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德崇高理论的审美特点

2020-03-23 05:57孔瑛
牡丹 2020年4期
关键词:崇高强力康德

康德批判继承了朗吉弩斯、艾迪生、伯克等人的崇高理论,将崇高分为数学上的崇高和力学上的崇高这两个部分。本文主要系统阐释了康德的崇高理论,指出了其理论的部分缺陷。

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欧洲在文学艺术上掀起了一场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浪漫主义的运动。人们向往严峻的高山、广阔的自然,要求改革、要求创新,向往天性的解放、强烈情感的释放。这就是18世纪以后崇高范畴被重新重视起来的原因。学者钱进在《康德的崇高理论及其道德意涵》一文中提到:“崇高在康德哲学体系中起着一种中介性作用,是沟通认识和道德、理论与实践、自然与自由的一个过渡性环节。”

一、崇高与美的异同分析

在康德看来,崇高和美有很多的共同点,因为二者都属于审美判断的范围。其一,它们都以愉快与不愉快的感情作为判断依据,都能够引起快感;其二,它们都既不是感官上的判断也不是逻辑上的判断,因此它们所引起的快感都既不是感官上的快适也不是道德上的善的愉快,而是一种反思判断;其三,根据质、量、关系、模态这四个方面对美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对崇高的分析。康德认为,崇高的快感就像美一样,在量的方面必须是普遍有效的,在质的方面是与利害关系无关的,在关系的方面是具有主观的合目的性的,在模态的方面是必然的。

但是,康德重点讨论的主要还是美与崇高的区别,康德认为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对象方面,美的对象具有形式,因而它有一定的限制,而崇高的对象没有形式,因而它没有任何限制。其二,快感性质方面,美是直接的、纯粹的快感,而崇高是一种间接的、由痛感转化来的快感。因此,崇高不是一种游戏的情感,而是想象力作用的结果。其三,存在方面,美既可以存在于对象的形式中,也可以存在于人的主观想象中,而崇高能且只能存在于人的主观的心灵中。想象力借助“理性”,把人们提升到理性观念的世界,所以崇高是完全主观的一种情感,它完全来自人的主观的心灵。

二、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

在崇高感中,人的精神力量得到提升,超越自然界,取得了道德和精神上的胜利。康德通过借助理性,将崇高感与道德感紧紧地联系到一起。由于崇高超越了感官世界,它面对的是无限的理性观念的世界,因此崇高的基本特点就是“绝对的大”。崇高的“大”,只以自身为标准,它主要有两种,数学上的大与力学上的大,因此康德把崇高区分为两种:数学上的崇高与力学上的崇高。

康德所言的数学上的崇高,实际上是从体积上的大这一方面来说的。但是,这种体积上的大并不能为人们的感官所把握,因为能被感官所把握的事物一定是有限的,而崇高的大是无限的,因此它是绝对的大。同时,这种体积上的大不能用数学或逻辑的方式计算或推断,因为这种计算或推断永远无法达到绝对的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数字可以无限增加,永远没有尽头,因此无法达到无限的大;二是人在计算中所能掌握的永远都只是一个部分,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因此也无法达到无限的大。康德认为,人只能通过目测来把握对象的整体,对于绝对的大的整体,想象力无法发挥作用,因为想象力是以感性对象为限制的。此时,人只能通过理性来把握,这种认识能力来源于人的主观。因此,崇高感是一种自己发觉自己是理性动物而感到伟大的情感,人把自己的伟大转换到自然的对象中。

康德认为,“像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是没有崇高的”,因为艺术作品的形式和体积大小都是由人的目的决定的,涉及概念。自然界的动物也没有崇高,因为它们的概念涉及一定的目的。关于崇高的判断是不涉及对象在概念上的目的的。康德在这里的观点是彻彻底底的主观唯心主义,但是他在宣称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没有崇高时,举了埃及金字塔和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例子来说明数学上的崇高,这就导致了他美学中的自相矛盾。

康德所言的力学上的崇高,是就“强力”方面而言的。他认为“强力”是一种克服巨大阻碍的能力。如果这种能力具有强大的威力,使人无法抵抗,成为一种“以强制强”的强力,那么就被称为“强制力”。在审美判断中,当自然被看作是强力,但又对人们没有强制力时,这就是力学上的崇高。也就是说,力学上的崇高必须符合两个条件。首先要是一种强力,它具有巨大的威力,是产生恐惧的根源;其次,它对人们没有强制力,人们并不会真的感到恐惧。康德认为,善良的人对于上帝就是这样的。善良的人恐惧上帝,但又不是真的害怕。人们在面对大自然的强力时也是一样,生理上,人们无法抗拒它、害怕它,但是心理上,人们又能抗拒它、不害怕它。人们只有从恐惧中解放出来,在面对强力时产生一种愉快感,才能产生崇高感。

康德认为,力学上的崇高不存在于任何自然事物中,而只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中。人们意识到自己既超过了内在的自然,又超过了外在的自然。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人超过了自然的强力呢?康德认为,这是一种来自理性观念的力量,这种力量与人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有关。康德曾说,人如果不发展道德观念,那么对于有文化素养的人来说,这种力量是崇高的东西;对没有文化素养的人来说,这种力量却是可怕的东西。从康德的这个观点来看,他把道德观念当作崇高感的主观基础。他举例说古今伟大的战士,无畏艰险、浴血奋战、不屈不挠,即使在面对巨大的危险时,依然能够誓死拼搏。他们具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他们具有崇高性。所以,康德也认为,战争本身就是崇高的。在这里,康德没有区分正义的战争与非正义的战争,片面推崇战争产生的大无畏精神与崇高感,成为后来二战中法西斯挑起战争、侵略其他国家的借口,这是需要批判的。

三、崇高理论的缺陷

伯克经验主义的崇高观点深深地影响着康德的崇高理论。由于康德处于18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社会,与伯克所处的英国资产阶级社会不同,因此他把崇高改造成了一种纯主观的、只能在人们内心中唤起的观念,他认为无论是数学上的崇高还是力学上的崇高,都来自主体的心灵,他否定崇高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导致他在崇高理论上产生了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认为对象本身无论体积多么巨大、威力多么强大,都不是崇高。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就康德的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崇高观进行了有力的评判。他认为崇高的是事物本身而不是这个事物所唤起的情感。当然,在观察一个崇高的对象时,主体的心灵会在脑中加强人们所得到的印象,但是这些思想只是偶然的,只有崇高对象本身才是必然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批判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美学基础之上的,因此他对康德的批判具有一定的道理。

基于主觀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康德认为崇高与美一样都是审美的反思判断,它们在根本上的性质是相同的,即都符合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和无概念的主观普遍性。但是,他的观点不乏自相矛盾的部分。例如,他认为崇高与美一样都与无目的概念无关,都不同于道德上的善,但是他在具体分析崇高时又涉及理性观念,涉及崇高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又如,谈到艺术作品是否有崇高这个问题时,他的理论也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

康德的崇高分析论主要采用的是形式逻辑的分析方法,这就导致出现了一种在逻辑上说得通的推断在具体的内容上却说不通的情况。例如,他将崇高区分为数学上的崇高与力学上的崇高,并且指出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体积上的大与威力上的大,在具体的内容上,人们却无法区分两者的本质差别。主要原因有:就对象方面,它们都是雄伟壮观的自然现象;就性质方面,它们都是超感官的、与知性无关的、必须借助于想象力的;就作用方面,它们都能激发人内心的精神力量,给人一种快感。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本质区别,在现实生活中,体积大的东西往往威力也巨大,威力巨大的东西往往体积也大。

四、结语

尽管康德的美学理论中有些许矛盾的地方,但人们必须承认他给后世带来的深远影响。康德创立崇高理论以后,几乎所有美学家在讨论崇高问题时都是从他的崇高理论出发的,因此重视康德的崇高理论是十分必要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作者简介:孔瑛(1996-),男,江苏镇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康德美学。

猜你喜欢
崇高强力康德
通江县:砥砺奋进 强力构建“温暖人社”
70年扶贫开发 脱贫攻坚持续强力推进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基于西门子840Dsl系统的数控强力刮齿加工软件开发
“强力后勤”入职记
无名的崇高
艺术百家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