友们的信任,金沁觉得再累都值得。
喊停国外订单,赶造130条口罩生产线
淮安市青联委员居黛霞是金湖县一家机械设备公司的老板。她的公司主要制造生产卫生巾、纸尿裤、口罩等一次性生活用品的设备,一直以来以出口为主。
今年春节,她正带着一家人在新加坡度假,“当时武汉确诊的人数还不多,感觉疫情离我们很远。”但是大年初三,一名去过武汉的新加坡华裔被确诊了。新加坡各个电视频道铺天盖地的报道,让居黛霞意识到事态的严重。
那几天,不少朋友都给居黛霞打电话,问她能否帮忙在国外买口罩。朋友说,国内已经是“一罩难求”了。给居黛霞打电话的,还有来自山东、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的口罩生产商。
在国外的那幾天,居黛霞一共接到了30多个国内工厂的电话,全都要订购口罩生产线。居黛霞和丈夫陈斌一边讨论着复工,一边关注着国内的新闻。大年初五,眼看着国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数不断增加,夫妻俩商量后,改签成大年初六的机票,赶在航班停飞前回国。
当时,居黛霞手头上总共还欠着出口价值600多万美元的纸尿裤、卫生巾生产线订单,需要在近三个月内完工。但眼下,她必须延后处理这些订单。居黛霞给美国、德国等几个国家的客户发了邮件。在邮件里,她提到了中国的疫情以及全国口罩库存告急的情况,希望能延后至少一个月交货。
外国人重视合约,居黛霞知道,此举可能会给她带来违约的风险。“那样我也认了,当务之急,我只能考虑我们国内的需求。”让她没想到的是,没有一个客户对此有怨言。他们都回复邮件,表示理解,还提醒居黛霞注意安全。
决定复工后,居黛霞和陈斌同几个核心员工开了电话会议,一是盘点仓库里剩下的库存材料,二是讨论生产线的设计方案。由于大部分工人是本地人,开工第一天,就有30多个工人戴着口罩到车间工作。
工人们每天至少要轮班12个小时。晚班的工人更辛苦,夜里温度降到了零下,没有暖气。第一天晚上,和工人们在一起的居黛霞冻得腿脚冰凉。第二天白天,她派人买了十几台取暖器回来,放到车间各个角落。复工的那几天,直到凌晨3点,工人们才离开工厂。回家睡3个小时,早上6点多,他们又匆匆赶回来上班。
春节期间,仓库里囤的材料只够制造70条口罩生产线。很多城市的高速都封路了,为了让居黛霞顺利采购到材料,扩充产能,金湖县政府特事特批,让采购员一路畅通,当天就能返程。
如今,居黛霞现有的材料已经能够制造120~130条口罩生产线。在她心里,一直算着一笔账:这些生产线要是同时开工,生产出来的口罩能解决一个市甚至一个省的口罩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