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服务引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打造有力量有温度有质量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借鉴北京、上海等地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先进经验,打造出“组织有力量、阵地有温度、发展有质量”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政治引领出台配套措施。出台“1+11”的政策“大餐”,加强政治建设,坚定政治导向:制定1道“主菜”,即出台《武侯区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争创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引领区的实施方案》,加上11道“配菜”,包括《武侯区提升“执行合同”水平服务保障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行动计划》《武侯区国际化社区打造行动计划》等,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以思想引领推动产业创新。坚持“抓党建就是促营商环境建设”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功能区建设决策部署要求,加快建设三国创意园、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武侯电商产业功能区,做到政策向功能区倾斜、资源向功能区集中、项目向功能区集聚,努力实现功能区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以产业功能区建设新形态塑造营商环境新形象。
以组织引领加快职能转变。积极推行街道职能转变,对原重叠交叉的职责实施归口管理,全面梳理街道工作职责,形成180项职责清单,构建职能科学、运转有序、服务高效的营商环境建设管理运行机制:街道组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党组织,负责领导、协调相关工作;区投促局整合原街道企业服务中心资源,在街道设立优化营商環境服务分中心,使招商引资工作更加精准专业。
以服务引领优化要素供给。武侯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服务优势,完善“人才+项目+资本”协同服务模式,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完善“综合行政执法智慧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供给水平;建立诚信分类监管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巩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强化党建引领,助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有助于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保证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治方向,增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落实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为了谁、为谁服务的问题。二是实现思想教育贯穿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增强党组织的群众凝聚力,让国际化营商环境成为聚人气、聚人心、聚力量的重要阵地。三是参与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管理服务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和社会号召力,让市场交易更有活力、更加规范、更为高效,形成“人人守信、人人受益”的高效市场环境。四是推动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发挥党组织凝聚共识、调动各方的作用,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能力,为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发展优势
强化党建引领,助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核心就是要发挥党建对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导航引路、领航增效、护航保障功能,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优势,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优势、发展优势。
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方向定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不是单纯的经济建设,首先要牢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党组织要全面履行领导职能,充分发挥党建对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总揽全局、顶层设计、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定好向、掌好舵。同时要提高法治化水平和专业能力。领导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必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避免埋钉子、留尾巴,提高党组织自身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建设的能力,切实保障市场主体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发挥党组织的思想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开放活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切实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使党的思想建设贯穿到营商环境建设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建设的思想站位。同时,基层党组织要系统深入地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战略部署、目标方向、行动方案,提高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思想水准和政策水平,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典范区建设行动宣传,切实把思想活力转化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动力。
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魄力。要积极推进新经济新业态领域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切实抓好新产业、新模式市场主体的党建工作,推行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融合,实现党组织建设和企业发展双孵化、同推进,为企业经营培育优质生存土壤。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和组织联动,聚焦产业提档升级,以产业功能区和产业生态圈建设为牵引,重构产业功能区全面、精准、精细的管理服务体制。同时,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街道职能转变和社区治理转型,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力量,推动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提升街道社区国际化服务水平,配置更多元的社区文化场地设施,合理布局国际化教育、医疗、商务、康养等高端生活服务设施,提升群众满意度。
发挥党组织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共治合力。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要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建立协同机制,以党建工作为纽带,以互助共赢为目标,搭建“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对党建工作的各种信息及时跟进、及时传递、及时处理,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相互促进、融合发展。通过完善监管机制,健全监管规则和标准,监督企业守法经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生产经营和假冒伪劣商品,让企业不踩红线、不打擦边球,依法依规合法经营。通过建立奖惩机制,探索制定和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硬环境包括要素、成本等指标,软环境包括人文环境优化度评价等指标,建立跨部门、跨行业信息共享和联合奖惩机制,实现联合奖惩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通过建立社会信用机制,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在市场环境中探索党建引领与社会约束的有机结合,形成“党建增信”信用库,建立党建增信档案,鼓励相关部门与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合作,不断夯实社会信用基础。
发挥党组织的纪律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清廉魅力。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要强化“亲”“清”政商理念。“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问题时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以权谋私和搞权钱交易。要强化监督执纪。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同时,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干扰企业正常经营、损害企业利益的违纪违规行为启动问责机制,严肃追究责任。要改进工作作风。领导干部作风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根据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做到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如针对“融资难、融资贵”、执法“一刀切”等问题,要及时形成解决方案,精准施策解决好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企业减负担,为发展增动能。(供稿单位/成都市武侯区委组织部 成都市武侯区委党校)(责编/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